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科學養蝦的正确方法

科學養蝦的正确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02:05:12

7月24-29日,海大集團對蝦養殖技術專家組到馬來西亞參加APA(亞太水産養殖展覽會)并到東馬的沙巴州參觀學習。主要參觀了一個海南華僑吉米的養殖場,是我所見過的最漂亮和風水極佳的養殖場,是由他的父親在二十年前先開發了幾個蝦塘,然後不斷發展,到目前已發展到了1300畝。三個養殖場的規模,多年保持高的養殖成功率和養殖效益,可以說是馬來西亞對蝦養殖的代表,對于國内的養殖會有很大的啟發。于是我試着進行一個簡單的剖析和思考,因了解的信息還不夠詳細,也許會有不少不足的地方,希望來個抛磚引玉吧。

為何吉米的養殖場沒有發生過EMS、桃拉病,隻是今年有些塘有白便?

吉米反映,他們這裡沒有EMS,也沒有桃拉病毒病,隻有這幾年有時候出現蝦苗慢大現象和今年出現過少量白便。為何吉米這裡病害少?根據發病的三元理論,蝦發病是由病原和抗病力兩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環境(水和底)是影響病原和抗病力的主要因素。

比如桃拉病毒,不論國内外,好多年前的蝦苗都是SPF,正規的苗種公司是SPF這點應該是沒有疑問的。蝦苗在出場前也确實測不到桃拉病毒,但為何國内桃拉在2010年以前一直頻發,應該就是放苗以後受到後天的感染。因為國外對蝦苗出苗時各種檢測是非常嚴格的,由政府監管,檢測各種病毒,檢出則為不合格,不會出苗;而國内則沒有規定,養殖戶也沒有這種意識或沒有這些條件去做。那麼就有可能市場上出的苗還是有不少攜帶各種病原的蝦苗,最後這些苗發病了,然後作為傳染源傳給那些本來沒發病的蝦。

馬來西亞海岸線很長,面對着太平洋,水交換率非常高,而養殖不密集,養殖環境相對獨立,自淨能力很強,所以病原幾乎不會有殘留。而在國内則剛好相反,水交換率很差,經常這個塘排水,别的塘把這些水進塘,養殖密集,經過多年養殖後,各種病原就潛伏下來,一旦出現一些如氣候變差等誘因激發就會爆發出來,再傳染給鄰近的池塘,很容易形成區域性的病害爆發。

前面兩點是吉米所在的馬來西亞天然具備的優勢,這是他養蝦成功的先天優勢,但是他之所以養得比很多當地人更好,原因則是他對底質重視度是常人難以企及的。吉米一年養兩造蝦,每造蝦結束後,他對塘底都要進行嚴格的處理。

第一步:把蝦賣掉後,然後把水排幹,重新進海水,進到的水淹過所有塘底為止;

第二步:放一些野雜的羅非魚進去,目的是吃掉上造蝦殘留的污泥;

第三步:潑EM菌進去,目的是用菌來分解塘底的有機物,進一步改良底部,如下圖。整個過程十多天時間,然後把水排出去。

科學養蝦的正确方法(養蝦成功20年的背後原因)1

第四步:曬塘底幾天,等幹之後用挖土機把底部所有的污泥推到一起,然後繼續曬塘。如下圖:圖中那兩堆就是用推土機把塘底的污泥推起來的,由于曬的時間很長,草都長得很高了。

科學養蝦的正确方法(養蝦成功20年的背後原因)2

第六步:進水前使用生石灰和白雲石粉共每畝200斤潑撒在塘底。

科學養蝦的正确方法(養蝦成功20年的背後原因)3

通過這六步,把所有上造蝦殘留的有機物去掉,好處是基本不存在病原殘留問題,相當于拿新塘開始養蝦。而新塘第一年養蝦成功率非常高,在國内很多人也是深有體會,我覺得這是吉米連續20年成功的一個關鍵環節。

