“跑外賣我還覺得挺新鮮的,店裡環境隻有那麼大,有時候一跑出去我就感覺很有新鮮感。”徐俊笑着說。
徐俊的老家在四川省簡陽市賈家鎮,來北京做海底撈外送員已經6年了。
徐俊每天的工作從消毒開始,“按照規定的流程,洗手,量體溫,噴殺酒精消毒,戴好口罩和網帽,這些都完成後,才能進入操作間。接單後,就開始打包了。”
“我們的派單系統、APP這些軟件,都是跑在阿裡雲上的。”作為一名普通的外賣員,談起日常工作中離不開的數據化系統,徐俊也能說得頭頭是道。
“以前客人下單可能需要打個電話,然後通過人工客服下單,現在都是通過系統自助下單,随時都能操作,還可以提前預定。”
“無論客人從海底撈APP下的單,還是從微信或者其他訂餐平台下單,我們都是通過阿裡雲上的派單系統很快接到單子,然後備餐員就會馬上備餐,備餐員和送餐員各一張單子,挨個逐一核對。”他說,“核對完之後就開始打包裝箱,我們送餐員馬上送餐。”
據徐俊介紹,通過阿裡雲派單系統工作,一般一張訂單從接單到送出,平均需要5-8 分鐘的時間。而每個站點受位置、天氣等各種因素影響,每天的訂單量都有變化,“我一天最多能送出去20多單。”他說。
海底撈首席信息官邵志東回顧了海底撈數字智能化發展的曆程,“數字化既是發展問題又是生存問題,是業務的發展、技術的發展,自然而然地在驅動企業的數字化進程。”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海底撈建立了各種各樣的系統,包括點餐收銀、會員管理、供應商管理、庫存管理等136個系統。“但是在2016年之前,所有這些系統都不是部署在雲上,而是在傳統IDC機房裡的,擴展困難,故障率較高,容易遭受攻擊,造成網絡擁堵。”
2016年,海底撈開始将核心業務系統陸續上雲。2018年,海底撈和阿裡雲合作搭建數據中台、業務中台和移動中台的基礎架構,并在此基礎上升級了海底撈超級App,重構了會員體系。同年,海底撈在北京開設了第一家智慧餐廳,采用了自動配鍋機、智能傳菜機器人和智能廚房管理系統。2019年,海底撈的訂餐排号系統搬上雲端。到2020年,海底撈将自動配鍋機和智能傳菜機器人推向了數百家門店,同時,将後勤行政系統也上雲,從前端到後端所有核心業務系統将全部上雲,海底撈至此全面實現了“雲上撈”。
阿裡雲技術人員稱,阿裡雲的産品已經深入到餐飲行業,為該行業深度定制解決方案,融于行業的方方面面。
據介紹,阿裡雲海量彈性高并發的産品能力,可以支撐餐飲商家的系統在高峰期不會因為大量業務并發而“宕機”;而在低峰期,彈性伸縮則幫助餐飲商家節約成本;阿裡雲的 AI、IOT能力,可以幫助餐飲企業門店升級,引進智能設備進入餐廳,在提高效率的同時,增強客戶體驗。通過阿裡雲的中台能力、業務在線化與決策智能化與餐飲企業的深度合作,與消費者更好地鍊接。
在阿裡雲看來,零售化、智能化的雛形已經出現,展望未來,餐飲業态肯定會逐漸豐富,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開始關注數智化轉型,從系統、硬件、AI等領域全面投入,而這正是阿裡雲的優勢,阿裡雲的達摩院、平頭哥、IOT等技術部門并已經将新技術落地,為未來數智化餐飲行業的發展做好了準備。(陳聽雨/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