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2日
是中國第14個
全國“防災減災日”
主題是
減輕災害風險
守護美好家園
防震減災自救攻略
自然災難無法避免,但是我們應該學會自我保護與自我拯救,争取最佳自救時間!面對地震災害時,做好平時的準備工作,是将災害損失減少至最低程度的基本條件!
震前——安全措施
01
對大衣櫃、餐具櫃櫥、電冰箱等做好固定、防止傾倒的措施。在餐具櫃櫥、窗戶等的玻璃上粘上透明薄膜或膠布,防止玻璃破碎時四處飛濺。在櫃櫥、壁櫥的門上安裝合頁加以固定,防止因地震的晃動造成櫃櫥門敞開,裡面的物品掉出來。
02
注意家具的擺放,确保安全的空間。不要将電視機、花瓶等放置在較高的地方。
03
充分注意煤油取暖等用火器具及危險品的管理和保管。将滅火器、消防水桶放置在離火源較近的地方。
震時——科學避震
地震發生時應沉着應震,立即采取行動避震。如果你的行為鎮定自若,就會獲得安全,躲過災難,否則,就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隻有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識,事先有了一定準備,震時又能利用預警現象,抓住預警時機,選擇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間,才有生存的希望。
震時是跑還是躲?
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這是因為震時預警現象很短,由于劇烈地動,人們往往無法自主控制行動。如果是在樓裡,跑出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但若住在平房,發現預警現象較早,則應力争跑出室外到開闊、安全的地方避震。所謂就近避震,是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對策。
躲在什麼地方避震?
室内應尋找“救命三角”,選擇室内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
室外應選擇遠離建築物,開闊、安全的地方避震。
什麼是救命三角?
身體應該采取什麼姿勢?
“伏而待定”,即蹲下、坐下或趴下,盡量蜷曲身體,使身體重心降低,同時,雙手要牢牢抓住身邊的牢固物體,以防摔倒或因身體失控移位,暴露在物體外而受傷。
怎樣保護身體重要部位?
保護頭頸部:低頭,用手護住頭部或後頸,有可能時,用身邊的物品如書包、被褥、沙發墊等頂在頭上。
保護眼睛:低頭、閉眼,以防異物侵入。
保護口、鼻:有條件的情況下,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塵、毒氣吸入。
地震時不應采取的行為:
不要躲在屋頂大梁下
千萬不能站在房間中央
不要躲在窗戶邊
不要靠近不結實的牆體
千萬不能跳樓
不要乘坐電梯
震後——如何自救
01
設法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體、懸挂物或其他危險物。
02
搬開身邊可移動的碎磚瓦礫等雜物,擴大活動空間。注意搬不動時千萬不要勉強,防止周圍雜物進一步倒塌。
03
設法用磚石、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餘震時再被埋壓。
04
不要随便動用室内設施,包括電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05
不要長時間呼救,保持體力,用敲擊聲求救。
06
聞到煤氣及有毒異味後或灰塵太大時,設法用濕衣物捂住口鼻。
震前做好安全措施
震時做到科學應對
震後學會如何自救
才能更有效的
減輕災害風險
守護美好家園
來源:吳參謀說消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