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來,一起分享車和生活的故事。
之所以選這一題目,是因為車聚君這輛2013款的起亞K3(1.6自動GLS),是從父親那兒繼承來的。
先不說車,僅從情感層面,它的意義非比尋常。每次啟動之後低沉的怠速聲,就像故人在唠家常一樣回響在耳邊……隻不過,即使開到儀表盤底240km/h的時速,也追不上揮之不去的思念。
一、從“老前輩”說起
2000年前後,國外廠商紛紛來華合資,車價随之下探并開始走進普通家庭,而彼時的自主品牌尚在襁褓之中。印象裡,當時還屬于别克品牌旗下的賽歐,是率先打破10萬元門檻的合資品牌汽車之一,曾紅極一時。
2005年初,為了滿足日常代步需求,家人決定買一輛車。受限于7萬元的預算,初次購車隻能解決從無到有的問題,任何舒适性配置全都不在考慮範圍,最重要的是便宜、省油、毛病少。
依稀記得有三款備選車型,分别是起亞千裡馬1.3MT GL,别克賽歐 Sedan 1.6SL MT和鈴木雨燕1.3手動舒适型。
經過一番挑選,1.6L“大排量”的賽歐和沒有“屁股”的雨燕被淘汰出局。起亞千裡馬憑着動感的造型(在當時看來)以及高性價比、低使用成本最終勝出。
這輛千裡馬作為重要的家庭财産而備受優待,日常養維非常到位。駕駛位上永遠是不苟言笑的父親,雖然車聚君在2004年便“拿到”了駕駛證,但也隻能老老實實坐副駕駛。
2006年,車聚君工作後才有機會摸到千裡馬,一時很興奮,當然也是滿滿槽點:
1.3L最大功率61kW的四缸機動力孱弱,性能幾乎無從談起;車内空間局促,有種莫名的壓迫感;淺色内飾配着硬邦邦的塑料件毫無質感;當時還不了解什麼是NVH,但車速超過100km/h,車内的收音機便會形同虛設;車輕漆薄,尤其在高速上遇到橫風時會感覺車身很飄,缺乏掌控感。
即便如此,千裡馬在當時依然有較高的保有量,後期的維保價格低廉;加之5擋手動搭配1.3L的小排量,油耗确實很經濟。另外一個重要事實是,作為韓系合資車,千裡馬的“小毛病”幾乎沒有,口碑猶如今天的卡羅拉。
二、選車難定車易
轉眼到了2013年,這輛千裡馬到了第8個年頭,雖然總裡程未超10萬公裡,但已無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該換車了。
此時,可選的自主或合資品牌已相當豐富,以長城哈弗為代表的SUV也正攻城拔寨。車聚君建議換一輛SUV,但父親卻堅持要換轎車,在略顯保守的那一代人看來,“有頭有尾”的轎車才是正統,“沒屁股”的兩廂車和被統稱為“吉普”的SUV更适合年輕人。
哈弗上市之初還不是獨立品牌
事實證明,隻有掌握财政權才有最終決定權,自己的建議被忽略。
換車需求:轎車,首選合資品牌的緊湊車型;車價預算在15萬元以内;車身尺寸能滿足乘坐舒适,至少要比千裡馬大;自動擋,避免市區擁堵時頻繁換擋;要有天窗、倒車影像等實用功能。
當時車聚君有輛2011款1.4T手動擋的“丐版”高爾夫6代,平時除了要忍受一些異響,“高6”的駕駛感受相對于那匹年邁的“千裡馬”要好得太多,所以我極力推薦父親買輛“大衆神車”。
起初的備選車型:
最終的淘汰順序:
▎福克斯的車型經典但有些過時;1.8L的發動機并不是一台省油的機器;各廠商都在努力提升配置,4AT變速箱有點“糊弄事”。
▎現款寶來遠不如經典的04款耐看,造型有些刻意;在備選車型中尺寸最小、價格最貴;DSG上市之初就有了“大傻瓜”的惡名,不能再當小白鼠。
▎起亞K3就是一輛換殼的現代朗動,二者基本參數和配置大緻相當,但在淘汰同門師兄的過程中,那輛千裡馬起了決定性作用:起亞4S店的二手置換出價37,500元,比現代多出1500元,就這麼簡單。
于是,起亞K3順利繼承了前輩千裡馬的衣缽。
三、優點和槽點并存
2014年底,車聚君将父親留下的這輛K3開去洗車店收拾整潔,正式替換了自己那輛手動的1.4T高爾夫6。
乍一開自動擋,左腳經常将刹車當做離合狠狠踩住,幾次險些造成後車追尾。對起亞K3的感受,也是從起初的不适應慢慢總結出來的。
先誇誇K3的優點:
4.6m的車長和2.7m的軸距在同級合資車中優勢明顯,車内空間充裕。“虎嘯”式中網,配上暗櫻紅色的車身,整體感覺穩重中透着時尚,即使現在看來也并不過時。
内飾布局明快簡單,按鍵與旋鈕完備,直觀實用,方便操作。配備的多功能方向盤是個加分項,可以控制多媒體設備,并查看車輛信息。
