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千尋麻麻 東西兒童教育
大家好,我是千媽。
如果你家有小學生,有一類書肯定熟悉。
大概二年級,老師就會建議家長給娃購買。
說是建議,其實也是必須的。
像我們學校,娃是要帶它去學校滴,語文課上用來做仿寫改寫的。
如果你家有學齡前的娃,也免不了跟這類書混個面熟。
因為即使你不買,它也會因為常年占據童書區顯眼位置而時不時闖入你的視線裡。
它就是寓言書。
不知道你們給娃買寓言書時有沒糾結過~
之前就有家長投訴《伊索寓言》,說是書裡有個故事,講螃蟹弄死了壞心腸的蛇朋友,給娃留下極大的心理陰影。
自己在通讀《伊索寓言》後,發現類似的“暗黑故事”簡直不要太多,要求出版社全面下架。
▲ 圖源:網絡
我閨蜜也糾結過,她糾結的不是“暗黑”,是“教條”。
“你看,亡羊補牢也好,井底之蛙也好,這些故事到最後都是為了給娃傳遞個道理,且不說這些人生道理娃能不能懂,就說這種形式本身吧,是不是有點教條主義?”
我覺得不管怎麼說,有争議有糾結都是好事。
說明咱們家長進步了,畢竟認知提升的首要表現就是質疑嘛。
那麼:
有争議的寓言書,為啥學校要求必讀?
它究竟對娃的成長有沒有好處?
家長又該如何給娃挑選寓言書?
今天就來分享一些我的心得感受~
01
為啥讀寓言?
實際點說, 是為作文打底
為啥學校都會要求小學生讀寓言呢?
我帶着好奇,采訪了做語文老師的朋友。
她的回答很實際:
你們家長就是想得多~
讓娃讀寓言,簡單點說是為作文打底。
來來,讓我從專業角度給你解讀下~
▲ 圖源:網絡
寓言作為形象與寓意相結合的文學體裁,它有兩個肉眼可見的特點:
寓言特點一:
篇幅短,但結構嚴謹。
别看千字不到,開頭過程結尾都全,是叙事文學作品中最簡短精煉滴。
這不就是典型的小學生作文範本嘛~
剛開始娃們寫作文,你也知道,300字标配。
再長搞不定,搞定也多是口水話充數。
能做到像寓言故事一樣,結構齊全,結尾還有個總結提煉出的道理,就很不錯啦!
說到這裡,我也想多唠叨一句。
現在一些年輕父母,覺得娃寫作文,就是要自由發揮,對老師要求的結構和結尾“上價值”很不感冒。
我帶了快十年班,真實感受是,大多數普娃都沒到自由發揮的境地。
除非你家娃對文字敏感有天賦,否則還是建議從基本功開始。
結構熟了,能信手拈來上價值了,再“放飛自我”也不遲。
▲ 圖源:網絡
寓言特點二:
語言精煉,表現手法豐富。
寓言一般都蘊含哲理,想在很短的故事裡把哲理揭示出來,這就要求語言必須精煉概括,極富表現力。
所以你看寓言故事,表現手法都是特别豐富的。
象征、誇張、拟人...無所不用之極,既增添了文學色彩,又使故事情節更具趣味性。
作家嚴文井也說過:
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裡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
娃認真讀讀,不說哲理,寫作技巧肯定是能取到的。
最後打個總結吧:
寓言篇幅短小但結構嚴謹,語言精煉且表現手法豐富,實為小學生練習寫作之上佳選擇。(其它文體沒這麼好使)
所以,我不但建議家長買給娃多讀,還會要求娃帶學校來做仿寫,練習創編寓言。
02
暗黑教條系?
“搬”完老師的大實話,我再結合自己的陪讀經曆,掰掰爸媽們糾結的暗黑和教條~
先說暗黑吧。
我完全理解家長作為守護者,面對娃即将踏入複雜世界時的不安。
但真實世界就是有光明也有黑暗。
寓言把這世界的參差包裹在故事裡,已經很溫和。
若用“偉光正”做标準,這世上估計一半以上的文學作品都有問題,首當其沖就是“四大名著”。
《紅樓夢》,宣揚消極遁世,用今天的流行語說就是“躺平”。
《水浒傳》,酗酒殺人、畫面血腥,也是夠“暗黑”。
《西遊記》,悟空叛逆,八戒好色,妖怪還分等級。
《三國演義》,勾心鬥角、各懷“鬼胎”。
再拓展下,《醜小鴨》有霸淩,《湯姆索亞曆險記》鼓勵娃調皮搗蛋,高爾基《童年》有家暴...
請問娃還能看點啥?
我想,教育并不是用家長視角縮小孩子的世界,畢竟世界不會因為大人的掩蓋而失去任何一個部分。
對我來說,我會選擇在适當年齡,給千尋讀一些揭露人性的寓言。
希望她不隻能感受童話優美的意境,也能從寓言中認知真實的生活---有殘酷,亦有溫暖,有黑暗,但更多的是光明。
▲ 圖源:網絡
再說說教條。
如果你從寓言裡嗅到了“教條味”,沒毛病。
因為,“講道理”本就是寓言的特質。^v^
寓言和童話,區别就在于:
童話是故事即目的,寓言是道理即根本。
故事本身都不重要,它是方便讀者“得魚忘筌、得意忘言”滴。
那是不是對娃不好呢?
