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義教新課标數量關系解讀

義教新課标數量關系解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2 17:38:51

曆時三年有餘,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2022年版 )終于頒布。 義教新課标基于核心素養要求,遴選重要觀念、主題内容和基礎知識技能,精選、設計課程内容,優化組織形式,對義務教育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對新的變化,學校和教師該如何做足準備,搶占先機,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的模式與方式,實現科學高效的教學,落實課标提出的新要求? 本文總結提煉了新課标的五大亮點,為學校和教師教學的穩步變革提供參考信息。

義教新課标數量關系解讀(義教新課标正式頒布)1

本文共5190字,仔細閱讀需14分鐘

2021年4月至12月,國家教材委及其專家委員會審議審核通過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6個課程标準。2022年4月21日,新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及各學科課程标準正式頒布。

自2019年新一輪義務教育課程标準修訂正式啟動,曆時三年有餘,多方專家傾力而為,經過多輪調查、研究、比較、審核、修訂,兼具思想性科學性的新課标終于面世。

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立足世界教育改革前沿,描繪了中國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間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育人藍圖。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方向正确、結構合理、重點突出、思路清晰、邏輯嚴謹,思想性、學理性、現實性較強,符合黨和國家對教育的新要求,符合義務教育階段基本特征,符合教育教學規律,主要凸顯出以下五大亮點:

義教新課标數量關系解讀(義教新課标正式頒布)2

聚焦核心素養,培育學生終身發展

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确價值觀必備品格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新課标強調以素養為導向,注重培育學生終身發展和适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特别是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核心素養确立課程目标,遴選課程内容,研制學業質量标準,推進考試評價改革。

例如語文學科課标明确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義教新課标數量關系解讀(義教新課标正式頒布)3

數學學科旨在讓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來表達現實世界,基于這三大核心素養又進一步明确不同學段核心素養的表現形式。

例如小學階段側重對經驗的感悟,主要表現為數感、量感、符号意識、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意識、數據意識等;而初中階段側重對概念的理解,主要表現為抽象能力、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能力、數據觀念、模型觀念、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英語課程明确在義務教育階段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方面。語言能力是核心素養的基礎要素,文化意識體現核心素養的價值取向,思維品質反映核心素養的心智特征,學習能力是核心素養發展的關鍵要素。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相互滲透,融合互動,協同發展。

義教新課标數量關系解讀(義教新課标正式頒布)4

優化課程内容結構,強調跨學科主題學習

新課标在優化課程内容組織形式上,跳出學科知識羅列的窠臼,按照學生學習邏輯組織呈現課程内容,通過主題、項目、任務等形式整合課程内容,涉及同一内容主題的不同學科間,根據各自的性質和育人價值,做好整體規劃與分工協調。

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要求。同時《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規定,各學科用不少于本學科總課時的10%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實踐)活動。

例如科學學科主要明确了13個核心概念,基于此基礎上理解4個跨學科概念,明确每個核心概念需要學習的主要内容,對科學學科所有内容基于核心概念進行了系統整合。

義教新課标數量關系解讀(義教新課标正式頒布)5

▲科學課程内容結構

在課程内容的呈現上,每個學科核心概念分解成若幹學習内容。根據學段目标、學生特點,以及學科核心概念的本質特征,提出每個學段的内容要求學業要求教學策略建議學習活動建議

内容要求、學業要求由淺入深,由現象到本質,螺旋上升,強調進階設計;教學策略建議主要用于幫助教師理解學科核心概念和進行教學設計;學習活動建議主要用于幫助教師明确必要的學習活動經曆與過程,以及基本學習方式。學習活動主要包括觀察、測量、觀測、實驗探究、模拟實驗、制作、體驗、調查、種植養殖、讀圖識圖、項目研究、科普劇等。

義教新課标數量關系解讀(義教新課标正式頒布)6

▲科學學科核心概念及學習内容

英語課程内容結構優化圍繞主題、語篇、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六大要素,這六大要素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共同構成核心素養發展的内容基礎。英語學科新課标旨在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活動,推動學生核心素養在義務教育全程中持續發展。

