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因測序,到中期數據分析,以及案例研究和臨床試驗,人們始終将“長生不老”寄托于生命的源頭:基因。圍繞基因展開的創業項目有 ToC 端的基因檢測 提前幹預;以及 ToB 端的數據分析外包或者相應的平台搭建等。
劍橋東部的藍圖醫藥實驗室——讓癌症成為普通慢性病
研究員會将癌症細胞的基因分成多個數列,其中發生突變的基因用顔色标記,比如發生缺失的部分用藍色标記,重複段落用紅色标記。
比如多形性成膠質細胞瘤腫瘤,一種腦科疾病,在腫瘤基因中你會标記到一段深紅色方形段落,屬于基因重複,而一旦基因出現這種重複狀況,患者體内會大量分泌一種酶,最後導緻細胞生長不可控。
除了标記,Blueprint 還建立了一個小分子數據庫,通過不斷完善的基因數據以及相對複雜的數據分析軟件準确定位每種癌症的潛在發病原因。
了解到基因的變化後,藥物就可以設計成針對某種基因變化而産生效果。如果效果好的話,腫瘤會産生反應,比如收縮。
藍圖團隊最大的願望是将癌症轉化為可以控制的慢性病。就如同高血壓和糖尿病一樣,藥物可以輔助緩解病症。
藍圖醫藥的研究方向,預示着生物醫藥時代可能會逐漸被基因用藥,或者基因管理方式替代,比如通過對基因的影響,幫助我們改變肌肉大小、頭發濃密程度甚至是骨骼生長。
Foundation Medicine——通過基因定位診斷對應變化療法
Foundation Medicine 去年拿到了包括 Google Ventures 和 Bill Gates 貢獻的 1 億美元融資,在那之後,才向大衆曝光。
團隊不斷分析腫瘤的活檢樣本,從中找到與癌症聯系最為緊密的 300 個基因,以及這些基因對應特殊的身體變化。
接着,他們将報告與本地庫中的病曆信息相結合,這些病曆信息包括治療方案、試驗治療方案以及臨床試驗,通過不斷的對比和驗算,找到某位病人在某個階段最有療效的治療方法。
團隊表示,2013 年在 Nature Biotechnology 上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指出臨床療法是可以對部分基因突變造成影響的,而 Foundtion Medicine 可以達到 76% 診斷準确率,比一般标準診斷方式強大 3 倍。
比如一位 71 歲老奶奶癌細胞發生擴散,但化療有效果甚微,Foundation One 對其做出診斷後,指出其 FGFR 基因組合對帕唑帕尼産生反應。于是老奶奶在使用該種藥物後沒有再檢測出該基因組合。但基因突變本身并不可控,還有可能并發或者後期發生在其他基因上,就要重新開始新一輪診斷和治療。
最為理想的狀态是,醫生随時觀察并且用基因檢測手段診斷病人,不斷的更換療法以求達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Foundation Medicine 的療法其實和美國醫生治療糖尿病人的方式有些相似,後者是根據病人具體的血糖指數和飲食狀況等不斷更換注射劑量。當然,癌症和糖尿病一樣,暫時是無法治愈的……
但基因診斷更加精确,治療方式更為多元給了患者更多的希望,也進一步說明,貼身檢測和管理慢病對于病人以及移動醫療而言,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模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