我覺得要辯證來看。
平時咱們說不要給娃講太多道理,不是說“道理”錯了。
“道理”作為人類思想情感和基本善惡觀的總結,要是沒有,文明都該傳承不下去了。
錯的是講道理的方式,太硬或太尬,娃才接受不了。
寓言多是用機智幽默的小故事,來闡述一個道理,這種方式恰恰是孩子喜聞樂見的。
比如我們讀《沼澤雉雞》,千尋就很有感,這個故事來自《給孩子的諸子百家寓言》。
▲《沼澤雉雞》
雉雞生活在沼澤裡,每天四處尋找食物充饑,還要躲避天敵侵擾,但這讓它強健又警惕。
雉雞羽毛潤澤豔麗,引起了人類的興趣。
▲《沼澤雉雞》
一天,雉雞被人類設套抓了起來。
雖過上了溫飽不愁的日子,卻開始變得病怏怏的。
人類沒辦法,隻好放掉雉雞。
▲《沼澤雉雞》
重回沼澤的雉雞立刻恢複了生機。
讀完故事,千尋若有所思感歎道:
“被喂養雖然舒服,但也失去了自由的樂趣,看來什麼事都是有得有失。”
我們便順勢聊了聊,生活中還有哪些得失參半的事,收獲頗豐。
▲ 其它媽媽陪孩子讀寓言的感受
你看,道理講得好,娃聽進去了,便是思考的啟蒙。
難怪有人說,寓言就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本哲學書。
但也不是每則寓言,都有完整有力的邏輯說服讀者。
比如,錢鐘書就覺得《伊索寓言》裡“有好多淺薄的見解”。
以“螞蟻和促織的故事”為例,蟋蟀向螞蟻借糧,螞蟻說:“在夏天唱歌作樂的是你,到現在挨餓,活該!”
這種帶着奚落口吻的審判式結論,讓人覺得有問題。
▲《伊索寓言》
但你換個角度想,這不正是鍛煉娃獨立思考和表達自己主張的好機會嘛。“如果覺得有問題,不妨聯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說起來,小學課本的《亡羊補牢》、《南轅北轍》、《井底之蛙》…都曾出現在我和千尋的“思辨遊戲”裡。
03
我是怎麼給娃選寓言書
最後聊聊我給千尋選寓言書的經驗。
寓言書裡,最經典就是《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
老師推薦也多是這幾種。
其中,《伊索寓言》是西方寓言的始祖。
兩千多年來,在歐洲文學發展史上産生過極其深遠的影響,也因此成為後世寓言創作的藍本。
拉封丹和克雷洛夫的很多内容,比如我們熟悉的《龜兔賽跑》、《狐狸和葡萄》,就是在伊索基礎上藝術加工而成。
這三種寓言書,我買過許多版本。
發現孩子最喜歡,我自己也最滿意的,都是精選改編版。
比如“伊索寓言”,和千尋讀最多是這本《我愛讀經典:伊索寓言50篇》。
适讀年齡:3~6歲親子共讀、7~10歲自主閱讀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社
(圖源:當當)
作者橫田清是日本很出名的童書編輯和作家,大概是對兒童的了解,他精選出這50篇寓言都非常适合孩子閱讀。
再搭配版畫家飯岡千江子的圖,整體很繪本感,減弱了寓言的晦澀。
▲《我愛讀經典:伊索寓言50篇》
“拉封丹寓言”,我十分推薦《新拉封丹寓言:55個現代動物故事》。
适讀年齡:4~6歲親子共讀、7~10歲自主閱讀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圖源:當當)
有媽媽可能不熟悉拉封丹,我多啰嗦幾句。
拉封丹又被譽為“法國的荷馬”,在法國基本是有書架的地方,就有拉封丹寓言。
這本書是對拉封丹傳統寓言故事的全新演繹。
作者帕斯卡·圖拉德很了不起,在400年前的土壤中,培育出了新樹木。
▲《新拉封丹寓言》
嶄新的形式和故事,既保留經典的原汁原味,又更加契合現代孩子的生活實際,我和千尋經常用它天馬行空讨論。
另外,埃德裡安娜·巴爾曼的配圖也超棒,藝術氛圍感濃濃~
▲《新拉封丹寓言》
“克雷洛夫寓言”,我選的是果麥版本。
适讀年齡:3~6歲親子共讀、7~10歲自主閱讀
出版社:雲南人民出版社
(圖源:當當)
克雷洛夫和伊索、拉封丹并稱世界三大寓言。
它的特點是幽默中帶點諷刺,讀起來就像在看喜劇。
果麥這個版本我覺得很妙,是因為它真的很懂克雷洛夫。
特意找了中央戲劇學院老師童甯來翻譯,高度還原原作的戲劇感。
如果你給娃選寓言書,這三大經典基本是必買了。
但市面上版本多且雜,我想這些篩選經驗,應該能幫大家避開彎路。
EASTWEST
不知道今天文章,是否讓你在給娃挑寓言書時少了些糾結呢?
寓言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學體裁,從民間沉澱了很多智慧。
它辛辣,諷刺,鮮活,極富表現力。
希望這樣的魅力,能讓更多孩子感受到。
最近人教版“毒教材”事件,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我看了那些插圖,想想我們的孩子已經用了十年這樣的教材,也是心累到無力吐槽。
好在教育部已回應立即整改,希望2022年秋季新學期,孩子們就能拿到嶄新的教材。
其實除了教材,童書市場也一直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之前我也專門分享過《那些毀人不倦的書,你還在買給孩子看嗎》
除了寫文呼籲,我想我們能做的實事,就是為孩子選出真正好的書,把本該有的美和品質,還給孩子們。
我還聊過這些主題書:
什麼年齡讀什麼主題
動物小說怎麼選
孩子們呼聲超高的動物小說
注音書怎麼選
兒童詩
朗讀用書
女孩必讀兒童文學
男孩必讀兒童文學
~關注千媽,好書好電影敞開看~
封面圖片:電影《星空》劇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