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家忍不住又吼了孩子。
我在廚房做飯,孩子一個人在客廳玩耍,等我飯做好叫孩子吃飯的時候,孩子卻無動于衷,叫了2次孩子依然沒動靜。
看到孩子不聽話的樣子,瞬間來氣,對孩子大聲吼道:“吃不吃,不吃今天一天都别吃”,并生氣的怒瞪着他,孩子聽到我生氣了,立即擡頭看我。
看到我生氣了,孩子乖乖的來到餐桌前,低頭吃飯,看見孩子的反應,不免有點後悔。
可想到孩子不聽話的樣子,又無可奈何。吼孩子,怕對孩子不好;但不吼,孩子就不聽話,那麼對于孩子不聽話,很多父母習慣用吼,那是因為我們不明白,吼會對孩子造成怎麼樣的傷害!
01我們為什麼習慣用吼很多父母喜歡用吼的方式來對付不聽話的孩子,我們會發現,一旦我們吼了,孩子就會立即變乖,立即聽話,所以我們對吼孩子樂此不疲,而吼也能表達我們的兩個目的:
也許一開始,我們會對孩子好好說話,可是說了幾次後,孩子依然不聽,我們就想用吼的方式,來告訴孩子:“我生氣了,你要依然不聽話,後果就會很嚴重。”
此時我們一般都會這樣對孩子說:
“聽見沒,快點”
“走不走,不走你自己待着”
“你耳朵聾了嗎?聽不見嗎?”
“警告你,别讓我再來叫你”
“我喊三聲”
我們想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知道我們生氣了,從而可以讓孩子乖乖聽話。
- 02用吼吓唬孩子
更多的時候,我們會用吼來吓唬孩子,讓孩子感到害怕,從而變得聽話。
一般,都會用這種類似的話語:
“再不聽話,我不管你了”
“再不走,我就不要你了”
“不聽話,我就把你送人”
“不好好吃飯,就不給你吃飯了”
用吼來吓唬孩子,無限放大孩子不聽話的後果,讓孩子感到被威脅,害怕,擔心自己不按照父母說的就會真的被父母不要了等等,孩子因此而會變得乖乖聽話。
02經常“吼”可能給孩子造成的傷害
父母本該是最愛孩子的人,也是最包容孩子的人。可是,我們經常用這樣吓唬的話語,就會讓孩子變得戰戰兢兢。也許,我們吼孩子後,真的達到了我們想要的目的,孩子變得聽話了,但是卻不知,吼對孩子的傷害非常大。
- 01 性格懦弱,自卑敏感
閨蜜非常愛吼孩子。
有次在閨蜜家串門,閨蜜4歲的女兒在家玩布娃娃,可能孩子由于好奇,于是給布娃娃洗澡,可是孩子卻不小心将接在盆子裡的水打翻了,閨蜜聽見後,立馬大聲吼道:“在幹嘛?誰讓你接水了,放下出去。”
孩子害怕的走出衛生間,硬憋着委屈卻沒哭,乖乖的坐在沙發邊一動不動。
後來,閨蜜收拾完後,對孩子說,幫阿姨去倒點水,孩子吓得哆哆嗦嗦,不敢看媽媽,拿起我的水杯準備倒水。
我對孩子說:“沒關系,阿姨自己倒。”孩子不敢說話,也不知該怎麼辦,擡頭看着媽媽。
很多時候,當孩子做錯一件事,我們對孩子進行大聲的吼叫,孩子就會非常害怕自己做錯事,若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懦弱,會變得越來越自卑敏感,嚴重的甚至會變為自閉。
- 02 沒有安全感
兒童心理學研究曾說:孩子有安全感,是指孩子與父母們之間建立去了安全型依戀。
也就是說,但凡孩子從父母身上感受到了愛和關心,孩子就能建立起安全感。
這樣孩子便會覺得自己所處的環境是安全的,不會被父母随時丢棄。
同事小張,昨天由于在做報表的時候,算錯了一組數字,而導緻7月指标核算有誤,被領導狠狠的罵了一頓。
小張出來後,對我說:“你說,我會不會被開除,老闆會不會不要我了”,看着小張擔心的表情,不以為然的對小張說:“怎麼會,這一件事就不要,又不是不能挽回的錯誤”。
可是小張卻依然很擔心,怕自己被開除,後來看小張如此的擔心,便和小張聊了起來。
原來,小張小時候,有一次在踢皮球的時候,不小心将家中的玻璃踢破了,媽媽為了懲罰他,對他吼道“一點都不聽話,說了多少次在家不要踢皮球,出去,不要你了”,于是媽媽将小張推了出去,并鎖上了家門。
