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紫砂真正的價值

紫砂真正的價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1 14:04:15

茶的寵愛,造就陶器在中華文化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瑰寶——紫砂壺,成就了無數的大師,滋潤了千千萬萬的華夏子孫,時至今日早已名揚世界。

——題記

紫砂真正的價值(紫砂身世細說一二)1

紫砂壺是中國特有的,集詩詞、繪畫、雕刻、手工制造于一體的陶土工藝品,紫砂壺的原産地在江蘇宜興,故又名宜興紫砂壺。

宜興紫砂壺,一說始于明代正德年間。宜興紫砂壺是藝術品,它形制優美,顔色古雅。另一方面,它又是實用品,明清兩代,伴随着瓷器的興盛,宜興紫砂器藝術也突飛猛進地發展起來。邵友蘭,清道光年間人,是當時的制壺名家之一。也是當代紫砂大師顧景舟先生祖母的前輩人。邵友蘭善做仿古器型,尤以“配泥精緻,質堅如玉為一絕”。所用印章有橢圓式帶邊紋的“陽羨邵友蘭制”,還有帶邊的方章“友蘭秘制”,小印楷書“友蘭”二字,銘刻一般署名“二泉”所作。由于紫砂藝人的印章材料堅固,一般可以沿用若幹年,甚至終生都在使用,因此印章款的鑒别是判斷紫砂壺作者的一個直接依據。

1950年至1960年的宜興紫砂壺,是具有明顯時代特征的品種,這個時期的紫砂工藝,可以說是紫砂制造工藝能夠流傳至今、發揚光大的一個重要原因。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曆經戰亂的宜興紫砂從業者僅存五十多人,而制壺的老藝人更隻剩下二十多人。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老藝人組織起了合作社,恢複了紫砂壺的生産。這個時期出現了朱可心、王寅春、蔣蓉、顧景舟、吳雲根、裴石民等一批壺藝大師,這些大師的作品,精品叠出,砂質優良,工藝規範,受到了壺具收藏愛好者的追捧與青睐。

紫砂真正的價值(紫砂身世細說一二)2

一、【起源】

傳說中,紫砂壺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範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與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數來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曆史了! 不過,紫砂做成壺,那還是明武宗正德年間以後的事情。從此蔚成風氣,名家輩出,花色品種不斷翻新,五百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發展到今天,可謂巧奪天工,技絕寰字

那麼到底宜興紫砂壺起源于何時,這在學術界和紫砂器愛好者之中都進行過仔細的研究和考證。現歸納為兩種說法:

1.宜興紫砂壺始于宋朝。

其根據1976年宜興鼎屬鎮地區的羊角山發掘出一條宋代龍窯窯址,出土了許多紫砂陶殘器。另外又有文獻記載,最早見于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有“喜共瓯吟且酌,羨君潇灑有餘清”的詩句,梅堯臣也有詩加以贊揚:“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從考古發掘的實物和文獻記載互相印證,具有斷代的參考價值。

2.宜興紫砂壺起于明代。

紫砂壺的創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時的龔春(供春)。“餘從祖拳石公讀書南山,攜一童子名供春,見土人以泥為缸,即澄其泥以為壺,極古秀可愛,所謂供春壺也。(吳梅鼎:《陽羨瓷壺賦·序》)另外此說的根據參考了明周高起《陽羨茗壺錄》創始篇記載。金沙寺有一僧人習慣用陶缸,所以選用細土加以洗練捏坯為壺,并放在陶穴燒之,遂得以傳世。《正始篇》記載供春為吳氏家僮,而此時吳氏正讀書于金沙寺,供春聰明過人,向寺人、僧人學習制作紫砂的技術,并在實踐中逐漸改變了前人單純用手捏制的方法,改為木闆旋泥并配合着竹刀使用。供春充分利用泥陶的本色,燒造的壺造型新穎、雅緻、質地較薄而且又堅硬。供春在當時就名聲顯赫,有“供春之壺勝于金石”的說法。是這位民間紫砂藝人最早地把紫砂器推進到一個新境界。鑒于他的名望,其作品也被後世所仿造。自此供春壺成為紫砂壺的一個象征,供春也是中國工藝史上最傑出的代表。目前,對于宜興紫砂壺的起源,多以此種說話為主。

