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壓榨法還是浸出法制取的油脂,一開始都是不能食用的,被稱作“毛油”。按國家标準規定,“毛油”必須經過精煉才能食用,因為無論是浸出毛油,還是壓榨毛油,其中都含有各種雜質。毛油應根據不同的要求進行精煉,除去其中的雜質和有害物質,達到各級成品油質量标準和衛生标準後才能食用。
從毛油到成品油的加工過程,一般要經過脫膠、脫酸、脫色、脫臭等工藝。也就是說,壓榨和浸出隻解決了毛油的制取,而要将毛油變成成品油,還都必須經過精煉過程。
毛油的精煉全過程包括六“脫除”:過濾脫雜質;水化脫膠(去除磷脂及其他膠體物質);堿煉脫酸(去除遊離脂肪酸);吸附脫色(去除色素物質及一些其他有害物質);脫臭蒸餾(去除油脂低分子成分及異味物質);冷凍脫蠟(去除油中的蠟質和硬脂)。雖然随着油脂精煉程度的提高,油脂中所含的雜質會越來越少,但溶于油脂中的一些天然微量成分如維生素E、角鲨烯、木酚素等活性物質也會随着精煉程度的提高而損失越大。
與此同時,由于精煉過程常需經曆較高的溫度和較長的時間,使得油脂或其他成分會發生氧化分解、結構改變,産生反式脂肪酸、過氧化物等一些不利于人體健康的物質,因此,油脂的營養價值不是随着油脂精煉程度的提高而提高的。
總之,科學适度地精煉,可以保證油脂的質量。反之,過度精煉則不利于油脂品質的提高。
來源:中國科協科普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用油的科學》、中國油脂 科普
免責聲明:本号緻力于分享核桃油知識,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平台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