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最難得的是真情

最難得的是真情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3 18:52:18

最難得的是真情?“你們心目中的英雄和榜樣是誰?從他們身上,你們都學到了什麼?”在天津市寶坻區,一場由區委統戰部領導主講的思政課感染了大口屯高級中學的師生授課圍繞“愛我中華,必先知我中華”“愛我中華,必将榮辱與共”“愛我中華,必要興我中華”等内容展開随後,主講人專門與少數民族學生座談,就民族團結進步話題深度交流,增進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懷,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最難得的是真情?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最難得的是真情(最是凝心見真情)1

最難得的是真情

“你們心目中的英雄和榜樣是誰?從他們身上,你們都學到了什麼?”在天津市寶坻區,一場由區委統戰部領導主講的思政課感染了大口屯高級中學的師生。授課圍繞“愛我中華,必先知我中華”“愛我中華,必将榮辱與共”“愛我中華,必要興我中華”等内容展開。随後,主講人專門與少數民族學生座談,就民族團結進步話題深度交流,增進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懷。

在天津,少數民族學生數量較多、分布較廣,形成了重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傳統。特别是今年,天津提出了“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城市”的總目标,教育系統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重點在“心”上下功夫,不斷提升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質量及水平。

潤心靈,把真情藏在行動裡

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天津教育系統不斷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引導學生堅定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産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

在天津,教師用責任與擔當澆灌着祖國的花朵。從學習到生活,學生們感受着來自教師的大愛。其中,教育援藏是天津長期堅持的傳統與特色。天津市紅光中學有着近40年的西藏高中班的辦班曆史。該校教師用心用情用愛,每時每刻呵護着學生的成長。

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天津市實驗中學濱海學校則從2018年開始承辦青海黃南高中班。從課堂上積極引導到課餘生活中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化交流,從剪紙藝術送祝福到歌聲唱響《我和我的祖國》,從新區文藝展演觀摩到參加普通話大賽……該校探索“導師制”育人模式,班主任和生活教師全心陪伴,從細節着眼,從個體切入,因材施教、精準施策。除了日常教學和管理,教師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倍加呵護,全力為黃南學子保駕護航。

同時,天津還源源不斷地選派幹部教師援疆、援藏、援甘、援青,并選派優秀大學生志願者支教。在天津,持續支教、夫妻支教等案例更是不勝枚舉。扶貧先扶智,他們在把天津優質的教育資源帶到當地的同時,更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播種在學生心中。

當教育部“援疆援藏萬名教師支教”計劃啟動時,天津市薊州區邦均鎮李莊子中心小學校長王英傑毅然申請支教,離開了他工作多年的學校。2018年5月28日,他帶着天津人民的重托和對家鄉與親人的依戀,不遠萬裡,奔赴祖國邊陲,到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第一小學做教研工作。3年援疆期滿,他向組織再次申請援疆。援疆期間,他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切入點,把抖空竹這一國家非遺項目引進受援學校,傳承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推動學校的素質教育,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聚心力,把團結刻在骨子裡

天津教育系統引導師生認識到,各民族隻有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才能彙聚起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磅礴偉力。

連續5次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的天津市民族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少數民族學生較多。該校黨總支書記、校長鄭佳美是受學生喜愛的思政課教師。她以“一校三課”(“青年黨校”“思政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為主渠道,幫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民族團結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活動中,她為全校師生用事實诠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意義。

作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學則在全市中學中率先創建了新疆班國旗護衛隊。學校還以“四史”教育為契機,創設了“國旗在我心中”主題展廳。

在該校德育主任胡階慶看來,新疆班的工作是奉獻,更是堅守。孩子們寒假不回家,春節也在天津,所以,逢年過節教師們要在學校陪孩子們度過,這不是簡單的陪伴,更是弘揚祖國傳統節日文化的機會。

2018年,學校安排在國慶節去研學旅行,第一天是爬長城,第二天去“天下第一關”。長城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新疆的學生來到天津非常渴望在長城上走一走。

出發前兩天,一個膝蓋骨折的維吾爾族女生找到胡階慶,悄悄地說:“胡主任,我也想去長城。”“沒問題!”胡階慶點點頭。

去長城前一天下午,胡階慶找來一把木椅子和鐵釘,先是加固,然後找來結實的木杠子釘在椅子兩側,又給椅子加了左右扶手。就這樣,一個十分結實的自制“滑竿”做好了。第二天早晨集合,這位女生見到“滑竿”,眼淚奪眶而出。

到了長城,最窄處不足一米,全體男生接力将女生擡上了長城烽火台。路上的行人開始以為學生在爬山時受傷,後來覺得不對,為什麼受傷了往山上擡?問了帶隊教師才知道,是為了圓一個新疆孩子的“長城夢”。知道真相後,路上遊客都豎起了大拇指。一路上,正能量不斷傳遞。

促心同,把交融寫在靈魂裡

天津有形、有感、有效地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大力營造各民族學生共學、共研、共樂的校園環境,促進各民族學生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

在管理上,天津對少數民族學生的關愛突出一個“全”字,全天候服務、全方位保障、全覆蓋家訪……定期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或引導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社團,或組織各種參觀等。利用假期,學校幹部教師還要克服各種困難,跋山涉水地家訪。

天津市崇化中學積極促進新疆班學生與本市學生之間開展“走親戚,結對子”活動,通過開展活動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銘刻于每一個學生靈魂中。

寒假,天津本市學生邀請新疆學生到自己的家中貼春聯、包餃子、看春晚、拉家常,讓民族團結進步的種子從小就深深紮根在學生們的心中。暑期,天津本市學生也會應邀和家訪的教師們一起到新疆學生家裡做客。大家一起田間勞動,一起載歌載舞。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天津越來越多的學校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具體要求,貫穿于辦學治校全過程。

靜海區唐官屯鎮中學充分利用主題教育日、國旗下講話等契機,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

薊州區侯家營鎮魏良莊完全小學專設“石榴籽課堂”,組織安排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領導班子成員為學生上“民族團結進步”思政課。

如今,同心同向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凝心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為了天津教育人的普遍共識。

《中國教育報》2022年07月26日第1版

作者:本報記者 徐德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