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湖口濕地環境 | 千島湖水基金
人口增長和城市化、工業化、農業擴張和集約化以及氣候變化驅動下的水污染和水質惡化,正嚴重威脅着人類和生态系統健康,同時造成“水質性缺水”。 不合理的農業生産方式造成氮、磷等營養物質以面源污染的形式進入河流,導緻水體富營養化,亦影響到水安全;長期以來,我們首先希望借助“灰色”基礎設施(如輸水渡槽、水庫和污水處理廠等)以改善水資源管理,而将自然撇在一邊。但是,灰色基礎設施在處理某些水環境問題,如農業面源污染上已然顯現出短闆。因此,我們需要與自然協作,以新的解決方案來管理水資源。
投資于更可持續的基于自然的水源地保護方案,如濕地保護修複、再生農業實踐、森林保護等,可以幫助在氣候變化中維護地區用水安全。有效的水資源保護需要多個用戶、組織和機構等在當地範圍内協同工作,以實現對流域範圍内的影響。大自然保護協會(TNC)浙江千島湖水基金項目正利用創新的機制保護水源地,從源頭減少污染,以保持穩定和安全的水供應、改善和保持流域生物多樣性和提升區域生活品質。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以下簡稱“NbS”)是近十年提出的新概念,目前對于NbS有多種定義和解讀。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将NbS定義為“保護、可持續管理和恢複自然的或被改變的生态系統的行動,從而有效和适應性地應對社會挑戰、同時提供人類福祉和生物多樣性效益”。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認為,NbS是積極地利用生态系統的服務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标(SDGs)的傘形概念,包含諸多基于生态系統的方法,如 EbA、基于生态系統的災害風險減緩(Ecosystem-based Disaster Risk Reduction,Eco-DRR)、自然基礎設施、綠色基礎設施以及自然氣候解決方案(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NCS)。
NbS與水安全全球水資源危機當下,全球有40%的城市水源地集水區出現了高到中等程度的退化(TNC,2017)。自然植被的喪失和土地退化改變整個流域的水流模式,導緻流域供水量的不穩定;來自農業和其他産業的營養物質和沉積物導緻水質下降。這些都對水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獲取清潔的水資源變得越來越困難,水資源短缺、用水安全問題日益突出。
聯合國将普遍和平等地獲得安全、可負擔得起的飲用水設為其可持續發展目标中的一項。獲得安全的飲用水對于确保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标至關重要。
NbS帶來的機遇面對危機,我們迫切需要創新的解決方案,必須要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最大限度地發揮自然的力量;從對自然資源的無序開發和利用,逐漸轉變到尊重自然、與自然合作的思路。
NbS強調充分利用生态系統所能提供的供給、調節、支持和文化服務功能,來應對目前人類社會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威脅,實現從源頭到城市為水資源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同時帶來多種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
NbS工作原理說明|制圖:張景茜
NbS在千島湖水源地保護的應用千島湖庫容量達178億立方米,水域面積約567.4平方千米,是長三角地區最重要的戰略飲用水源地之一。自2019年起,千島湖開始為杭州市等地近1000萬人口提供飲用水。
前期政府已經投入大量資源治理工業污染和生活等點源污染,但千島湖周邊活躍着約20萬農業從業者,由種植業生産、畜牧養殖等所造成的農業面源污染分布廣泛且分散,對千島湖水源地的保護帶來挑戰。
NbS促進水源保護2018年千島湖水基金項目在千島湖流域建立試點,采取了一系列近自然措施,進行農業最佳管理實踐和濕地生态系統修複,采用“源頭削減” “過程攔截”的方式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對流入庫區的水源進行淨化。與此同時,保障農田生态系統健康,提升農作物質量,開發生态農産品和生态旅遊産品等,以實現水源地保護、可持續發展、美麗鄉村等多重效益聯動。
