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對于書法創作非常重要,蘇東坡說:“書法備于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無足道也。”許多人練習楷書都是從“楷書四大家”挑選一家起步的。那麼,楷書四大家的書法都有什麼不同呢?看到其中一家的書法,你能否準确地區分呢?
一 點畫形态
從點畫上來看,楷書四大家書體的差别如下。
歐體的點,像個微帶圓潤的鈍角三角形;顔體的點像上半部圓弧很圓滑的半圓;柳體的點則是個上頭部有棱角的,類似梯形的四邊形;趙體的點是芒角外露、起收處不規則的橢圓形瓜子。
歐體的長橫,起筆約45°傾斜,過渡平緩自然;顔體45°起筆,但入筆較重,向行筆過渡時比較突然;柳體的起筆幾乎是直的,像刀切的一樣,行筆過渡也相對緩;趙體空際逆入,外露鋒芒,但頓筆處以圓為主,流暢自然。收筆處,歐體外拱成圓弧頭,收筆圓勁;顔體頓筆很重,耷拉成一圓弧疙瘩;柳體落筆也重,但是所成疙瘩有角有棱,起筆和落筆如刀切;趙體的收筆時不刻意回鋒,起伏曲折,帶行書的筆意的。
歐體豎,起筆是45°斜入,邊角銳利;顔體也是45°斜入,但是個圓頭;柳體豎的起筆是個棱形,像是個鳥嘴樣;趙體豎的起筆像個圓柱,向左突出。
歐體的捺腳最平滑,開頭細最後粗;顔體捺腳有個窩,最不平坦,像是一個腳心;柳體也不平坦,但是腳心的凹度比顔體小,而且上細下粗的不明顯,粗細比較一緻;趙體的捺畫與歐體一樣沒有腳心,但圓折角處較為圓厚,過渡圓中有方,流暢自然。
歐體的鈎很小,含羞帶臊,欲出還羞;顔體的鈎像個粗壯樹幹上的小細枝桠;柳體的鈎與顔體一樣下頓鵝頭,但出鋒堅實有力,形成一個較銳利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趙體的鈎腳較為斜長,平整潔淨,但右下角有一個小缺口。
二 結構特點
除點畫形态外,“楷書四大家”的結字也各有特點。“走之旁”、“寶蓋頭”、“口”字框,小“口”字等等,都各有特點。
以“則”字為例,歐體橫豎的交叉點沒有疙瘩頭,折的角度更平些;顔體橫細豎粗,折的位置橫豎交彙,形成一個疙瘩頭;而柳體疙瘩頭很小,折成45°;趙體橫豎交叉處較為潔淨,沒有疙瘩。另外,顔體的橫細豎粗、外圓内方(豎的外側是弧的,邊框内側是直的)最為典型,歐體橫豎都相對較細,方勁有力;柳體與趙體橫豎都較粗,但柳體相對方勁,趙體相對圓潤。
此外,歐體的四邊框基本就成矩形,四個角90°,互相平行,比如“者”的“日”和“則”的“貝”;顔體的邊框字勢向右上傾斜,右豎弧度較大;柳體是上寬下窄,典型的像“者”的“日”;趙體的邊框偏于正方,但上橫向右上傾斜較大。另外,顔柳四邊框的兩側豎劃取相向的,就是都略往外弧出,比如“則”的“貝”。這些都是歐顔柳趙的典型寫法。
以“三點水”為例,歐體的三點水排列,有點像是撇、短豎、提的寫法,力求變化生新;顔體就是斜點、斜點、提;柳體、趙體也是斜點、斜點、提,不過柳體的點是典型的“梯形”點,而且提很有特點,下面頓筆較重,有個大疙瘩。趙體的點行筆自然,第二、三點之間往往邊筆,鋒芒内蘊,行筆流暢。
以寶蓋頭為例,歐體的橫鈎很平滑,顔柳有個大疙瘩頭。歐體和柳體中間的點,幾乎是豎畫的寫法,就是個短豎,而顔體、趙體則是個斜點,其中顔體比較渾厚,趙體有較強的頓挫;左側的點,歐體和柳體都更豎直,顔、趙更斜,歐、柳的區别在于,歐體漏鋒入筆,頂上是尖的,柳體上部較為圓渾,像個短豎。
三 風格體勢
就書法傳承來看,歐體、趙體都承遞了二王筆法(但歐體受魏碑影響更大),風格氣度偏于“魏晉風度”,流暢潇灑;顔柳的特點就是那句最最經典的“顔筋柳骨”,風格氣度偏于“盛唐氣象”,濃郁雄渾。
但就用筆方式來看,歐、柳又可歸于一類,其所用“方筆”較多,字勢偏于方勁;顔、趙可以歸于一類,其所用“圓筆”較多,字勢偏于圓渾。但同類之中,又有較大差别,歐體的“方”,方中帶圓,偏于秀逸,柳體的方,方而多棱,偏于勁峭;顔體的“圓”,偏于雄渾,趙體的“圓”,偏于華媚。
大體而言,四大家的書法,覺得險勁秀逸的,是歐陽詢;覺得肥厚壯實的,是顔真卿;覺得瘦硬骨感的,是柳公權的;覺得遒勁妩媚的,是趙松雪。歐體字形瘦削,中宮收斂,橫畫的傾斜度大,稱為“險”;顔體字形肥腴,向外擴張,貌似括号,撐滿空格,視之為“雄”;柳體字修直舒朗,方頭方腦,筆畫有斬釘截鐵之勢,目之為“勁”;趙體遒潤多姿,流暢華美,察之為“媚”。
若以男子喻之,歐體方勁秀逸,結體險峻,如英俊的少年;顔體筆畫渾厚,結體寬博,含篆籒筆意,如雄壯的中年;柳體兼顧歐體的硬朗和顔體的厚重,内緊外松,如精幹的武術家;趙體妍美流暢,外柔内剛,造型端莊,有行書筆意,如富家公子,風度翩翩。
如以四大美女喻之,歐體冷峭似昭君,顔體肥美如楊妃,柳體骨感若西施,趙體豔美類貂蟬。
當然,這些都是概而論之,隻是就其不同書法風格及書寫習慣上而略加區分。書法字體不是電腦字體,貴在變化,四家字體也有變種及相互融合之處,書寫時可以各就所好,察而習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