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3日,華為冬季新品發布會。如果華為要在曆史上給汽車事業一個名目的話,這天應該就算是華為的“汽車日”。
餘承東用了差不多整場活動一半的時間,發布了一款名叫AITO問界M5的新能源車。
而就在剛好半年前,餘承東正式成為華為智能汽車業務的負責人。他正好打算用AITO這個全新品牌的系列産品,取代那款在門店裡性價比普通、顔值将就、名字一言難盡、銷量沒有争議大,總之不匹配華為“高貴”品牌調性的金康賽力斯SF5——盡管兩個車型都是同一個工廠的兒子。
據說,當天賽力斯董事長其實也在現場,但餘承東在發布會上從頭到尾都沒怎麼提到小康或者賽力斯的名字。
整個夜晚,餘承東都在強調AITO的華為屬性——華為參與設計、制造、品牌、銷售。以至于人們都忘了,這其實是小康在20天前已經發布過的一個品牌。而在12月3日的那場AITO品牌“自己”的發布會上,賽力斯方面将12月23日這一天,定為第一款車型的“發售日”。
如今誰還記得賽力斯自己的發布會呢?
餘承東大概是對的。人們總是隻需要也隻會記住一場發布會。如果沒有華為,AITO大概什麼也不會是。它隻會是小康的SUV,甚至都不會是賽力斯。
再到後來,餘承東和屬于他的華為終端就成為了AITO的産品發布官。
M5四驅新車型,在華為的春季發布會上亮相;M7車型,餘承東在行業論壇上親自對媒體透露的,還順便預定了一個“餘氏熱搜”——新車型要吊打“埃爾法淩志版”等百萬豪車,而在一旁的何小鵬表示要朝他“扔鞋”。
大概雷軍看到這新聞,滿腦子也是自己青春時的影子。
其實不隻是何小鵬,估計雷克薩斯的車主聽了如此“坦誠”的雅稱,大概也想上去衆籌幾雙尖根的高跟鞋。
而那天M7車型的整個造型頁面,就“很巧”地出現在了AITO官網上。當然,車主們熱切期盼的“華為”标志是不會出現的;但效果正在無限接近,新車型的屁股尾巴去掉了“金康”——這大概也是受了最近淘寶店熱銷的“賽力斯換标華為”的啟發吧。
而如果深究那場餘承東“熱搜演講”的主題,則是深藍色标注的幾個大字:
《華為攜手夥伴共同邁入汽車智造新時代》
衆所周知,餘承東這話是沒什麼毛病的。況且大家現在都知道了,攜手的姿勢原本也可以是大有不同的。
尤其從5月份的數據來看,這話似乎還越來越有底氣。
根據小康股份披露的數據,AITO在上一個月累計交付了5000 台汽車,從首車交付到5月31日的87天内,AITO合計交付1.1萬台汽車。從交付數量來看,AITO這幾個月的确是越賣越好的。
5000 月銷,意味着AITO問界M5作為單一車型的銷售規模,已經接近造車新勢力第一陣營明星車型的水平。而這一成績還是在隻花了半年時間,且整車落地價格追着30萬去的情況下取得的。
頗有點“小理想”那味道了。
當然,這種比較成績有一定的短期因素。
賽力斯供應鍊體系基于重慶,ICT半導體又有華為的供應鍊體系背書,受近期汽車供應鍊危機的影響自然會相對小一點。但也從側面說明了餘承東确實有資本心情不錯——至少在供應鍊上,“攜手夥伴”是沒有掉鍊子的。
而等到AITO車型種類豐富以後,或許華為在汽車的銷售規模還可以再上一個台階。畢竟當年在發布會上吹的牛,要年銷30萬的目标,大家都還還惦記着呢。
即便完不成30萬的目标,10萬台的“奇迹”至少也盡量不要差得太遠。
餘承東對于銷量的饑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除了汽車業務CEO外,餘承東更重要的身份是華為終端BG的奠基者和話事人。在過去10年時間裡,餘承東幾乎親手建立了一整套完整且錯落有緻的終端銷售渠道。它曾經包括了超過5.6萬個專櫃、5500個體驗店、3000個線下服務中心以及12個全球旗艦店。
這些渠道囊括了很多珍惜的、包涵大量沉沒成本的商業資源。而随着手機銷量滑坡,這些渠道自然需要新的業務增量補進。否則華為必然承受持續的失血,直至不得不失去這些渠道。
華為的策略很多。有些渠道正在賣榮耀、有些渠道正在推華為的周邊産品。但對于商場中大型門店來說,汽車或許是唯一能夠真正填補空白的大件商品。
而這個戰略現在正在發揮作用。
即便以目前每個月5000 台的速度交付,對于商場門店來說,即相當于每月多出了15億的營業額。如果按照2K的手機均價計算,這相當于每月70萬部手機的體量。
它或許不能扭轉乾坤,但确實可以解渴。
而随着AITO等銷量進一步爬坡,這一數字顯然會更加可觀。盡管這毛利不可相提并論,但華為選擇的“不造車”的模式,讓它并不需要為造車付出過多的産線建設等沉沒成本——事實上這部分風險更多由小康承擔。
但這顯然也是小康心知肚明的。
那是一個在巨頭中求生存的、80後年輕“廠二代”:
張正萍。
小康股份是他的父輩們創立的公司,而賽力斯則是自己在美國創立的“造車新勢力”。而小康股份作為一家傳統“賣面包車”的車企,近年來一方面二級市場獲得了瘋狂的漲幅,另一方面正在面臨持續的巨額虧損。某種程度上,與華為合作帶來目前并沒有改善小康的現金流,虧損的金額還在不斷擴大。
從2020年到2021年,小康股份每年都錄得了超過20億人民币的淨虧損。到了今年一季度,小康股份單季度虧損更是高達10億元——相當于當季淨資産的六分之一。
現在,張正萍還是小康股份的輪值董事長。
沒錯,小康股份現在的管理層模式采用的是“輪值董事長制”。這很難不讓人将之與華為的管理層制度産生聯想。
在業務執行上,小康股份作為一家曾經的面包車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也正在持續攀升。
據小康内部公開信顯示,其2021年年度研發支出19.5億元,占營收超過11.66%。
作為一家曾經傳統車企,小康的财務作風越來越像投資未來的新造車企業——而這一切都押注在華為渠道上。在一年前,人們想起華為系汽車的時候,還能想起長安、極狐之類的其他品牌。但現在人們大多隻能想起賽力斯和AITO。
你可以說,張正萍的賽力斯拿到了華為遞上的一張新時代船票,也可以說,是張正萍的賽力斯給華為提供了它需要的那艘船。不過很顯然,對于習慣了逆風沖鋒的華為,這可能隻是餘承東權衡利弊後的冒險,但對小康股份來說,卻是一場退無可退的豪賭。從車屁股上去掉自己品牌的名字,和讓自己公司的氣質也越來越像華為,都是賭注的一部分。
好在最新的交付成績至少說明這豪賭到目前是成功的。要知道,這次問界M5突破的不是什麼預定量數據,而是實打實的新品牌單款車型交付破萬的紀錄。
落袋為安。
華為和小康無疑正在享受他們的蜜月期。餘承東可以繼續說自己“吹的牛都在實現”,小康的股價則越來越像一家擁有了未來的新造車企業。
至于外界依然時不時糾結的“這到底是小康的車還是華為的車”,就留着以後再關心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