大部分是上造蝦養過後簡單曬幾天塘,塘底的有機物沒有得到充分氧化和分解,給下造蝦帶來了極大的負擔和隐患。即使部分有推搪和洗塘,塘底的狀況好很多,但和新塘比還是遠遠不及。一個塘如果連續養兩年,塘底的狀态就會非常差,病害會增加,産量逐年下降。

我聽說順德有一幫養戶每年養蝦成功率和産量都要遠高于其他客戶,我覺得原因是,順德常年都是養魚為主,養蝦非常少,這幫養戶一般一個塘養兩年就換沒養過蝦的塘,這樣做:一是減少了交叉感染的風險,二是減少了病原。湖北湖南等地這幾年才開始養南美白對蝦,可以借鑒順德養戶的這種做法。

吉米對水體的弧菌也是嚴格控制的,總弧菌控制在500個每毫升,每隔10天檢測一次;如果超标就加強換水和多放Em菌來抑制。在國内也有很多養戶有定期監測弧菌,問題就是當我們檢測發現已經超标,再想降下去就很難了。因為我們的養殖環境存在先天的不足:養殖水體富營養化,塘底很惡劣,溶氧不足,這些都是弧菌喜歡的環境和條件。

即使通過一些消毒劑之類的手段把弧菌降下去,但是弧菌的特點就是隻要條件合适,每十幾分鐘繁殖一代,不超過一天就可能又超标了。國内很多養戶奇怪為何一個塘消毒後蝦當天或第二天反而發病,原因就在此。吉米能把弧菌控制得那麼好是來自綜合的優勢:苗種和塘底的病原本來已經控制在很低的水平,水源也沒有什麼病原,而且在養殖過程中底質處理徹底,溶氧充足,藻相穩定,保持了一個良好的不适合弧菌繁殖生長的環境,這才是從根源上來控制弧菌。

上述這幾點可以看出吉米對病原的控制是很到位的,從而大大降低了發病幾率。

我們所說的“壯蝦”這一方面,吉米做得很簡單,他就最重視一點:就是蝦不要抽筋和白身。他認為抽筋和白身是鈣鎂不足引起的,所以他對鈣鎂濃度有很高的要求:在進入養殖中期之後,鈣的濃度要在300ppm以上,鎂離子的濃度在800ppm以上。下圖是每個塘鈣鎂檢測數據:

科學養蝦的正确方法(養蝦成功20年的背後原因)4

它的操作是當鈣鎂濃度低時就會使用1000目的白雲石粉(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碳酸鎂),同時還使用氯化鎂來提高,一個塘(9畝左右)一造蝦共使用白雲石粉2噸,氯化鎂300斤;如果發現蝦有抽筋白身現象,則拌喂氯化鎂,占飼料比例2%,3天後觀察效果,不明顯再增加比例。

科學養蝦的正确方法(養蝦成功20年的背後原因)5

如圖:圖片裡的那兩條蝦就是抽筋的蝦,有這種情況就會加強鈣鎂。當天抛網了三個塘,唯獨這個塘個别有抽筋現象。這蝦二十來條的規格。

這點和國内有較大的差異,國内壯蝦有兩個條件,最重要的是肝好及腸道健康;其次才到殼硬(活力好)。為何吉米這裡對蝦肝的重視度比國内低那麼多,我覺得主要原因是由于蝦苗本身及環境那邊蝦肝能保持很好的狀态,而國内各種條件不好,造成蝦肝很容易變差,從而使抗病力下降。

在壯蝦上,國内的先天差,唯有用後天來彌補了,所以我們在清缯期的調肝,全程的護腸是非常有必要的。正因為國内把蝦肝排在壯蝦第一位,很多養戶對排第二的硬殼這一塊(本質是鈣鎂等礦物質的濃度)就沒那麼重視了,其實,在珠三角等淡化地區的礦物質嚴重不足,蝦因礦物質不足而導緻的些殼不夠硬,消耗能量過多而引起用于抗病的能量下降,都是容易讓蝦發病,所以淡化地區必須足夠重視補充鈣鎂。

為何吉米的土塘畝産量可以達到3000斤,而珠三角1000斤往往已經頂塘?

