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溫江有一個普通的貨運司機
無論走到哪裡
副駕駛位上都坐着其九旬老母親
成都晚報記者了解到,這位貨車司機名叫張培軍,今年50歲。十多年前,張培軍母親周瑞清查出患上小腦萎縮,為了有更多時間陪伴母親,張培軍将副駕駛設成了母親的“專座”,堅持七年帶着母親跑運輸。
2017年
90歲的母親身體每況愈下
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張培軍便把貨車賣掉
專心留在家裡照顧母親的衣食起居
“母親說,“跟着你到處跑,這輩子都值了”,張培軍說,“你養我小,我養你老。””
帶着患病母親跑運輸
母親說“跟着你到處跑,這輩子都值了”
家住湧泉街道共耕社區7組的張培軍,今年50歲,母親周瑞清已是93歲高齡。家中9個兄弟姐妹,他是最小的,可能是老幺的緣故,母親尤為疼愛他,從讀書到成家,也一直跟在張培軍身邊照顧他。
天有不測風雲,2003年,張培軍的母親查出患有冠心病和小腦萎縮,“後來發現我老媽稍微不注意就摔着了,醫生跟我說這是老年癡呆嚴重了,要多帶她出去走走,多和她唠唠嗑。”當時的張培軍每天忙着跑運輸,聽到醫生的建議後,他決定在跑運輸的時候帶上母親,從那時起,村裡人經常都能看到張培軍貨車的副駕駛上坐着一位老人,那就是他的母親。
從2011年到2017年,張培軍的母親跟着他去過成都周邊無數市區、縣城,大邑、樂山、都江堰、綿陽、雅安等地點是張培軍經常出車的目的地,最遠一次到達北川縣。七年間,張培軍隻要出車,基本都會把母親抱上副駕駛座,不知不覺已同母親走過了21萬公裡,這個距離連起來可繞地球五圈。
就這樣日複一日的同行,使母親也更離不開張培軍的陪伴。有一次,張培軍帶着工人出車,實在帶不了母親,就将母親交給了哥哥。母親遲遲不見兒子回來,在家中坐立不安,便出門四處尋找兒子,最後不慎摔了一跤,造成盆骨骨折。張培軍回來後,将母親抱上床,母親還非要跟着他去大邑跑運輸。那句“跟着你到處跑,這輩子都值了”,讓張培軍下定決心,以後去哪也要帶上母親。
後來母親的身體卻是每況愈下,四肢無法活動、不能說話、大小便失禁……在2017年,張培軍便把貨車賣掉,專心留在家裡照顧母親。他的妻子挑起了家裡的經濟重擔,每天到離家十多公裡的雙流柑梓樹做生意。
每到出大太陽的時候,張培軍就把母親抱上自家的小轎車,将輪椅放進後備箱,帶着母親到處遊玩。張培軍自信滿滿的告訴記者,溫江附近一兩百公裡以内的郊縣和母親基本都去過,雖然母親不知道去的是哪,但是看到她的眼睛在轉,知道她在到處望,張培軍的心裡就十分滿足了。
每天給母親穿衣、清痰
每一聲“哎喲喂”張培軍都懂
每天早上8點,張培軍準時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來到母親床前,為她穿衣、清痰。由于母親四肢僵硬無力,張培軍每次都小心翼翼的挪動着母親的胳膊,在給母親穿褲子時,為了方便母親,張培軍都習慣單膝跪着。
收拾完畢後,張培軍會将母親抱到客廳的沙發上坐着。“現在天冷,我給她穿了四條褲子,兩雙襪子,套了一件羽絨服,外面還披一件羽絨服,再整一件厚外套蓋在腿上,這樣我老媽就不會冷着了。”說完,細心的張培軍将蓋在母親腿上的衣服袖掖進沙發縫,“冷不?還冷不冷啊老媽?”。面對兒子的關心,稍顯呆滞的母親說不出話,眯成縫的眼睛卻在不停的打轉
張培軍說,母親眼睛看得到,耳朵也聽得到,就是說不出來,隻能從喉嚨裡卡出一聲“哎喲喂”,“坐累了也‘哎喲喂’,餓了也‘哎喲喂’,但是隻要她一出聲,我就清楚是啥意思。”張培軍滿是幸福的笑容。
孝心舉動令家人敬佩
他說:“她養我小,我養她老”
張培軍的侄女張鳳告訴記者,張培軍的兄弟姐妹都住在村子附近,時常會來張培軍家中看望母親,互相串門吃飯更是常有的事,家中子女本想輪着照顧奶奶,可是奶奶隻想跟着張培軍,張培軍的細心照料,寸步不離,讓家裡人放心的同時也心生敬佩。
比如,母親牙齒已經掉光,正常吞咽也成問題,半碗芝麻糊張培軍要喂一個小時,中途常常還要去廚房再熱一回;母親免疫力低下,腳上生瘡兩個月都好不了,張培軍日日為母親消毒上藥;母親四肢無力,睡覺無法翻身,張培軍每晚起來兩三次給母親翻身……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張培軍的姐姐張培英深有感觸:“堅持幾年實在不易,我做女兒的都沒法跟他相比。”
可這對張培軍來說算不了什麼,“老媽年輕的時候帶着九個孩子,那麼苦的日子都熬過來了,當年她養我小,現在我養她老,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