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勸人多讀書的詩句或名言

勸人多讀書的詩句或名言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30 17:20:12

我是沉于古詩,為您解讀古詩的感情脈絡,讓您了解古詩中的感情表達方法。

勸誡他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尤其是長輩對晚輩,老師對學生。

如果說重了吧,怕對方心裡受不了;如果說輕了吧,又擔心對方聽不進去。

您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困惑?

我們今天來看看,劉禹錫寫的《送曹璩歸越中舊隐詩》,他是如何讓學生心服口服的。

行盡潇湘萬裡餘,少逢知己憶吾廬。

數間茅屋閑臨水,一盞秋燈夜讀書。

地遠何當随計吏,策成終自詣公車。

剡中若問連州事,唯有千山畫不如。

先簡單介紹一下寫作背景:這是劉禹錫被貶連州時所作。曹璩(qú),和劉禹錫算是同鄉,來到連州向劉禹錫求學。曹璩好名,劉禹錫便開導曹璩要以讀書為重。曹璩準備回會稽歸隐,于是劉禹錫就寫了這首詩送給他。

勸人多讀書的詩句或名言(這首古詩有妙招)1

劉禹錫

我們來讀詩。

  • 1、行盡潇湘萬裡餘,少逢知己憶吾廬。

潇湘:代指湖南。

吾廬:指詩人的浙江嘉興舊居。

這兩句話字面意思是:先貶郎州,再貶連州,我幾乎走遍了潇湘,很少能碰到來自故鄉的知己。

(1)既然是送别詩,詩人為什麼要寫“行盡潇湘萬裡餘”?

詩人被貶十幾年,行盡潇湘,其中困苦隻有自己知道,很少逢到知己。

所以這句話表明了,在詩人心中,知己的份量很重。

(2)前兩句話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呢?

憶吾廬,就表示知己來自故鄉。

首先,詩人十多年來,很少遇到來自故鄉的知己,現在遇見了,自然有高興之情。

其次,這是一首送别詩,是送别自己的學生,可以看出,詩人并沒有高高在上把自己當老師,而是以知己相稱。這樣更容易拉近和學生的心理距離。

試想如果您是一位老師,您在和學生溝通之前,先說一句:“你不用把我當老師,你就把我當哥哥,當姐姐,有什麼心裡話,直接說。”

我保證,那學生心裡會非常感動,更容易聽進去您的勸告。

不信您就試試吧。

所以這裡,詩人有對年輕人的關懷愛護之情。

  • 2、數間茅屋閑臨水,一盞秋燈夜讀書。

這兩句話字面意思是:我住的隻是幾間茅草屋,閑的時候在水邊思考;晚上,隻有一盞孤燈伴我讀書。

勸人多讀書的詩句或名言(這首古詩有妙招)2

茅屋臨水

(1)“數間茅屋”和“一盞秋燈”有什麼隐含含義?

數間茅屋,說明詩人很窮。

一盞秋燈,說明詩人很孤獨。

這兩句話是說明詩人目前的生活條件很差,同時也很少與人來往。

結合曹璩要回去歸隐,我們不難推測,詩人目前被貶的生活環境和歸隐的生活環境很相同:都是很貧窮,而且很少與人來往。

詩人為什麼要描寫這種環境呢?

因為詩人是有意将自己的環境和學生将要歸隐的環境拉近,進一步産生親密感,這樣才好會後文的勸誡做鋪墊。

(2)“閑臨水”和“夜讀書”又有什麼含義呢?

這裡是用生活條件的艱苦來反襯詩人學習的刻苦,所以我們要讀出轉折的味道來。

雖然住的是茅草屋,但是閑的時候我總是在水邊思考。

雖然隻有一盞秋燈,但是我每天晚上還在拼命讀書。

這也是古人留給我們的經驗财富:越貧窮越要刻苦讀書。

(3)這兩句話表達詩人什麼樣的感情呢?

我們已經知道,詩人目前的環境和學生将要歸隐的環境差不多,然而詩人在這麼艱苦的環境下,仍然還在刻苦讀書,這不就是以身作則的例子嗎?

所以這兩句話,詩人沒有直接勸誡學生,而是寫自己在艱苦的環境下刻苦讀書,來委婉地勸誡學生歸隐之後也要刻苦讀書。

這種方法是不是很高明?

但,前提是自己要以身作則。

如果長輩天天看手機,偏讓小孩不看電視,這肯定不行。

這兩句包含了詩人對學生的勸誡讀書之意。

勸人多讀書的詩句或名言(這首古詩有妙招)3

孤燈夜讀

  • 3、地遠何當随計吏,策成終自詣公車。

随計吏:指求取功名。

策成:指學成。

詣公車:指為賢者被薦入京。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這裡離京城遙遠,什麼時候才能求得功名?隻有刻苦讀書,學成後自然會被征召。

(1)這兩句話是詩人直接勸誡學生嗎?

