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達芬奇有什麼神奇之處

達芬奇有什麼神奇之處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8-14 18:42:10

達芬奇有什麼神奇之處?​公元1452年,距離佛羅倫薩以西十七英裡的芬奇小鎮上,當地的一位垂暮的公證員在他筆記本的最後一頁下面留了這麼一段文字:,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達芬奇有什麼神奇之處?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達芬奇有什麼神奇之處(這些達芬奇秘密)1

達芬奇有什麼神奇之處

​公元1452年,距離佛羅倫薩以西十七英裡的芬奇小鎮上,當地的一位垂暮的公證員在他筆記本的最後一頁下面留了這麼一段文字:

“1452年,我的孫子,我兒塞爾·皮耶羅的兒子,于4月15日,星期六,晚間第三個小時(大約晚上十點)出生,他名叫列奧納多。”

這個孩子就是我們口中的達·芬奇,其實對于達·芬奇這個簡稱,一直是個誤會,他的名字是列奧納多,而達·芬奇的意思是“來自芬奇這個小鎮”。

今天,小巴要為大家推薦的同讀好書就是《列奧納多·達·芬奇傳》,這本人物傳記擯棄了之前以達·芬奇的傑作為起點的慣例,通過深入研究他存世的7200多頁筆記,解讀達·芬奇藝術作品以及其科學設想背後的故事,同時厘清了很多圍繞在達·芬奇光環中的誤解。

比如很多人認為達·芬奇是最早的飛行器、機器人的發明者,但實際上他的很多設計隻是為了實現他熱愛的舞台表演;而他在解剖學、水力學、建築學領域的認知領先那個時代數百年,其成就不亞于《蒙娜麗莎》在繪畫上的地位。

這本書的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專寫“天才人物傳記”,《富蘭克林傳》《愛因斯坦傳》《喬布斯傳》都出自他手。而這本《列奧納多·達·芬奇傳》,作者更是花了接近600頁的篇幅,用大量的細節呈現了達·芬奇的内心和生活世界,今天我們就從他的筆記來看幾個未解之謎。

達·芬奇在《救世主》中出現了失誤?

2011年,一幅新發現的達·芬奇的作品震驚了藝術界,這幅真迹被稱為《救世主》。

與其他《救世主》題材的作品不同,達·芬奇帶給觀看者的是一種不斷變化的情感互動體驗,類似于《蒙娜麗莎》給人的感覺。獨特的暈染畫法——尤其是嘴唇,制造了一種心理上的神秘感。

但是,這幅畫中有一個令人費解的反常之處:耶稣手中透亮的水晶球在光學原理上出現了矛盾。

一方面,這個水晶球裡面有一些小氣泡,他準确捕捉到了這些氣泡的閃光,此外,他還娴熟地描繪了另一個光學細節:被水晶球壓着的耶稣手掌,看起來更平滑,也更明亮,跟現實中的情況一樣,這些細節說明列奧納多試圖讓畫面更科學。

但另一方面,我們透過水晶球看到的基督的袍子的褶皺卻并沒有發生放大、反轉、颠倒的現象,這不符合光學原理,因為隻要物體沒有直接和水晶球接觸,通過水晶球的光是會發生折射,像也會出現扭曲、颠倒的現象(如下圖)。

達·芬奇為什麼沒有這麼做呢?一種可能是他沒有注意到或推測出實心球體中的折射現象,但當時他正在研究光學,對光的反射和折射更是癡迷,在許多頁筆記中都有光線反射的圖示。所以作者艾薩克森懷疑,是因為達·芬奇覺得那樣會分散注意力或者是他想為基督和他的水晶球賦予一種神奇的特性。

但目前仍沒有一個官方的解釋。

《維特魯威人》是達·芬奇的自畫像?

維特魯威是公元前80年的建築師,他最重要的貢獻是他的建築專著,也是古典時期唯一幸存下來的建築典籍,現被稱為《建築十書》。

維特魯威對達·芬奇的吸引力在于,他将人體微觀世界與地球宏觀世界聯系在一起,認為人可以成為一個小世界,整個世界的完美都體現在人的身上。并且他還細緻入微地描述了“體型優美的人體”的比例特征。并将之運用到建築中。

達·芬奇從中得到啟發,因此開始了解剖學研究,驗證維特魯威的描述。從廣泛的意義上來說,維特魯威所尊奉的信念——人體比例與設計優良的廟宇,甚至與宏觀世界之間具有可比性——成了達·芬奇世界觀的核心。

達·芬奇畫《維特魯威人》的時候是三十八歲,和畫中的人物年紀相仿,同時代的人在描述列奧納多的外貌時,都強調了他有“美麗的卷發”和“勻稱的比例”。《維特魯威人》與很多被認為是達·芬奇肖像的作品都有相似之處,因此有不少人認為這也是達·芬奇的自畫像。

但達·芬奇曾經警告畫家不要落入“每個畫家都在畫自己”的陷阱中,而在他計劃寫作的繪畫專著中,有一節名為“論人物與創作者的相似性”,卻接受了這樣做很自然的觀點。這又讓這個問題變得撲朔迷離。

托比·萊斯特曾寫過一本關于這個手稿的書,據他所說,“在這幅理想化的自畫像中,列奧納多褪去一切,回歸本質,丈量自身”。

維特魯威人的目光就像一個人在凝視鏡子裡的自己,事實上可能的确如此。

手指的指向暗示了什麼?

從1506年到1516年,達·芬奇完成了三幅作品,兩幅《施洗者聖約翰》(其中一幅被改繪成了酒神巴克斯),一幅《天使報喜》(現已遺失),這三幅畫及相關的草圖中都有一位相貌甜美、雌雄同體的男子,用一根手指指示着方向,正如肯尼斯·克拉克所指出的那樣,“對于列奧納多來說,神秘是一抹陰影、一個微笑和一根指向黑暗的手指”,手指的方向暗示着什麼呢?

這三幅畫中,手指都指向一個反常的方向:

《天使報喜》中,天使在報告來自上天的消息時,并沒有朝向瑪麗亞說話和做手勢,而是反沖我們。同樣的,在兩幅聖約翰的畫像中,聖約翰親切地看着我們,手指卻指着救贖的方向。

幾個世紀以來,有人認為達·芬奇破壞了這些作品的精神實質,不過這也許是一種故意的離經叛道,亵渎了福音中激昂的禁欲主義。

但艾薩克森認為,達·芬奇并不是在亵渎神明或者宣揚異教,相反,這種描繪方式将精神和感官聯系在一起,通過強調靈性與肉體并非二元對立,诠釋他所理解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

在達·芬奇的最後十年中,他被這個手勢迷住了,認為這能夠為他指明道路,尋找永恒的奧秘,對于這些奧秘,他的科學和藝術尚未給出答案,也無法給出答案。

結尾的話

在達·芬奇的筆記中,有這樣一則奇特的謎語:“似人巨像,汝愈近之,其形愈小。”

謎底是:“燈下之影。”

這個道理似乎也适用于他自己,透過他的筆記和繪畫,我們得以窺見到達·芬奇的狂熱、躁動不安,私生子、同性戀、素食者、左撇子,容易分心,有時還像個異教徒,這些标簽反而會讓我們覺得更親切,他能将藝術、科學、技術和想象力融為一體,這是創造力的經久秘方,他身上的秘密也提醒着我們不要停下質疑的腳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