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曆來重視文教,對百姓“富之教之”的傳統延續至今。在齊魯大地漫長的曆史歲月裡,一位又一位鄉村大先生默默負重前行,一個個微薄的身軀,彙聚起強大力量,撐起了山東的鄉村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提出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其中第一節内容就是“推進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指出要“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鄉村教師素質能力”。由此可見,鄉村教育是黨和國家新時代的一個工作重點,鄉村教師将迎來曆史性發展機遇。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山東深入實施科教強魯人才興魯戰略。堅持把教育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加大基礎教育優質資源供給,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山東教育人牢固樹立信念,推進教育發展,培育新時代鄉村大先生。
勇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
山東,儒家思想在這裡誕生,泰山在這裡崛起,黃河在這裡奔流入海。這片雄渾熱土孕育了泰山“挑山工”這一獨特群體,也孕育出了以“埋頭苦幹、勇挑重擔、永不懈怠、一往無前”為主要内容的泰山“挑山工”精神。
泰山“挑山工”行走在山路上,不聲不響,心裡隻想着登上頂峰。一位泰山“挑山工”自豪地說:“隻要擔子一上肩,從古至今,沒有一個半途而廢的,不達目标決不罷休。”
對山東教育人來說,泰山“挑山工”精神一直存在于靈魂深處。信念堅定,因而把所有艱難坎坷都踩在腳下;心無旁骛,因而不為路邊的景色擾亂心神。
臨沂市蘭陵縣下村鄉婁山小學校長王秀金就像一名泰山“挑山工”,為了孩子的教育從未停止腳步。他賣掉家中耕牛,捐給學校建新校舍;自掏路費,去蘇州說服村民同意征地,為農村娃建起自己的優質幼兒園……40年紮根山村教育,王秀金不到30歲就白了頭,為山村的孩子,為山村的教育,奉獻了全部青春。
當前,臨沂市正推進集團化辦學,建立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這無疑給了王秀金一顆定心丸,讓他對學校的未來充滿信心。
為持續推進鄉村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淄博市實施鄉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沂源縣南魯山鎮中心小學教師周君,在鄉村學校創新教法,成為山東省特級教師,2015年9月,在學校和教育部門的幫助下,周君成立了名師工作室,先後與10名年輕教師結對,幫助他們提供專業能力。得益于此,團隊中1人當選“沂源名師”,3人被評為市骨幹教師。
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傾力打造優質教育“新高地”,是濱州市全體教育人的不懈追求,也是濱州市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石所在。
城鄉間教育資源配置上的“大差距”現象,和教師隊伍待遇配置上的“零差距”标準,是制約濱州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軟肋”。為破解這一難點堵點問題,濱州市教育局組織核心力量,曆時一個月,下沉各縣市區調研,開展數十次座談會、數十次無記名投票,梳理出了影響學校管理和教師隊伍建設的“六類瓶頸”。
以此作為教育改革突破口,濱州市啟動了一系列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新舉措。“名師計劃”改出了鄉村教師隊伍的新活力,“縣管校聘”激發出集團辦學的新潛能,“對标先進”創出師資培優的新渠道,全市優質教育資源的整體均衡配置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十三五’以來,山東基礎教育穩居全國第一陣營。”山東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鄧雲鋒說,這份底氣,離不開山東對鄉村教育建設的大力推進。
“鄉村教師現在很舒心!”濟南市長清區雙泉初級中學教師尹遜強感慨道。以往鄉村教師條件艱苦、晉升機會有限,“吓跑”了很多來鄉村任教的教師。2004年,尹遜強被評為副高級教師,職稱已然“到頂”了。2019年,學校告訴他,鄉村教師可以申請正高級職稱了。政策迅速落地,尹遜強成為山東省第一批基層中小學“正教授”,每月到手工資1.1萬元。