紫砂真正的價值(紫砂身世細說一二)3

二、【發展】

明清兩代,伴随着瓷器的興盛,宜興紫砂壺藝術也突飛猛進地發展起來,從萬曆到明末是紫砂壺發展的高峰,前後出現“四名家 ”、“壺家三大”。

““四名家”有董翰、趙梁、元暢、時朋。董翰以文巧著稱,其餘三人則以古拙見長。另外還有一位著名紫砂藝人李養心,是萬曆時人,他擅長制作小壺,樸素帶豔,世稱“名玩”。李養心的最大貢獻是開創了“壺乃另作瓦缶囊閉入陶穴”的匣缽裝燒法。此時還有明代的歐陽正春、邵氏兄弟、蔣時英等人,他們借用曆代陶器,青銅器和玉器的造型,紋飾制作了不少超越古人的作品,他們的作品也被後世廣為流傳。另外被譽為“桃聖”的項聖思也非常著名,他制作的大小桃杯,制作的精細入微,其作品也屬于近年來收藏家們尋覓的珍品。

““四名家”之後的“壺家三大”指的是時大彬和他的兩位高足李仲芳、徐友泉。時大彬最初仿供春,喜歡做大壺,後來他在遊婁東時期與名士陳繼儒交往甚密,他們共同研究品茗之道。根據文人士大夫階層雅緻的品味把砂壺縮小,把茗壺精确化形成自己的風格。另外他對調制砂泥也有獨到之處,能夠吸收在紫砂泥中帶有顆粒的效果。他制作的大壺古樸雄渾,傳世作品有菱花八角壺、提梁大壺、朱砂六方壺、僧帽壺等等。他制作的小壺也令人叫絕,因此當時就有“千奇萬狀信手出”“宮中豔說大彬壺”的美譽詩句。李仲芳制壺風格趨于文巧,而徐友泉善制漢方、提梁卣等。他晚年自歎說:“吾之精,終不及時之粗也”。至此可見時大彬在當時紫砂界的影響不可動搖,他為紫砂發展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紫砂真正的價值(紫砂身世細說一二)4

到了清代,紫砂藝術進入了鼎盛時期。砂藝高手輩出,紫砂壺也不斷推陳出新。清初康熙開始,紫砂壺引起了宮廷的高度重視,開始由宜興制作紫砂壺胎,進呈後由宮廷造辦處藝匠們畫上琺琅彩燒制或制成的珍貴的雕漆名壺。雍正也曾下旨意讓景德鎮按照宜興壺的式樣燒制瓷器。乾隆七年宮廷開始直接向宜興訂制紫砂茶具,至此紫砂壺成為珍貴的禦前用品。

這一時期紫砂大家有陳鳴遠、邵玉享等名家,陳鳴遠是繼時大彬以後最為著名的陶藝大家,據《陽羨名陶錄》記載“鳴遠一技之能世問特出”。著名現代宜興紫砂陶藝家顧景舟先生評價說:“我從事砂藝六十年,明末清初最傑出的砂藝家首推陳鳴遠。”可見其影響力之大。他的作品銘刻書法講究古雅、流利。其傳世作品也僅有難得的幾件。另外此時期的名家還有虔榮、王南林、邵元祥、邵旭茂、陳觀候等。由于他們的傳世作品極少,後人對他們也就不十分的了解。乾隆晚期到嘉、道年間,宜興紫砂又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此時最著名的是陳鴻壽,字子恭,号曼生,藝名昭顯,此人精書法、繪畫、篆刻,與彭年制壺創造了著名的曼生十八式。他所制壺形多為幾何體,質樸簡練、大方,開創了紫砂壺的一代新風。曼生壺銘極具文字意趣,至此中國傳統文化“詩書畫”三位一體的風格至陳曼生時期才完美地與紫砂融為一體,使宜興紫砂文化内涵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紫砂真正的價值(紫砂身世細說一二)5

紫砂真正的價值(紫砂身世細說一二)6

紫砂真正的價值(紫砂身世細說一二)7

到了鹹豐、光緒末期,紫砂藝術沒有什麼發展,此時的名匠有黃玉麟、邵大享。黃玉麟的作品有明代純樸清雅之風格。擅制掇球。而邵大享則以渾樸取勝,他創造了魚化龍壺,而此壺的特點是龍頭在傾壺倒茶時自動伸縮,堪稱鬼斧神工。在稍後的20世紀初葉,由于中國資産階級蓬勃興起,商業的逐漸發展,宜興紫砂自營的小作坊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起來,誕生了一些制壺名家,其中又以馮桂珍、汪寶根、蔣燕亭、俞國良、吳雲根、裴石民、顧景舟、王寅春、程壽珍、朱可心等人最為著名。

紫砂真正的價值(紫砂身世細說一二)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