整整2個多小時,小張敲門媽媽都沒有開,後來還是鄰居看不下去敲門,媽媽才開了門,放小張進來。
也是因為這件事,讓小張極度沒有安全感,總怕自己做錯後就會被抛棄。
- 03 孩子變得孤僻,社交能力差
經常吼孩子,孩子就從父母身上感受不到對自己的愛,從而孩子會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自己不夠好。
時間一久,孩子就會覺得是自己不夠好,所以才會不被父母喜歡,慢慢,孩子就會覺的沒人喜歡自己,便會陷入自我否定中,将自己封閉起來,不願與人接觸。
- 04 影響孩子的腦結構,最終影響智力
美國麥克萊恩醫院精神病學副教授Martin A. Teicher,通過大量的數據樣本,最終證實了長期遭受語言暴力和被吼的孩子,腦結構會受損傷,智力也會受到影響。
他經過長達11年的研究,在2009,2011年先後通過彌散張量成像,對遭受過父母語言暴力和吼叫過的孩子進行了大腦的分析,發現他們大腦的前額葉、韋尼克區(負責語言進行處理加工的部分)縮減。
到2018年,他們再次發現,他們的海馬體體積(負責情感處理和記憶形成的部分)縮減,左側颞上回的灰質體積(與語言智商有關)卻在逐漸增加。也就是說收的影響越大,左側颞上回的灰質體積越大。
颞上回(紅色)| Wikimedia Commons
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和受過虐待,而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女性的颞上回體積變大一樣。
孩子的大腦尚未成熟,而在這一時期,父母對孩子的吼叫,不但不能對孩子有幫助,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結構,而讓大腦變為“求存模式”來适應環境,最終将性格自信開朗的孩子變為自卑膽小,敏感多疑的孩子。
- 05 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曾有研究機構做過一次研究。
他們将媽媽大吼大叫以超過85分貝的音量,放給10名7至10歲的兒童聽,之後讓他們寫出媽媽吼叫的内容,結果隻有13.3%的孩子寫對。
研究表明,大聲吼叫,對管教孩子毫無用處,聲音越大,孩子注意力越無法集中。
因為在吼叫的時候,孩子的大腦處于擔驚受怕的狀态,而無法集中注意力聽内容,吼叫帶給孩子的一種恐怖的感受,若長期孩子處于這種恐怖的狀态,孩子的注意力就會逐漸下降,最終影響孩子的學習。
- 06孩子成年後也容易用吼的方式解決問題
美國心理學家阿爾波特·班杜拉曾經在1961年做過一個實驗,名字叫做不倒翁玩偶實驗。
班杜拉讓斯坦福大學幼兒園,年齡介于3~6歲之間的36名男孩和36名女孩,觀看一位成人毆打一個不倒翁玩偶。他把孩子設置成了三個組。
第一組看到一個成年人對不倒翁大打出手,
第二組看到一個成年人在和不倒翁玩耍,
第三個是對照組,不給他們看成年人的示範。
結果表明,看到成年人對不倒翁施暴的一組,更容易在接觸到不倒翁的時候顯示出暴力傾向。
研究表明,人類的行為來源于模仿,而不是内部基因, 觀察學習是人類最重要的一種學習方式,在孩提階段,榜樣的示範力量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
若家長經常吼叫孩子,孩子長大後就會模仿父母,吼他們的孩子,甚至在工作中也用吼叫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最終吼會如同一個魔咒一般,讓孩子終身無法逃避。
03“吼”孩子對孩子的傷害如此之大,我們應該怎麼辦才能避免?