義教新課标數量關系解讀(義教新課标正式頒布)7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内容結構示意圖

地理學科基于四大核心素養,從空間尺度的視角對課程内容進行組織,按照"宇宙—地球—地表—世界—中國"的順序,引導學生認識人類的地球家園。

地理課程以認識宇宙環境與地球的關系、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為主要線索,并将地理實踐活動和地理工具的運用貫穿其中,形成将學科知識與學科活動融為一體的課程内容結構。

義教新課标數量關系解讀(義教新課标正式頒布)8

▲地理課程内容結構

地理課程跨學科主題學習要求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聚焦真實問題的發現和解決,體現鮮活的實踐特征。地理課程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設計包括制訂學習目标、選取學習主題和内容、選擇學習形式、選定學習場所、開展學習評價等環節,強調課程設計要突出整體效果,并給出參考案例。

義教新課标數量關系解讀(義教新課标正式頒布)9

▲跨學科案例:《探訪“地球之腎”——濕地》

曆史學科圍繞核心素養構建課程内容結構示意圖,課程内容中的中國曆史與世界曆史六大闆塊是曆史學習的基礎,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闆塊是學習的提升和拓展。并給出了中華英雄譜;小錢币大曆史;曆史上水陸交通的發展;生态環境與社會發展;看電影學曆史等十大跨學科主題及設計思路說明。

義教新課标數量關系解讀(義教新課标正式頒布)10

▲曆史課程内容結構示意圖

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各個主題涉及的内容,都來自中國曆史和世界曆史六個闆塊,從特定的問題意識出發,将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有助于學生形成既在時段上縱通又在領域上橫通的通史意識;同時借助不同課程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設計思路、情境素材和教學策略應聚焦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秉持綜合性、實踐性、多樣性、探究性、可操作性六大原則,并給出相關參考案例。

義教新課标數量關系解讀(義教新課标正式頒布)11

▲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知識圖譜示例

加強學段銜接,體現學習進階

一是注重“幼小銜接”,基于對學生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發展水平的評估,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遊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

例如在數學學科中強調第一學段是學生進入小學學習的開始,要充分考慮學生在幼兒園階段形成的活動經驗和生活經驗,遵循本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認知規律,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的活動,更好地完成從幼兒園階段到小學階段的學習過渡。

因此,第一學段數的認識教學應提供學生熟悉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具體情境中的數量,可以用對應的方法,借助小方塊、圓片和小棒等表示相等的數量,然後過渡到用數字表達,使學生體會可以用一個數字符号表示同樣的數量;知道不同數位上的數字表示不同的值。

教學中應注意,10以内數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體驗1-9從數量到數的抽象過程,通過9再加1就是十,體會十的表達與1-9的不同是在新的位置上寫1,這個位置叫十位,十位上的1表示1個十,1個十用數字符号 10表達。同理認識百以内數、萬以内數。通過數量多少的比較,理解數的大小關系。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識和數感。

義教新課标數量關系解讀(義教新課标正式頒布)12

二是依據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變化,把握課程深度、廣度的變化,體現學習目标的連續性和進階性。

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感、經驗等,在每個學段核心素養都有其特征。例如在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标準中的“科學觀念”這一核心素養的學段特征為:

義教新課标數量關系解讀(義教新課标正式頒布)13

基于此的學段目标為:

義教新課标數量關系解讀(義教新課标正式頒布)14

義教新課标數量關系解讀(義教新課标正式頒布)15

義教新課标數量關系解讀(義教新課标正式頒布)16

再例如義務教育英語課程分為三個學段,各學段目标設有相應的級别,即一級建議為3-4年級學段應達到的目标,二級建議為5-6年級學段應達到的目标,三級建議為7-9年級學段應達到的目标。各學段目标之間具有連續性、順序性和進階性。下圖為語言能力方面的學段目标:

義教新課标數量關系解讀(義教新課标正式頒布)17

義教新課标數量關系解讀(義教新課标正式頒布)18

三是了解高中階段學生特點和學科特點,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

例如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标準中對于第四學段的課程内容表述為:7-9年級是初中年級段,是小學高年級段的延續,與高中階段相銜接,是培育道德品格,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