山東建立了專屬鄉村教師的基層高級職稱制度,2020年有296名鄉村教師評上正高級教師,2.3萬名鄉村教師評上副高級教師。“心裡感覺暖暖的,也給身邊的鄉村青年教師鼓足了幹勁、帶來了希望。”尹遜強高興地說。
鄉村教師短缺,尤其缺少音體美教師,是制約鄉村教育全面發展的一大短闆。近年來,為全面加強鄉鎮教師補充力度,煙台市每年補充中小學教師1500人以上,其中70%優先補充到鄉村學校、薄弱學校。煙台市用2年時間補充了800多名音體美、英語、信息技術等緊缺學科教師,鄉鎮學校課程開不齊、開不足的困境正逐步成為曆史。針對農村骨幹教師不足,缺乏優秀教師激勵機制等問題,濱州市創造性提出實施全市“名師”計劃:根據專任教師數量按比例均衡設置“名師”崗位,按照農村崗位每人每月2000元,城區崗位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準實施崗位獎勵。
濱州市博興縣湖濱鎮柳橋中學教師穆小巧曾在縣實驗中學擔任教研組長,2020年9月,她參加了博興縣開展的崗位名師跨校競聘交流活動,選擇來到鄉鎮中學,将自己畢生所學帶給渴望知識的農村娃。
鄉村教師工作在偏遠地區,為了讓教師工作安心、生活舒心,淄博市大力推進教師待遇向鄉村傾斜政策,張店區投資200餘萬元購買20餘輛教師班車,投資8.5萬元為17所鄉村學校開設教師食堂,解決了900餘名鄉村教師用餐和交通問題。
山東省教育廳教師處處長朱傳綱說:“這幾年,通過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的實施,一批熱愛鄉村、紮根鄉村、奉獻鄉村的鄉村優秀教師逐步成長起來,他們是鄉村教育的精神燈塔,照亮着鄉村孩子成長之路,照耀着鄉村教師奮進之路。”
2016年開始,山東省在每一個鄉鎮配備1個鄉村特級教師崗位,任期内享受山東省特級教師待遇。同時,在崗位上的鄉村特級教師,在評選山東省特級教師時不受名額限制單獨申報。并加大力度建設了鄉村教師周轉宿舍4萬套。
不止于此,山東實施了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每年遴選150名青年教師,納入省級名師培訓項目,予以重點培養,讓一批又一批奮進有為的青年教師,去點燃紮根鄉村教育的夢想。朱傳綱說:“正是因為這一股股新鮮的血液,才讓心中有夢的人砥砺前行。”
點亮鄉村文明的燈塔
孔孟故裡山東,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在革命戰争年代又孕育出紅色基因。悠久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代代相傳的紅色文化,這是山東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優勢,在推進新時代鄉村教育發展中将成為重要的“動力源”。
沂蒙大地是英雄的土地,紅色文化底蘊深厚,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感動華夏兒女。作為沂蒙精神發源地,臨沂市聚焦沂蒙精神,在鄉村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上下功夫。2019年,臨沂市被确定為山東省唯一一個“中小學傳承紅色基因示範市”。用沂蒙精神立德樹人,打造紅色教育特色品牌,臨沂市走出了一條“紅色基因”傳承的臨沂之路。
濟南市平陰縣孔村鎮得名于境内的孔子山,公元前503年,孔子曾至此開壇講學,為這一方百姓留下了千年文脈。孔子山下的孔村小學,按照低、中、高三個階段,系統設計了儒家文化進校園課程。孔村小學校長張嶽介紹道:“從這裡畢業的學生,已經具備了接受系統傳統文化教育的基礎。”
學校是鄉村的中心,鄉村教師是學校和鄉村的靈魂。厚植鄉村教育情懷,培育鄉村教育大先生,是每一個農村孩子的殷切呼喚,是建設具有本土特色的高質量鄉村教育的現實需要,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經途徑。
“我們發揮山東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資源優勢,依托新型城鄉社區、現代創新企業、高精尖實驗室等社會資源,認定、設立了35個省級教師實踐教育基地和12個師德涵養基地。讓廣大教師在齊魯文化、沂蒙精神等優秀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讓鄉村教育成為鄉村文化振興最大的底氣。”朱傳綱說。
當前,山東正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闆,這需要強化鄉村教師在鄉土文化中培根鑄魂的作用,從而助力鄉村振興。正如鄧雲鋒所說:“培育新時代鄉村教師,就是培植鄉土文化的‘根’,培植鄉村教育的‘魂’。”
本文刊于《教育家》2021年3月刊第4期
記者 黃碩
來源: 光明社教育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