古語說:“有理不在聲高,掌控情緒的人,才能掌控人生”。讓孩子聽話,不一定要用吼,因為對孩子來說吼隻有壞處,而無一絲好處。所以,我們可以這樣做來避免吼孩子:
- 01 多理解孩子
不管孩子因為什麼原因讓父母生氣了,我們都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畢竟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
在玩中,孩子才能将一些能力發展的更好,所以,若是我們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孩子因為貪玩而沒當回事,我們就不要着急吼孩子。
而是在吼孩子之前,先想想,是不是自己打擾到了孩子,而不是忽略孩子的感受,一味的用吼來吓唬孩子,從不考慮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 02 多一些耐心
孩子好玩,不聽話,是因為孩子的自我意識在發展,所以我們總覺得孩子不聽話,但其實,隻有我們耐心的對待孩子,孩子才會展現出更好的行為。
當我們要求孩子時,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或有自己的事做,我們就不能直接用吼來逼迫孩子,要多一些耐心。
可以用這樣的話語和孩子溝通:
你是不是還想玩一會;
你是不是還不餓;
你是不是還不想回家;
你是不是還想吃零食;
類似這樣的話,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溫柔,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在乎,孩子自然能被父母的耐心影響,從而變得自信。
- 03、被“外部觸發器”影響後,給自己空間,先平複情緒
在《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一書中,美國心理學家羅娜·雷納提到了觸發器一詞。
也就是影響一個人情緒的觸發器,它指的是一種暗示或者指令,外部觸發器來自除了你自身之外的其他因素,可能是任何會讓你采取行動的因素。
比如,我們剛收完的地,孩子就弄髒了;比如我們剛收拾完孩子的玩具,孩子就拉的到處都是,這些都是引發我們情緒的觸發器,它能讓我們瞬間有情緒,也能讓我們突然就對孩子吼起來了。
而當我們被外部觸發器影響後,我們要有意識的克制自己的情緒,我們可以先讓自己待在一個空間内,慢慢平複自己的情緒,等到情緒緩和後再去和孩子溝通。
- 04、正念練習
有一種心理療法叫:正念減壓療法,是喬·卡巴·金博士,在1990年的時候創造的。
卡巴·金博士在他的著作《全災難人生》一書中。将正念定義為時時刻刻的覺知,有意識的注意,那些我們通常毫不關心的事情。
比如說你的心跳,可以随時留意一下,當你生氣的時候,你的心跳是什麼頻率,當你吃飯心跳是什麼頻率,當你開心心跳是什麼頻率,其實這并不浪費我們的時間,隻需要我們偶爾的留意就好。
如果我們經常留心觀察,就能發現,生氣的時候心跳加快,而放松的時候心跳變緩,一旦我們發現後,我們就可以刻意減少生氣的頻率,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對自己的了解,更有助于控制自己的情緒,減少吼叫的頻率。
養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一定不能因自己突然的沖動就會孩子大吼大叫,因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尊嚴和想法。作為父母,我們不僅要尊重孩子,更要照顧孩子的感受,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成長。
願,每一對父母,在生氣的時候,都能壓下心中的火,先平複自己的心情,然後用心和孩子溝通,走進孩子的内心,讓孩子對父母更信任,也更欽佩,這樣孩子才會向着正面積極的方向成長,成長為一個性格樂觀開朗的孩子。
大家好,我是晴風,80後寶媽,育兒達人,多平台簽約作者,喜歡讀書、碼字,每日與您分享育兒路上的感想,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贊、關注或轉發!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