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貓哥
中華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史,曆史上有很多人,也發生了很多的事,又因為我們是一個喜歡記史的民族,所以曆史上發生的事被讀書人記在書上,成為史書,後世的讀書人看了史書又總結出成語,或者寫成戲文在百姓中流傳,乃至流傳于後世,成為一個個典故和一個個成語,一句句俗語。
有的成語還是原來的意思,有的成語慢慢地成為俗語,就有點走了味,變了形,比如這句“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就不是原來的意思了。
那麼“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出自哪裡呢?是出自孔子的《論語》
子曰:吾十五有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本是孔子晚年總結一生而發出的感歎。“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就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變化說法。
孔子和他的弟子們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意思是,到了三十歲已經得到身邊人的認可,有了社會地位,成為一個獨當一面的人了,到了四十歲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已經沒有不切實際的想法了。
這是孔子自己的經曆,也是古代男人們對自己的要求。而當變成“三十如狼,四十如虎”表達得更有确切。
一個男人到了三十四十歲是最年富力強的時候,有了家庭有了責任有了經曆更有了能力,事業上開始有了些許成就,開始像虎狼一樣的努力奮鬥,一樣的有所成就。所以,古代人總說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來形容男人這時候的秉性。
也是在奉勸男人們不要耽誤了三四十歲的好時光,該幹事業的時候就要幹事業,該奮鬥的時候就要奮鬥。
那為什麼一句形容和奉勸男人奮鬥的成語,會成為形容女人的俗語呢?
如果形容女人,原話是這樣的“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後面還有更過分的虎狼之詞就不說了)
其實古代好色的男人們對女性的污蔑和摧殘。
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到了30到40歲都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其實女人這時候也有了閱曆和人生經驗,也有了能力。但女人還需要做家務和照顧孩子,其實女人也可以幹事業。
在古代的男權社會,女人幾乎是生孩子的代名詞,更把女人當作玩物。尤其是達官貴人家裡,男人三妻四妾,還嫌不夠,又花大價錢賣瘦馬坐小妾,早已經把從不到20歲為他生孩子的老婆忘在腦後,嫌棄原配老婆不夠年輕不夠漂亮。
但三十四十的女人也需要丈夫的疼愛,當30多歲,40多歲的原配要求丈夫疼愛的時候,丈夫已經喜新厭舊,不厭其煩地拒絕。
這時候一些浪蕩公子開始物色丈夫陪伴不夠被冷落的還有些姿色的女人。所以這些浪蕩公子也就總結出“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的結論。
其實如果男人們照顧好自己的老婆,何來這句不公平的話呢!
所以說“三十如狼,四十如虎”這句俗語還是有道理的,隻是不要用在女人身上而是用在男人身上就合适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