1.6L自然吸氣發動機的油門很輕(響應靈敏),動力輸出循序漸進,配合6AT變速箱,從起步到加速,感覺十分線性順暢,沒有渦輪機加雙離合的突兀和頓挫感。
雖然車聚君的駕駛方式比較激烈,但K3的油耗水平仍可以保持在表顯百公裡6.8L左右,讓人欣慰。
接手K3時,總裡程約13,000公裡,目前馬上到120,000公裡,除正常保養外,隻換過兩個電瓶、兩組前輪軸承和四條輪胎。可以說,K3開起來非常省心。(手冊保養要求每3個月或5,000公裡,實際每4個月近8,000公裡才去。)
槽點同樣不可回避:
▎用料省
黑色内飾大量使用硬塑料,碰哪兒都硬邦邦,毫無質感。扭力梁後懸挂,過隔離帶時“路感清晰”,速度一快就會收獲一堆女性乘客的抱怨。後排座椅不能放倒,且靠背中沒有嵌入金屬護闆,遇到追尾時存在潛在危險。
▎動力弱
1.6L的自吸發動機,通勤代步不成問題,如果想在高速公路上超車,那它能活活急死你——油門到底,擋位降低,機器嘶吼,但就是感覺不到加速。
▎車身薄
專業人士指出車身金屬的薄厚并不影響車輛的安全性,但是直觀感受上,K3乘坐時确實不如之前的高6有安全感。偶遇蹦起的小石子, 車廂裡也會噼裡啪啦一陣亂響。
▎隔音差
車聚君日常開車,環城與高速較多,K3和它的前任千裡馬有些類似,隔音效果相當一般,時速過百後,發動機噪音夾着風噪、胎噪一齊湧入車内,總讓人擔心哪裡在漏風......
四、心有餘悸的“碰撞試驗”
去年十月底,車聚君駕駛K3在高速突遭事故,現在回想仍心有餘悸。或許是父親在冥冥中庇護,車聚君在事故中隻是手指輕微擦傷,并無大礙。
但這次突發的“碰撞試驗”,讓K3的被動安全配置接受了一次檢驗,可惜結果并不理想。
當天23:30左右,車聚君在高速行車道以100km/h的時速行駛,前方約200米處,一輛起亞獅跑未打轉向燈,便從應急停車道緩慢駛入行車道。正當準備從左側超越它時,一輛看不清車型的SUV晃着大燈從後方疾速駛來(很可能超速)。
前有突然并線的獅跑,後有呼嘯而來的SUV,加之深夜人的反應也略顯遲緩,事故已無法避免。
兩害相權取其輕,K3提速不敢奢望,想刹車也來不及,為了不被後車高速追尾,車聚君選擇避讓,直接用K3的右前側華麗麗地撞上了獅跑的左後側。
瞬間,K3側翻。
己車左側貼地滑行近百米,一路火星四濺(事後聽獅跑司機形容,好萊塢動作片既視感);接着,K3的車頭和車尾先後碰撞隔離護欄,車身才得以“彈正”,最終車尾垂直架在右側的護欄上停了下來。
事故造成K3右前部車身和懸架嚴重損毀,左側車身的鋼闆也幾乎磨穿,好在車聚君平時養成了系安全帶的習慣,碰撞、側翻、滑行的“特技”過程始終被牢牢固定在座位上。
但這樣猛烈的撞擊與翻滾,正、側四個安全氣囊竟然沒有一個彈出!莫非,是碰撞的姿勢沒擺好?
後期維修時,4S店技師也在詫異為何安全氣囊失靈。通過拆解發現:這次事故很有“水平”,碰撞、側翻居然沒有觸發氣囊的起爆點,一個都沒有!
車聚君自己查閱了相關資料,發現2013年江西一輛起亞K3在高速上以145km/h的速度撞上了分叉口的防撞桶,導緻副駕乘員當場死亡,其他三人重傷--同樣,安全氣囊一個也沒有彈出。
再查資料發現,2018年初在美國,現代索納塔和起亞福瑞迪出現多起碰撞事故而氣囊未打開的案例,導緻多人傷亡。在2013年,美國現代召回了50萬輛汽車,原因同樣是氣囊無法在碰撞時打開,呈現“啞巴氣囊”的安全隐患。
美國官方的調查原因為:ZF-TRW供應的安全氣囊控制單元短路,導緻氣囊無法正常打開。--不知國内的起亞K3是否有同樣隐患?
車聚小結
希望大難不死,或有後福。
一方面車聚君想告誡所有駕駛員,小心駛得萬年船,「安全」永遠是駕駛時的第一要務,不管你是女司機還是老司機,不管你開沃爾沃還是日系車。
另一方面,這輛修好的起亞K3不會賣掉,與質量與安全無關,與感情有關。有時忙完一天,車聚君會把車停在車位上,熄火關燈。一個人坐在副駕上,安安靜靜的待上一會兒。什麼也不做,就聽空氣似有還無的流動聲,仿佛斯人猶在,默不作聲,心裡卻一下踏實下來。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車,隻有你喜歡或不喜歡的車。你開的車,也不隻是一輛車,更承載了你成長中每一個難忘時刻,和心底裡的故事。
那麼你呢?歡迎來稿傾訴“我和愛車的故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