養殖在解決了病害問題後,接着就要面臨承載量的問題了,也就是能養到多少産量和多達規格的問題。當水質指标不符合蝦正常生長的時候,蝦就無法養下去,往往最終是氨氮、亞鹽和溶氧這三個指标成為限制承載量的關鍵因素。

氨氮和亞鹽超标的本質原因是一樣的,都是氮循環受阻引起的。每天投喂的飼料給蝦吃掉後部分的蛋白質并沒有被消化,随着糞便的排出,氮的積累越來越多,如果處理不掉,氨氮和亞鹽就超标,就會導緻蝦中毒而無法再養下去,被迫賣蝦。

一個塘随着投喂量越來越多,塘底的有機物如果沒有清理掉,就是越來越大的耗氧庫。一個池塘耗氧最大的就是底部,原因在于那些沉積于底部蝦糞便和死藻的這些有機物被活菌分解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氧氣。當塘底氧氣很低的時候,蝦開始吃料減慢,塘底各種有毒物質增加,蝦無法養下去。

吉米那裡是高鹽度的水,珠三角是低鹽度的水,已經注定了珠三角很怕亞鹽,因為高鹽度的水裡氯離子濃度高,能夠代替氧氣跟亞硝酸根結合,從而避免了蝦因亞鹽高而導緻血液缺氧的情況。所以鹽度高的地方無需去關注亞鹽這個問題,但低鹽度的塘如果鹽度低于千分之五,0.3ppm的亞鹽就能讓蝦中毒而死亡,也就注定了低鹽度的塘産量有限,而高鹽度的産量則有很大的空間。

一個塘的有機物越少,承載量就越大,産量空間就越大。吉米通過排污,換水,以及大量使用EM菌三種方法盡可能地去掉有機物,另外通過分批抓蝦也減輕了壓力,配備足夠的增氧機,使用自動投餌機,通過這些綜合的措施來提高産量。

一般一個塘(9畝)配4台1.5千瓦的水車在塘的最外圍,内圍配16台0.75千瓦的水車,平均一畝2千瓦。這樣配置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将水轉動起來,把各種有機物集中到塘中間,再用抽水泵将這些有機物抽出去,去除有機物的效果好。二是保證足夠的溶氧,高溶氧除了避免産生各種還原性的毒素,如氨氮、硫化氫等,還能保持蝦體各種機能的正常發揮,保證蝦的正常生長。如圖:

使用自動系統來控制抽水泵,2千瓦左右的抽水泵,每隔5分鐘抽污20秒,因為配置的水車夠,看到塘底除了中央不到一畝的面積有較高的污泥,其它地方都很幹淨。如圖:這是幹塘後的塘,隻有中間會有較多的污泥,說明排污效果是不錯。

每天再補充水位,因為海水的質量很好,有溝直接引到養殖場,然後用泵抽到養殖場的進水渠道,就可以直接進水,無需消毒。

珠三角的條件無法做到排污和換水,那麼該怎麼去污呢?目前隻能去改底了,改底主要用有益菌和氧化改底兩種方法,但是大家必須清楚,用産品隻能緩解底部的惡化,不能徹底地解決問題。我發現珠三角産量高的幾乎都是改底做得相對好的塘,可以說土塘出現頂塘就是底部惡化了到無法再承載那麼多蝦了。珠三角可以采用蓄水池和中央抽污來加強。

吉米的經驗是:60天以内保持透明度在50厘米以上,即不要濃水蝦基本上都不會發病。平時使用EM菌來穩定藻相,買高濃度EM菌回來,再通過兩級擴培才用到塘裡。每五天左右放一次,每次每畝使用40到60升。如果水濃起來,就加大換水,每天換三分之一的水,連換三天。吉米也反映:水濃會引起白便,但很容易處理,拌服一些活菌,加強換水,一般一周就完全恢複正常。如圖:這是放苗十幾天的水,很漂亮的黃綠色。

