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簡體蘭亭序行書作品

簡體蘭亭序行書作品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5 04:36:20

有一天九三學社的幾個好友在談論書法,問我最喜歡的行書字帖是誰的書法?我不假思索的回答說那自然是号稱“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了,還能有第二個選擇嗎?

簡體蘭亭序行書作品(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1

王羲之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餘秋雨教授曾經有句話說書法說得很好:“書法藝術遊動不定的抽象黑線,是中國文化的高貴經緯。”在現今大家多用電腦打字代替了手寫的時代,書法藝術的實用性的社會功用漸漸變得沒有以前那麼重要了,但是審美功用就更為凸顯了。

01關于書法家王羲之的江湖傳說由來已久

據說王羲之是個性情中人,有一次他看見一個老太太在路邊賣糊好的扇子,半天也沒有賣出去一把。王羲之有心幫助這個老太太,就說我給你畫上點字畫吧,就把扇子的扇面上都寫了字,老太太可着急了,說我幹幹淨淨的扇子都沒有賣掉,你這給我把好好的扇子糟蹋了,我還怎麼賣呢?王羲之說:“你呢,按照剛才的價格的十倍來賣,我保你賣完!”老太太半信半疑,沒想到一會兒就全部賣光了。

王羲之小的時候,練字十分刻苦。據說他練字用壞的毛筆,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們叫它“筆山”。他家的旁邊有一個小水池,他常在這水池裡洗毛筆和硯台,後來小水池的水都變黑了,人們就把這個小水池叫做“墨池”。長大以後,王羲之的字寫得相當好了,還是堅持每天練字。大家都稱贊他寫的字像彩雲那樣輕松自如,像飛龍那樣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認為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書法家之一。

還有個故事好像是說王羲之特别喜歡鵝,有一次在市場裡看到一個道士趕着一群鵝在賣,就想買。道士其實是聽說王羲之愛鵝成癖,專門候着呢。就說如果是你要買,那就拿你寫的《黃庭經》來換,後來《黃庭經》在民間也被稱為《換鵝帖》,據說李白還為這個事情寫了首詩。

簡體蘭亭序行書作品(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2

中國書法藝術博大精深

還有個故事就更是流傳久遠了,郗鑒在建康時聽說琅邪王氏的子侄都很英俊,就派門生送信給王羲之的叔父王導,說是想在琅邪王氏家族中挑選女婿,王導讓送信的門生去自家的東廂房随便選擇。門生回去後對郗鑒說:"王家的年輕人都很值得稱贊,他們聽說來選女婿,都仔細打扮了一番,竭力保持莊重,隻有一個青年在東邊的床上露出肚皮看書,唯獨他神色自若,好像漠不關心似的。"郗鑒說:"這人真是好女婿!"郗鑒打聽這個青年是誰,原來是王羲之,随後就把女兒郗璿嫁給了他。

民間關于王羲之的傳說還有很多,可見大家都對這位書法出衆的王羲之充滿了仰慕之情。很多人說王羲之書法的精神影響到了很多魏晉文人,建安風骨一詞既可以用來指文章,也可以用來指書法的品格與文人的品格。

很多文人喜愛《蘭亭序》,這三百二十四個字,在貼上出現了二十八行,很多書家默寫了不止幾十遍,也不用臨帖,直接按照原文寫出來,連錯處也一模一樣照搬下來,王羲之自己也又寫了很多遍,希望能有一幅完美的沒有錯處的作品,但是寫來寫去都趕不上這幅流傳甚廣的這幅字,後來隻好承認:“這确實是我寫的,但也有如神助。”

02王羲之的成功也是自己努力,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為後世眼中傳說的書法大家

簡體蘭亭序行書作品(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3

王羲之的字體矯若遊龍

王羲之出生在一個官僚家庭。父親王曠為淮南太守,叔父王導為司徒,伯父王敦為揚州刺史,叔祖父王澄為荊州刺史。他父親這一輩人都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所以他有很好的學習條件。

王羲之小時候少言寡語,誰也看不出他有什麼與衆不同的地方。但他熱愛學習,喜歡鑽研,遇事機智有心計。他7歲開始臨池學書,到10歲時,字寫得已很有水平,他的叔叔伯伯都十分喜歡他。

王羲之到了11歲,很想學一點關于書法方面的理論著作,用來指導自己。有一天,他在父親王曠的枕頭裡發現了一本叫做《筆談》的書,講的都是有關寫字的方法。他高興得如獲至寶,便如醉如癡地學起來。正當他興趣正濃時,被父親發現了,問他:“為什麼偷讀我枕中秘本?”王羲之隻是望着父親傻笑。母親從旁插話道:“他恐怕是在揣摩用筆的方法吧!”父親說:“你現在年齡太小,等長大了,我自然會教給你讀。”

簡體蘭亭序行書作品(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4

曆代《蘭亭序》草本

王羲之急不可待,不高興地說:“如果等我長大了才講究筆法,那不成了日暮之學,青春年華不就白白浪費了嗎?”王曠十分驚奇兒子的這番議論,認為兒子少有大志,應該從小好好培養,于是便将《筆談》的内容認認真真向王羲之作了講解。羲之有了紮實的臨摹功夫,又有了《筆談》的理論指導,幾個月的功夫,書法便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以後,他又拜當時的女書法家衛夫人為老師,在衛夫人的悉心指導之下,練習書法,有了更長足的進步。王羲之跟衛夫人學了一個時期,書法已十分圓轉成熟。連衛夫人也不得不驚歎:“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孩子将來一定要超過我了!”

03“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由來和曆史地位

《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臨河序》、《禊序》和《禊貼》。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軍政高官,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蘭亭序》中記叙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對于生死無常的感慨。

原文如下: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觞一詠,亦足以暢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迹,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随化,終期于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殇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叙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緻一也。後之覽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在這個文章中寫了大概的時間、地點、人物,為什麼聚在此地,然後抒發了一段人生的議論,大概是說:“人的一生,大概是有兩種抱負,對内實現抱負,對外寄托山水。”還說如果想要安靜,不被世事幹擾就要選擇意念,不限于大喜大悲。

可以說,《蘭亭序》文思得體,最值得稱道的還是書法上的藝術,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也是舉世公認的,這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巅峰時刻。

(全文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