本學段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進一步增強,情緒波動性大,可塑性強。依據上述特點,設置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等五個主題。

通過與中華優秀文化傳統、革命傳統、國情教育等方面的關聯,從真實的社會情境角度進行道德教育,強化學生的道德體驗和道德實踐,旨在引導學生正确認識自己,以及個人與家庭、他人、社會、國家和人類文明的關系,了解國家發展和世界發展大勢,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立志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義教新課标數量關系解讀(義教新課标正式頒布)19

增強指導性,強化教、學、考一緻性

各課程标準針對“内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學、考的一緻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确了“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

例如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标準中對于小學第一學段“圖形的認識與測量”的“學業要求”和“教學提示”分别為:

【學業要求】

能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能直觀描述這些立體圖形的特征;能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能直觀描述這些平面圖形的特征。能根據描述的特征對圖形進行簡單分類。

會用簡單的圖形拼圖,能在組合圖形中說出各組成部分圖形的名稱;能說出立體圖形中某一個面對應的平面圖形。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感悟統一單位的重要性,能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米、厘米描述生活中常見物體的長度,能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能估測一些身邊常見物體的長度,并能借助工具測量生活中物體的長度。初步形成量感。

【教學提示】

圖形的認識與測量的教學。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利用學生在幼兒園階段積累的有關圖形的經驗,以直觀感知為主。

圖形的認識教學要選用學生身邊熟悉的素材,鼓勵學生動手操作,感知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特點以及這兩類圖形的關聯,引導學生經曆圖形的抽象過程,積累觀察物體的經驗,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圖形的測量教學要引導學生經曆統一度量單位的過程,創設測量課桌長度等生活情境,借助拃的長度、鉛筆的長度等不同的方式測量,經曆測量的過程,比較測量的結果,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意義;引導學生經曆用統一的長度單位(米、厘米)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如重新測量課桌長度,加深對長度單位的理解。

研制學業質量标準,關注學生持續發展

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後的學業成就表現,反映核心素養要求。新課标依據核心素養發展水平,結合課程内容,整體刻畫不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形成學業質量标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為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考試評價等提供依據。

例如語文學科的學業質量标準的制定,依據義務教育四個學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學體驗、跨學科學習三類語言文字運用情境,整合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描述學生語文學業成就的關鍵表現,體現學段結束時學生核心素養應達到的水平。

四個學段的語文課程學業質量标準之間相互銜接,體現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進階,為核心素養評價提供基本依據。

義教新課标數量關系解讀(義教新課标正式頒布)20

數學學科學業質量标準依據義務教育各階段學生核心素養表現、各學段課程目标及學業要求,數學課程學業質量标準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評估學生核心素養達成及發展情況。

(1)以結構化數學知識主題為載體,在形成與發展"四基"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運算能力、幾何直觀和空間觀念等。

(2)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與社會情境,以及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數學與科技情境中,在經曆"用數學的眼光發現和提出問題,用數學的思維與數學的語言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模型觀念、數據觀念、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等。

(3)學生經曆數學的學習運用、實踐探索活動的經驗積累,逐步産生對數學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初步養成獨立思考、探究質疑、合作交流等學習習慣,初步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

英語學業質量标準以學生在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素養及其學段目标為基礎,結合英語課程的内容和學生英語學習的進階情況,從學習結果的角度描述三個學段學業成就的典型表現。

義教新課标數量關系解讀(義教新課标正式頒布)21

義務教育課程規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學基本要求,體現國家意志,在立德樹人中發揮着關鍵作用。

随着人才培養要求的不斷變化,義務教育課程也在不斷與時俱進,新版課程方案和标準體現了當下教育改革的風向,體現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學校和教師需加強自身學習,準确把握新課标的方向和亮點,以課标要求改進課程教學,實現高質量的育人目标。

來源 | 本文内容整理自2022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

編輯 | 王璐、肖靜

統籌 | 孫習涵

版權說明:本文為思維智彙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作者及來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