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做運營需要的心态

做運營需要的心态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6-24 21:11:17

編輯導語:當我們長時間做運營工作的時候,往往會陷入一種“當局者迷”的狀态,這時候我們會對自己的産出過度自信,以緻于最後産品的效果不佳,那麼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來看看本篇文章中作者的詳細分析。

做運營需要的心态(如何把運營工作做到位)1

從我投稿出第一篇運營幹貨文章到現在,已有五年多的時間,在這五年的時間裡,陪伴我一起走來的運營人,有些已經從基層的執行人員,成長為管理崗的精英人才,看着大家能有所成長,我也很開心,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嘛

做管理崗和做執行崗久了,會發現兩者有微妙的區别,我最大的感觸是同樣一件事如果是做執行崗,我的标準和做管理崗是不太一樣的。

如果做執行,也許能做出85分的案子,但如果做管理,則能指導底下的人做出95分的案子。而且還是在個人能力不變的情況下,僅僅因為崗位的不同,産出标準完全不一樣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以我敏銳的洞察力和目光如炬的卡姿蘭大眼睛,我發現之所以有這樣的差異,無外乎你是不是局外人,局外人指的是你不是當事者,你不會當事者迷,很多人一旦做起事情來,很容易陷入當事者迷的狀态,對自己的産出迷之自信,如果你提出反對建議,當事者甚至會反駁道:我覺得挺好的哇。

成為局外人會有怎樣的變化,同樣這個人,變為管理崗,看别人做出與自己相差無幾的案子,會大加駁斥:這TM做的是什麼鬼屎東西,趕緊返工!

并不是這個人變得吹毛求疵了,隻是因為一個原因,身為局外人,我們會更容易從用戶角度去看這個案子,局内人(執行者)容易自嗨,做出自己喜歡的東西,其實用戶并不一定會買單。

一、執行崗=局内人

外面流傳這樣一個說法,說喬布斯之所以是偉大的産品經理,是因為他能瞬間切換到傻瓜模式,以一個完全沒接觸過這個産品的用戶角度去看自己做出的産品。

不要小瞧這個思維模式,能做到一秒切換傻瓜思維的産品經理和運營人是屈指可數的

我也是執行崗過來的人,深有感受,我自己做的運營方案,出的海報,那把自己迷得服服貼貼的,每次出的方案,事前我都覺得會有120%的效果,結果一上線,大多效果一般。

比如剛畢業那會去上海參展,我要做易拉寶吸引用戶注冊,我在網上找了個巨滿意的模闆,發給設計去參考,做了個大體不差的類似海報出來,分了三個模塊,一塊講公司,一塊講活動,另外一塊講聯系方式,感覺還是可以的。

結果給到運營總監,被駁回了,幾乎推翻了我的全部思路,要重新做,說是裡面内容太多,不知道重點是什麼,不容易打透。

那時候還不懂互聯網黑話的我,還不太明白總監想表達的意思,但是要重做我是知道的。于是又重新找參考的模闆,來來回回改了三四版,用了一個多星期按照總監的思路去改好了。

雖然做出的東西跟我的預期不太符,不過既然總監喜歡,那就這樣咯,反正咱就是一個打工的。

然後上海展開始後,易拉寶往那一擺,本來預計2天送出的公仔,一個上午送出的差不多了,公司也沒額外做多少公仔,于是急忙找友商借了些其他獎勵拿過來繼續搞活動。

以我之前的看法,活動效果應該不咋樣,誰喜歡你這一個破公仔呢?沒想到,按照總監的思路,活動竟然大獲成功,還遠超預期,我是一個愛反思的人,那件事給我的啟發是:當事者太容易迷糊了,多聽點局外人的建議确實能讓工作帶來更多的産出

二、管理崗=局外人

先撂下一句話,咱們每個運營人都要争取成為局外人,也就是管理崗。管理崗意味着責任,也意味着高工資。我帶新媒體和SEO崗的時候已經不做具體執行了,對于新媒體崗,我每天做的事是看看他的選題,看看發出後的數據表現。

對于SEO崗,我不會過多關注發了幾篇關鍵詞文章,我每個月隻看有幾個關鍵詞上榜了,以此來考核底下的人工作産出。

在這個管理過程中也會有打回重做的時候,看着他們不解的眼神,仿佛看到了做上海展會出設計方案的我,我覺得挺好的呀,為什麼過不了?那是因為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思考問題了。

做管理崗有時要狠的下心,方案一旦通不過,修改肯定需要時間,尤其是快到deadline時,底下的人會說:時間來不及了,就這樣吧。我們應該怎麼辦?最好的處理方式是點幾個披薩和飲料,晚上跟大家一起加班趕在節點前把這個項目做出來

管理崗也就是局外人還有個優點是這個崗位比較閑,你已不做具體執行了,隻是做審核,能忙到哪裡去。因為比較閑,就會有喜歡雞蛋裡挑骨頭的人存在,底下人會感到不爽,從公司的角度來看,這是好事。

我做互聯網運營管理崗時,上線的每一個UI和文字,都要挨個推敲無誤後才能上線的,因為你的标準代表了公司的标準。

三、局内人和局外人

局外人的說法來自一個電影,咱們運營工作從角色屬性來看,要麼是執行者,要麼是管理者。我做社群裂變活動方案時是執行者,如果沒有管理者,這個方案我自己上,效果好不好我自己承擔責任。

我帶人做社群裂變活動時,底下人出的方案我要一個字一個字的去過,做裂變活動有時一句話沒講到位,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

太多次底下人做的方案漏洞百出,要麼曝光的渠道沒有确定,要麼關注的流程有問題,身為局内人的他們怎麼能做出這樣的方案,後來我想可能跟我事無巨細的檢查,完全不放權有關,因為有人排雷,底下的人就大意的去出方案,反正最後有人兜底,随便出個案子就行。

後來,我學會了,隻做最終結果的考核,大家的主觀排雷意識明顯的提升了。如何拿捏局外人的權力和局内人的做事标準,是一門技術,需要大家用心去感受

四、最後

局内人有局内人的想法,局外人有局外人的擔當。不管大家有什麼想法,最終的目标都是把工作做好,我想要的就是如何能把工作做到位,如果我做執行,我希望有個局外人幫我把把關。我做局外人,會嚴控産出的質量,輸出能拿的出手的方案。

局内人和局外人角色不同,出發點不同,做出的東西也不同,不過還是那句話:運營人盡量做局外人,局外人才是運營人的目光所緻。

#專欄作家#

老虎講運營,老虎講運營,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2019年年度作者。運營書籍《公司離不開的全棧運營高手》作者,千萬流水項目操盤手。專注産品運營與推廣,精通運營的各個模塊,将運營推廣玩轉于手掌中。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