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品牌

 > 愛茉莉旗下有哪些牌子

愛茉莉旗下有哪些牌子

品牌 更新时间:2025-02-08 15:30:22

愛茉莉旗下有哪些牌子?《美妝頭條 》新媒體近日,韓國化妝品巨頭愛茉莉太平洋宣布,将收購美國奢侈美容品牌Tata Harper的母公司Natural Alchemy LLC,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愛茉莉旗下有哪些牌子?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愛茉莉旗下有哪些牌子(亞洲失意的愛茉莉太平洋8.5億收購美國品牌)1

愛茉莉旗下有哪些牌子

《美妝頭條 》新媒體

近日,韓國化妝品巨頭愛茉莉太平洋宣布,将收購美國奢侈美容品牌Tata Harper的母公司Natural Alchemy LLC。

雖然兩家公司并未披露交易的财務條款,不過愛茉莉太平洋在一份文件中表示,将向其美國業務投資1680億韓元(約合人民币8.5億元),以收購Tata Harper。

01

為進軍北美市場

花了8.5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Tata Harper成立于2010年,總部坐落于美國佛蒙特州。該品牌主打天然有機和純淨護膚,是由塔塔-哈珀和她的前夫創辦,目前在25家網店和800多家實體零售商(絲芙蘭、Bluemercury和Neiman Marcus等)銷售産品。

美妝頭條記者發現,該品牌在天貓國際開設有海外旗艦店,粉絲超過1.5萬人,“淨膚排濁潔面”月銷300 成為最高銷量産品,50ml售價350元。超自然撫紋眼精華為最貴單品,售價2580元15ml。

伴随着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以及科學護膚理念的逐步滲透,純淨、天然、有機的護膚品成為年輕消費者的最愛,Tata Harper在美國受到了歡迎,在小紅書上被稱為北美植物護膚天花闆。

愛茉莉太平洋表示,收購Tata Harper是為了更快更好的進軍北美市場,并通過該品牌加強在北美高端護膚品市場的地位。而Tata Harper最終決定與愛茉莉太平洋達成交易,原因是後者的研發能力和全球影響力,尤其是在亞洲的影響力。

02

亞洲銷量下滑

押寶下一個發力重點

7月份,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曾公布2022上半年财報。

财報顯示,愛茉莉太平洋集團上半年銷售額同比下滑14.9%為2.3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币119.6億元);營業利潤同比下滑46.9%為1600億韓元(約合人民币8.32億元)。

海外業務中,亞洲市場二季度整體營收同比下滑39%。中國市場第二季度的營收下滑50%,主要原因是核心城市(上海)因新冠疫情複蘇被封鎖,線上物流、線下門店均受到重創。

實際上,從2017年,愛茉莉太平洋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就大不如從前。悅風詩吟關閉了超過600家門店,另一彩妝品牌伊蒂之屋則在去年3月關閉了中國市場所有的線下門店,高端品牌赫妍也于今年全面關閉了中國線下門店,愛茉莉太平洋對比其它外資巨頭可謂是節節敗退。

但在亞洲市場水深火熱之時,愛茉莉太平洋北美地區2022年Q2的銷售額卻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6%為360億韓元(約合人民币1.8億元)。這或許也是愛茉莉太平洋收購Tata Harper品牌,押寶北美市場的重要原因。

03

進入“搶牌大戰”

國内外企業齊聚

實際上不隻是愛茉莉太平洋,近兩年來衆多企業都開啟了收購和搶品牌大戰。

2020年,歐萊雅宣布收購日本護膚品公司 Takami;2021年,寶潔公司收購了美國護膚品牌 Farmacy Beauty、高端護發品牌Ouai,2022年收購高端護膚品牌Tula Skincare;德國拜爾斯道夫集團收購美妝品牌香缇卡Chantecaille;韓國科瑪收購韓最大的化妝品包材商......

在“搶牌大戰”背景下,不少本土企業也開始加碼,搶占位置。

2019年,珀萊雅正式入股彩棠品牌,并在不久後完成了對其的收購。仁和藥業去年7月份發布公告稱,拟收購7家公司欲進一步布局美妝。今年7月份,本土企業水羊股份發布公告稱,拟以約3.37億元收購法國高端化妝品品牌EviDenS de Beauté母公司90.05%的股權及部分債權。逸仙電商也先後收購彩妝品牌小奧汀、英國品牌Eve Lom、高端美妝品牌Galénic婕若琳等品牌。貝泰妮也曾公開表示,開展外延式并購,完善品牌矩陣建設是公司未來五年的目标。

04

收購不是初衷

雙赢才是最終目的

對于化妝品企業而言,美妝市場品類的分散性使得他們很難全面發展,需要通過外延收購的方式及時地去武裝自己。但是收購隻是萬裡長征的第一步,内部資源優化整合才是長征走向勝利的開始。

從美妝企業收購品牌可以看出其背後有着一套整體戰略,對于有一定實力的美妝企業來說,收購品牌不僅能夠吸引年輕消費者,擴大消費群體增加流量,還可以開拓細分市場豐富産品矩陣,以此增強集團整體的競争力,保證持續不斷的創新能力,并鞏固市場份額。

除此之外,相比較孵化一個零基礎的新品牌,直接收購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更為劃算。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收購并不是最終目的,如何讓其後續在市場中脫穎而出進而實現雙赢,發揮1 1>2的效應,是收購方在收購時更需要思考的問題。

畢竟回顧近幾年發生的收購案,收購後昙花一現的品牌也不在少數。

本期記者:張靜

編輯:黃友枝

監制:陳山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品牌资讯推荐

热门品牌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