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甘孜縣的非遺文化有哪些

甘孜縣的非遺文化有哪些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6 08:25:19

甘孜縣的非遺文化有哪些(創新傳承讓甘孜非遺文化綻放新活力)1

近年來,巴塘縣除了建立巴塘弦子和藏戲數據庫外,還聘請專職教師進學校,開展非遺文化教學。圖為非遺歌舞巴塘弦子進校園活動中,巴塘中學學生在學校操場表演巴塘弦子舞。巴塘縣委宣傳部供圖(資料圖)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經過長期文化要素積澱和信譽凝練的文化品牌。”1月19日,甘孜州郎卡傑唐卡經過公示,正式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甘孜州郎卡傑唐卡更是繪畫中的佼佼者。

1月6日,文化和旅遊廳公示了50家省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甘孜州郎卡傑唐卡非遺工坊入選。目前,甘孜州郎卡傑唐卡非遺工坊已創辦了民族手工藝技術培訓基地、郎卡傑文化研究院等,初步建立“郎卡傑”超級文化IP雛形。工坊培養了澤仁達吉、白馬澤仁、雍珠洛吾等多位優秀畫師。其中,特級畫師曲久澤仁曾獲“國際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号。

長期以來,甘孜州多措并舉,走出一條傳統文化傳承弘揚發展的新路子,成為甘孜州幹部群衆幹事創業的精神動力。

百村抱團 打造文化産業園區

近年來,甘孜州積極開發各縣境内文旅資源,立足自身優勢,打造文化發展新格局,文化産業呈現新态勢。

1月19日,在德格縣康巴文化中心博覽園的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低窪地四周砌築水溝,挖掘機、推土機、渣土車來回穿梭。

2018年,德格縣以文化助脫貧,投資建設“百村抱團發展”文化旅遊扶貧産業園區——康巴文化中心博覽園。該博覽園是德格縣脫貧奔康的産業支撐項目,是實施“産業富民”戰略的重要抓手。園區着力厚植康巴文化,傳承民族手工藝,打造了獨具德格本土特色的曆史文化産業新标杆。該園區共有10個地塊,占地面積約為910畝,投入資金8.5億元,彙集文化博覽、文化傳承、民俗體驗等多功能于一體。

據博覽園工作人員澤翁貢布介紹,德格縣以抱團取暖的方式組織了102個貧困村,通過小額扶貧貸款将資金投入到博覽園部分房建中。園區建成後将以入股分紅的模式,每年年底給各個村分紅,通過第三産業發展解決當地村民的就業問題,提高村民經濟收益。“建成後的康巴文化中心博覽園可将康巴文化、民族手工藝、南派藏醫文化發展壯大。運營後,可吸納300名以上的貧困人口就業,全縣102個貧困村可實現每個貧困村年分紅5萬元以上。”澤翁貢布說。

甘孜縣也同樣采用抱團取暖發展方式,充分挖掘格薩爾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實施涉及全縣128個貧困村的“飛地”集體經濟實體——格薩爾王城暨百村産業基地。格薩爾王城于2017年6月開建,規劃用地1455畝,總投資約3.3億元,從構思打造,到立項實施,再到開城運營僅用了3年時間,并于2020年5月被評定為國家4A級景區。

格薩爾王城景區服務中心主任紮西尼瑪介紹,自景區開城運營以來,128個單體建築已經全部租賃,為128個貧困村增加了1000餘萬元的直接收入,成為全縣1.5萬餘名貧困人口“攻城拔寨”的有力支撐。

去年12月29日,“2020四川最受網民喜愛的網紅打卡地TOP100”網絡評選中,格薩爾王城成功入選。去年“十一”黃金周,格薩爾王城就累計接待遊客約1萬人次。

冬日暖陽下,行走在格薩爾王城小巷、寨子,特别是珠牡湖旁、森珠達孜王宮内,依然有三五成群的遊客不畏高原嚴寒,在城中漫步、觀景、拍照,欣賞格薩爾王城冬日美景。

保護傳承 講好民族精彩故事

華燈高照的舞台上,演員們身着華麗的服裝,個個神采奕奕。嘹亮的号角聲響起,身穿盔甲、頭插五色彩旗的格薩爾王在射箭高手、兵團統領簇擁下神情威武地走上場……

1月的冬日,一場精彩紛呈的《賽馬稱王》藏戲在色達縣格薩爾演藝中心上演,演繹了嶺國舉行賽馬會,格薩爾一舉奪冠,登上嶺國黃金寶座,征戰四方的傳奇故事。在近兩小時的演出中,魅力十足的節目讓人目不暇接,場下掌聲雷動。

“在去年四川公布的兩批20位四川曆史名人中,格薩爾王是唯一入選的藏族英雄。”色達縣文廣旅局局長擁基拉姆說,“色達是格薩爾藏戲的發祥地,享有‘格薩爾文化藝術之鄉’的美譽。”

色達縣格薩爾藏戲團始建于1980年,演員均來自于當地農牧民。目前藏戲團有26人。高超的演藝和編排技藝使色達格薩爾藏戲團響譽海内外,為打響格薩爾文化品牌做出了較大的貢獻。2019年,色達格薩爾藏戲團參加昆山戲曲百戲盛典,廣受好評。

“當初建立藏戲團,就是為了傳承、發揚、保護格薩爾文化。”擁基拉姆介紹,盡管演員每月隻有1600元的生活補貼,但秉承對藏戲的熱愛,演員們堅持不懈,赴各地參加演出。

在白玉縣,則是以教育手段傳承和保護民族文化。1月20日,走進白玉縣城區第一完全小學,少年宮裡一位正在用彩泥揉捏花瓣的姑娘十分引人注意。小姑娘叫白瑪擁措,從1年級開始參加少年宮仁千繪畫團,5年來一直跟随美術老師仁千學習繪畫、藝術手工等,是繪畫團學習時間最長的學生之一。“目前繪畫團有63個團員,除了學習水彩、烙畫等繪畫技術,傳統藝術做酥油花非常受學生歡迎。”仁千介紹。

白玉縣城區第一完全小學少年宮于2015年啟動建設,積極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非遺文化進校園等活動,共打造了20多個文化社團課程,包括手指鍋莊、藏文書法、藏式剪紙等,全校近2000名學生皆按照興趣愛好,加入社團學習。

白玉縣還成功打造金沙小學“石畫”、蓋玉小學“民間諺語”、阿察小學“彈唱”、燈龍小學“千年卓欽”、河坡小學“民族手工藝”、安孜小學“黑帳篷”舞蹈等特色精品。“我們的目的就是從小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将本地特色文化根植于下一代。”白玉縣城區第一完全小學德育主任鄭青說。(記者 蘭珍)

甘孜縣的非遺文化有哪些(創新傳承讓甘孜非遺文化綻放新活力)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