NbS保護思路示意圖|制圖:張景茜
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提升土壤健康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能在減輕農業面源污染,減少土壤侵蝕,改善水質方面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千島湖項目所實施的具體農業相關措施包括:
1、覆蓋作物和植物籬
利用覆蓋作物(Cover crops)增加地表植被覆蓋,可提高土壤的穩定性,減少土壤侵蝕和養分流失。 植物籬(Hedgerow system)是指由連續密集的帶狀植物群,在地面或接近地面處形成密閉的空間,能分散地表徑流,降低徑流流速,從而攔截流失的水土和農業污染。
對于千島湖種植面積最大的三種坡地作物——山核桃、茶園和水果(柑橘)來說,采用覆蓋作物和植物籬措施,能有效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攔截地表徑流和伴随的面源污染。研究報告顯示,耕地空閑期種植覆蓋作物平均可降低52%的土壤侵蝕以及48%的氮磷損失(Stevens et al.,2009)。
臨岐鎮山核桃示範區:種植覆蓋作物的小區(左)和未種植的小區(右)對比十分明顯 | 千島湖水基金
界首鄉柑橘園示範區:種植覆蓋作物的小區(左)和未種植的小區(右)對比十分明顯 | 千島湖水基金
嫩綠色的植物是林下的覆蓋作物 | 千島湖水基金
2、保護性耕作:稭稈覆蓋
針對坡地茶園,千島湖水基金通過在茶園坡底采用“稭稈覆蓋”等保護性耕作措施,增加土壤表層保護性的有機覆蓋物,留住土壤表層的水分與養分,從而減少養分流失;控制雜草與病蟲害,從而減少除草劑和殺蟲劑的使用。根據浙江農林大學2019-2021年的監測研究,茶園覆蓋措施能有效減少徑流中57.31%的總磷和44.03%的總氮,并提升茶園土壤肥力。
位于界首鄉的示範區:左側兩個監測小區的茶樹中間覆蓋有稭稈 | 千島湖水基金
3、農田養分管理:綠肥替代
綠肥(green manure)是用綠色植物體腐爛後制成的肥料。種植綠肥不僅是增加肥料來源的有效方法,對改良土壤也有很大作用。綠肥還田是提高作物産量、增加氮素利用率的田間管理有效手段之一。千島湖水基金采用了紫雲英(豆科植物)作為綠肥代替10%化肥的方式。
安陽鄉水稻示範區:種植紫雲英的稻田 | 千島湖水基金
安陽鄉水稻示範區:傳統稻田 | 千島湖水基金
入湖口濕地生态修複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在水質提升方面有巨大的潛力,它能夠有效減少徑流中懸浮沉積物;濕地中的植被和微生物有助于降解多種污染物,減少水中的營養物質。濕地修複有助于修複其淨化功能。促進濕地生态系統的恢複,能為鳥類、兩栖爬行類、魚類等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同時使其成為防止污染物流入湖區的一道防線。
在千島湖,水基金項目計劃在入湖口已經荒蕪的河岸旁,開展濕地生态修複。具體措施包括:
入湖口濕地環境圖 | 千島湖水基金
入湖口濕地環境圖 | 千島湖水基金
清潔的好水離不開好的水源。開展水源地保護,能夠有效提升水質,恢複河流的自淨能力,同時為上下遊帶來多重收益。NbS的探索與實踐需要經常長時間的實地試驗和科學支持,也需要包括政府相關部門、企業領導者、民間機構和社會公衆等多方力量的參與。
我們相信,NbS的規模化實施将為世界各地的社區帶來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将基于自然的理念和實踐融入商業和發展規劃,不僅能為解決水資源危機問題帶來新的思路,對于創建一個滋養和維持所有生命的更健康的地球也至關重要。
參考來源:
[1] 解鎖自然的力量 |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
[2] 解鎖自然的力量 | 保障飲用水安全
[3]《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研究與實踐》大自然保護協會/編著
責編:曾欣然
文稿:張景茜、曾欣然
科學顧問:靳彤、張海江、郭飛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