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有句話說得好:“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隻要我們心存善念,與人為善,就不要在意一時的榮辱得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很多人壞人看着很風光,那是因為還不到受報的時候,他還有一點福氣沒有耗完;很多善良的人看起來過得很苦,很不順,那是因為還在積福。
下面分享古代兩則行善獲福的小故事,激勵一下心存正能量的朋友們!
一、明朝時期,浙江甯波人楊自懲,存心仁厚 ,為人善良,早年時在縣衙裡面擔任獄史,管理犯人。
當時的那個縣令,非常嚴酷,有一次在大堂上審問一個犯人,打得犯人血流滿身,但縣令還是沒有息怒。楊自懲就向縣令跪下,替犯人求情說:“曾子說過:即使查清了案情,也不可沾沾自喜,應該憐憫他們。”歡喜都不可以,怎麼可以發怒呢?縣令也不簡單,聽他這麼一說,非常感動,于是就和緩下來,不再發怒了。
楊自懲廉潔奉公,家裡很窮。但遇到囚犯缺少食物的時候,他還總是想方設法地周濟。有一天,從杭州新來了一個犯人,路上餓了好幾天,已經快不行了。但楊自懲家裡也沒有餘糧了,回家跟妻子商量,夫婦倆就把家裡僅剩下的一點米,煮了稀飯給犯人吃。
後來他們生了兩個兒子,都做了官,一直做到南北吏部侍郎,大孫子做到刑部侍郎,小孫子做到四川按察使,都是名臣。
二、明朝英宗正統年間,有個土匪頭子叫鄧茂七,在福建一帶作亂,很多當地的讀書人和老百姓,都跟随他們一起造反。英宗皇帝就派曾經擔任過都禦史的張楷帶兵去圍剿他們,叛亂被平定,鄧茂七被抓,但是還有一些餘黨在逃。
後來朝廷又派布政司謝都事,挨家搜查在逃的那些叛黨,抓到就要殺掉。但謝都事不肯亂殺人,怕殺錯人,便向各處尋找叛黨的名冊,凡是不屬于叛黨的,也就是在名冊上沒有名字的,每家每戶都暗中給他們一面白布小旗,讓他們插在自己家門口做記号,表示是清白的普通老百姓人家,并且下令官兵不準亂殺人。
因為有了這種措施而避免被殺的人,就有一萬多人,等于救了一萬多人的性命,這都是謝都事積下的功德。後來他的兒子謝遷徙考中了狀元,官做到宰相的位置 ,孫子謝丕也中了探花,就是全國第三名,都很厲害。
《易經》上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凡是積德行善的人,不僅自己得到善報,還有福蔭子孫,讓子孫後代跟着沾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