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河流的地方就有人類文明
黃河和長江孕育了華夏文明
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流域
産生了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
河流在人類文明和生産生活活動中
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你知道為什麼
有的叫“江”
有的叫“河”嗎?
這要從“南江北河”的故事說起
古時候,人們将江、河、淮、濟
也就是長江、黃河、淮河、濟水
稱“四渎”
“渎”字本身就有水溝、小渠的意思
“四渎”的濟水曾經因為黃河泛濫
奪濟入海,現在已經消失
“黃河”一詞
最早出現在東漢班固《漢書•地理志》中
因河裡面的泥多而且水黃
故取名為“黃河”
“長江”一詞
最早出現在三國時期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中
“且将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
随着中國版圖逐漸擴大
古人對河流的認識更進一步
他們發現原來河流不僅隻有“四渎”
那應該如何為衆多河流命名呢?
雅魯藏布江
由于當時的交通、技術水平有限
無法進行實地考察
所以,古人對河流的認識并不全面
在很長一段時間内
都認為長江以南的河流都是長江的支流
都屬于長江水系
故主要稱“江”
例如珠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等
同樣的道理
黃河以北的河流普遍被認為是黃河水系
故而命名時也主要稱“河”
如淮河、海河、塔裡木河等
塔裡木河
雖然“南江北河”的劃分
具有局限性
但也是人類對河流的一種認識和歸納方式
古人曾經稱所有的河流為水
即使在20世紀80年代
的地理教材中也是如此
例如
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
當時還被稱為漢水
漢江
後來人們通過對比長江和黃河的特點
逐漸形成以流量大小來區分江與河的命名規則
江的流量大,水面較為寬闊
能夠常年通航且四季不斷流
而河的流量相對較小,水面相對較窄
通航能力不強,有可能在冬季斷流
大江大河的名字雖有變化
江河的記憶卻是刻在
我們每個人DNA裡的
長江、長城,黃山、黃河
來,接下一句……
好了,今天江河之分的故事就到這裡
該你啦!
提問:我國最大的内陸河流是哪一條?
在留言區回答
參考資料 | 《河流與人類文明》《江河之分是國人對河流認識的曆史演變》《南“江”北“河”》
審核丨陳銳
監制丨樊弋滋
責編、文案丨王瑜(見習) 羅景月
校對丨孟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