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什麼時候能研發空調服

什麼時候能研發空調服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7 07:21:12

什麼時候能研發空調服(空調服離産業化還有多遠)1

什麼時候能研發空調服(空調服離産業化還有多遠)2

什麼時候能研發空調服(空調服離産業化還有多遠)3

當氣溫曆史性地逼近41℃,人們除了“熱”,什麼都不想聊。商家遇到高溫,都成了“愛迪生”。手持風扇、臉基尼、防汗貼……各式各樣的“防暑神器”随之誕生。

這些兼具腦洞與實用性的“小發明”,創造了新市場。而近年走紅的空調服,更像是這些“草根發明”經過排列組合後,誕生出的“新物種”。

空調服裡真有空調嗎?

那麼空調服裡真有空調嗎?答案是沒有。“空調”隻是形容詞,空調服裡隻有一套“衣載風扇”,一般安置于衣服下擺位置,自下而上,為身體灌注流動空氣,加速汗液蒸發。

空調服外觀看似新奇,但它其實是一個問世已超十年的傳統産品。有資深商家表示,空調服早已打入日本市場,一年能賣出百萬件,是中國小商品出口的又一代表。但在國内市場,這一産品的毛利率甚至比傳統工業産品更低。甚至,空調服至今還沒有出現成熟的品牌和标準化的技術。空調服行業,出了什麼問題?

“魔改”傳統夾克衫,“草根發明”總是容易被粗暴地打上“智商稅”标簽。但從網上的衆多産品評測,以及消費者的實際反饋來看,空調服真的有降溫效果。

更有說服力的是,在日本,空調服已成為戶外工作的常規裝備,供給汽車、鋼鐵、建築等企業,年銷量峰值曾逾百萬。張威的工廠,即是日本空調服的主要供應商。

“2008年開始,我們和日本合作夥伴共同開拓日本市場,目前日本市場也是中國人在做,隻是部分工廠搬到了人力成本更低的越南。國内市場我是從2012年開始的,也是第一批玩家,最初我們年銷售額隻有5萬元,幾年後慢慢做到了5000萬元。”張威介紹道。

空調服在國内市場的爆發開始于2018年。當時張威的工廠在1688、淘寶等平台的網店,一天能賣出上千件。“我們有自己的服裝、風扇生産線,但電池和電機需要進口。整體品控、成本控制、利潤空間等,較同行還是有優勢的。”

自建供應鍊是一種選擇,也有部分空調服商家傾向于輕資産運作。零部件全部向風扇、服裝、充電寶工廠進行定制、采購,自己負責産品設計和營銷。

“風扇、電源安裝在衣服上的什麼部位,風扇功率、電路走線,這些由我們根據市場需求設計。”跨境電商平台速賣通商家羅先生說,目前他的産品主要銷往日韓市場,定價在20美金一件,但不包括電源。“電源我們不提供,讓消費者自行選擇信賴的産品。”

低價競争 缺乏品牌化

“風神”是日本空調服市場的成熟品牌,亞馬遜上,其産品定價在400元至800元之間。較之國内,日本空調服市場在标準化、品牌化上都更為領先。甚至,日本運動品牌美津濃也針對性地推出了預留風扇孔的空調服夾克衫,起售價約240元人民币。

在日本,從風扇、電池到服裝,已經形成一套較為統一的産品标準。對消費者來說,意味着可以自行選購風扇、服裝、電源等配件進行組合。

而國内市場仍處在草莽階段。主攻國内的廣東商家徐先生解釋,這一行業目前供給飽和,毛利率、技術叠代空間有限。市場規模在經曆了早年的指數級增長後,如今也穩定在200萬件左右。“門檻不高,導緻國内市場參與者多,很難做。”

“低價競争”“品牌化困局”是目前國内空調服市場瓶頸的主因。而空調服産品的主流用戶群體主要是戶外工作者,他們尤為在意性價比,于是“便宜”成了當下商家争奪市場的籌碼。

“低價競争到最後,整個行業都沒有多少利潤。”徐先生對行業的低價競争深有體會。如今他的産品淨利率不足10個點,而長期的低利潤又使得商家缺乏投入研發和營銷的資金,這是一場負向循環。

“沒有商家會給這個産品做廣告,這無異于給同行做嫁衣。因為産品本身缺少差異化,很難打造品牌力,最後比的還是價格。”業内人士告訴記者。

從産品到産業還要多久

家用種菜機、加濕器、電熱毯、充電寶、空調服……這些帶着DIY色彩的“小發明”,早期以并不高的技術含量、極緻的成本控制、新穎的效果,俘獲了一片又一片空白市場。但支撐産品走向産業的,是其所提供的普世價值。

據人社部數據,2021年我國有接近3億的農民工,這些勞動者的工作場景很大一部分都在室外。空調服基于真實存在的市場需求,為戶外工作者們提供了平價可行的降溫方案,這既是産品價值,也是社會價值。但問題是,國内市場充分飽和的供給,使行業暫時性地陷入了低價競争。記者采訪的幾位商家,對于空調服的行業前景,态度都略顯悲觀。

同時,這也不僅是空調服的行業困境,而是每一個從技術競争滑向低價競争的行業的症結。

但也有樂觀的變化發生。新能源産業在國内如火如荼,随着未來電池技術的提升,有望為空調服等産品帶來升級。同時記者觀察到,如今工友們也樂于在短視頻等内容平台上,展現其生活。空調服完全有可能通過新興社交媒體“種草”,提升知名度和銷量。

業内人士指出,“從野蠻生長走向标準與規範,是任一行業的必然。我們期待産品不斷趨于規範化、标準化,商家和消費者共建一個良性的市場秩序。”

(綜 合)

來源: 消費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