很多人讀到這兩句,認為詩人是直接在勸誡學生不要急于求取功名。

其實并不是,這兩句仍然是在寫詩人自己。

“地遠”就是指,詩人所在的連州離長安很遠。

這兩句話就是說:現在被貶連州,我什麼時候才能重新回到長安?現在隻能刻苦讀書,等到被召回的那一天。

(2)這兩句話表達詩人什麼樣的感情呢?

前面詩人委婉地勸誡學生雖然貧窮,也要刻苦讀書,但是何時才是出頭之日呢?

詩人有點擔心學生會急于求取功名,所以再次以自己目前的境況來委婉地勸誡學生,學成後自然會被征召。

這裡就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詩人就判定自己一定能被征召嗎?

很顯然,詩人心裡也是沒底的,自己現在是被貶連州,能不能回到長安是由皇帝說了算,讀書隻不過是自己心裡的一種安慰。

但是在學生面前,詩人不能表露出這一層含義,他要讓學生充滿希望。

打個比方,如果您是老師,學生問您讀書有用嗎?

您也會很肯定地告訴他:有用。

如果您的回答不太肯定,學生就有可能會自暴自棄,不再用功讀書了,對不對?

詩人在這裡也是一樣的心情。

你們看,老師培養學生真的很不容易。

所以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希望學生能踏實用功讀書的心情。

勸人多讀書的詩句或名言(這首古詩有妙招)4

連州

  • 4、剡中若問連州事,唯有千山畫不如。

剡中:這裡指詩人家鄉的親朋好友。

連州事:指劉禹錫在連州的情況。

這兩句話的字面意思是:故鄉的親友如果問起我在連州的情況,你就隻說我這裡的景色比畫還美。

(1)詩人為什麼要寫這兩句話呢?

詩人已經很久沒有回去家鄉了,他料定家鄉的親友會問曹璩:你的老師現在過得這麼樣啊?

他擔心曹璩會一五一十把自己的境況全說了出來,所以特别提醒他:你隻說這裡的風景很好就行了。

(2)那麼詩人有哪些境況是不想讓親友知道的呢?

詩人沒有明說,但是我們可以猜測。

詩人讓曹璩隻說風景很美,意思就是:我在連州過得很好。

那麼我們反推,詩人不想讓親友知道的就是,詩人在連州不好的事情。

那麼,什麼是詩人在連州不好的事情呢?

這首詩告訴我們至少有兩點:“數間茅屋”和“一盞秋燈”。

前面我們已經分析了,這兩點分别代表貧窮和孤獨。

也就是說,詩人不想讓親友們知道自己貧窮和孤獨。

這也是人之常情,我們每個在外奮鬥的人,不論何時跟親人分享的都是好消息,什麼都很好,什麼都不缺。

其實哪個人心裡又沒有一把辛酸淚呢?

(3)後兩句表達詩人心裡什麼樣的感情?

表面上,詩人是想讓親友們不用擔心自己。

在這裡他也是在委婉地提醒學生:歸隐就注定要和“貧窮”、“孤獨”相伴,而且隻能自己承受。

所以這裡,詩人也是在勸勉學生讀書很辛苦,你要獨自承受貧窮和孤獨。

勸人多讀書的詩句或名言(這首古詩有妙招)5

連州梨花林

  • 5、全詩脈絡梳理

我們來總結一下詩人勸誡學生的步驟:

首先,詩人把學生稱作知己,拉近和學生的距離;

其次,詩人以身作則,委婉地告訴學生越貧窮越要刻苦讀書;

然後,詩人以自己的境況來告訴學生,隻要踏實讀書,肯定會有出頭之日;

結尾,詩人通過讓學生給親友帶話,委婉地勸勉學生要獨自承受貧窮和孤獨。

現在大家應該很清楚,詩人是如何一步步把勸誡之言說到學生的心坎上的吧?

簡單說就是這樣:

1、我和你是知己,我才說這些話;

2、我和你處境一樣,我每天都在拼命讀書;

3、我相信隻要踏實讀書,肯定會有出頭之日;

4、讀書很孤獨,但是我會獨自承受。

你們看,詩人不直接勸勉學生,而是找到自己和學生的共同點(是知己,處境也一樣),勉勵自己,自然也就達到了勸勉他人的效果。

這是不是一種好辦法?

您學會了嗎?

好了,今天的解讀就到這裡。

我是沉于古詩,為您解讀古詩的感情脈絡,讓您了解古詩中的感情表達方法。

如果您喜歡,歡迎關注我,每天我都會為您解讀至少一首古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