吉米穩定藻相用EM菌的做法其實跟我們用全家桶是一樣的,因為他可以大量換水,所以可以把水濃這個問題控制住,珠三角隻能通過養水全加桶來控制,難度就要高很多,所以我一直強調要從前期就開始用,而且在清缯後盡量用噸桶,加大用量和頻率,用足夠數量的有益菌來分解和消耗有機物。如圖:這是用來擴培的EM菌,下面的桶拿來室内擴培一次,然後在塘頭再用這種桶擴培後就使用。

一般規格到33條左右用地籠或網抓走一部分,這樣給剩下的蝦騰出了空間,而且投喂量下降了,底部和藻相更好控制,剩下的蝦就能養到大規格。這點在國内大部分養戶都有做,大家也清楚其中的道理。

科學養蝦的正确方法(養蝦成功20年的背後原因)6

30天以内使用人工投喂,30天以後開始用自動投餌機。投喂時間從早上七點到晚上七點,每隔五分鐘噴一次,每次一到兩分鐘。結果是飼料系數1.7,養殖周期140天左右,飼料蛋白後期使用35,前期使用37的。自動投餌機的好處是因為每次噴少量的料,一到水裡很快被蝦吃掉,飼料裡的營養幾乎沒流失,而人工投喂蝦要吃完料要一個鐘以上,這一個鐘裡飼料會流失很多營養。這樣既避免了浪費,也減輕了對塘底和水體的污染。

不過吉米坦言他用自動投餌機控制還不夠好,飼料系數應該能更低,我也覺得有道理,因為2015年我去過泰國,飼料蛋白也是37,規格也差不多,使用自動投餌機的飼料系數是1.3,要比人工投喂低。另外我覺得吉米這裡這麼好的條件如果使用更高蛋白的飼料,飼料系數會更低,水體污染會減少,也可以做到養殖周期更短,從而降低成本。國内那些塘數多的建議采用自動投餌機,因為國外使用非常普遍,效果不錯。

其實,我最佩服吉米的地方是他的管理。大場要養得好,七分靠管理,三分靠技術,很多大場養不好的原因不是技術不行,而是管理的問題。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當養的塘數比較少時,成功率和産量都不錯,而擴大養殖面積之後反而賺錢更少了。原因就是當養殖面積擴大之後,精力分散了,管理沒有以前那麼精細了。吉米的管理做到了分工明确,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工人人數多,勞動強度不大,所以能做到技術方案執行到位,及時發現問題。其中有個場七十多個塘,由一人專門負責調水(擁有幾十年的養殖經驗),兩人專門負責檢查料台和控制投喂量(經驗也是非常豐富),由兩人專門測水,潑藥又由專人負責,有個專業的電工。所以每個環節都能做得很細。

養蝦成功背後的原因都是很接近的,而失敗卻是多種多樣,成功的原因必定是控制住了病原和保持良好的抗病力,而養殖環境的不同造成各種不同的結果,最終無非就是水、底和蝦這三個環節要最好。吉米的成功是各個因素都好,成功是必然的。當然,如果能在其中一個環節做到極緻,蝦也能成功養出來,有的人隻調水,有的人隻改底,有的人隻控菌,有的人隻保持抗病力,也都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但是,如果要保證較高的成功率,還是需要綜合地去做。

珠海容川幾年前就總結了養蝦的技術主線,穩水(穩定藻相)、壯蝦(保肝護腸、硬殼)、改底增氧、控制弧菌四條主線。如果這四個環節做好,自然成績會好很多,使用方案和産品不要盲目,必須是圍繞這四個環節來做,否則成本多了,蝦還養不好。今年用養水全加桶基本就能達到穩水,幹拌蝦多寶能有效地控制弧菌,蚌毒靈散能很好地條好肝髒及海大三寶保持蝦良好的抗病力,養底力士能較好地改底及202或粒粒氧保持高溶氧,這樣養蝦就變得比較簡單和有效。目前執行到位的養戶平均成績明顯高于市場,這在各區域都已有不少賺大錢的數據出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大家從中能夠更加理解養蝦成功的各要素,從而提高養蝦的技術和成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