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作于宋仁宗慶曆六年(1046年),歐陽修于慶曆五年被貶官至滁州。慶曆三年(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诰。範仲淹、韓琦、富弼等人推行“慶曆新政”,歐陽修參與革新,成為革新派幹将,提出改革吏治、軍事、貢舉法等主張,而反對保守的呂夷簡、夏竦之流。
《醉翁亭記》通過對醉翁亭周圍景色及遊樂情景的描繪,委婉地表達了作者遭貶谪後寄情山水的特殊心情。語言散骈兼行,全篇連用21個“也”字,開文賦一種新形式。醉翁亭在今安徽滁州西南七裡。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láng)琊(yá)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chán)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滁: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州; 2、林壑:山林幽谷;尤:格外,特别; 3、蔚然:草木茂盛的樣子; 4、琅琊:山名,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南郊;因東晉元帝司馬睿為琅琊王時曾避亂此山而得名; 5、釀泉:泉清可以釀酒,故稱; 6、峰回路轉:山勢回環,路也跟着拐彎; 7、翼然:像鳥兒展開翅膀的樣子;臨:靠近,指居高面低。
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智仙:僧人的名; 2、太守:漢時稱郡的行政長官,宋改郡為州或府,其長官稱知州或知府,這裡沿用舊稱代指知州;自謂:用自己的名号稱名; 3、少:稍微;辄:就; 4、醉翁:當時作者年僅四十,自号醉翁。其《贈沈遵》詩:我時四十猶強力,自号醉翁聊戲客; 5、“得之”句:領會在心中而寄托在飲酒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fēi)開,雲歸而岩穴暝(míng),晦(huì)明變化者,山間之朝(zhāo)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1、林霏:山林間的霧氣; 2、雲歸:指傍晚時雲霧又歸集山中;暝:昏暗; 3、晦明:指天氣陰晴昏暗; 4、野芳:山野間的花卉,指春季; 5、佳木:嘉樹;繁陰:樹蔭濃密,指夏季; 6、風霜高潔: 即風高霜潔,指秋季; 7、水落而石出:謂水位降落,原先在水中之石又露出水面,指冬季。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後者應,伛(yǔ)偻(lǚ)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1、負者:背負東西的人; 2、伛偻:彎腰曲背,指老者;提攜:以手牽扶着走的孩子; 3、酒冽:酒清而醇; 4、山肴:山間野味;野蔌:野菜; 5、前陳:擺列于前。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zhòng),弈者勝,觥(gōng)籌(chóu)交錯,起坐而喧嘩者,衆賓歡也。蒼顔白發,頹(tuí)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1、絲:弦樂器;竹:管樂器;這句意謂不用管弦助興,自有泉水作聲; 2、射者中:古代飲宴時的一種娛樂活動,即飲者依次以矢(箭)投壺,投中者勝; 3、弈: 下圍棋; 4、觥:酒器;籌:飲酒時用來計勝負的籌碼;這句意謂飲宴時酒杯和酒籌交相錯雜; 5、頹:神情頹靡的樣子,形容醉态。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yì),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已而:過後; 2、陰翳:形容枝葉茂密成陰; 3、鳴聲上下:鳥到處叫;上下:指高處和低處的樹林; 4、太守之樂其樂:意謂太守之樂,是因為滁人和衆賓遊山之樂而樂;其:指衆人; 5、廬陵:古郡名,廬陵郡,宋代稱吉洲,今江西省吉安市,歐陽修先世為廬陵大族。
《醉翁亭記》全文: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láng)琊(yá)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chán)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fēi)開,雲歸而岩穴暝(míng),晦(huì)明變化者,山間之朝(zhāo)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後者應,伛(yǔ)偻(lǚ)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zhòng),弈者勝,觥(gōng)籌(chóu)交錯,起坐而喧嘩者,衆賓歡也。蒼顔白發,頹(tuí)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yì),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清 吳楚材 吳調侯《古文觀止》評:
通篇共用二十一個“也”字,逐層脫卸,逐步頓映,句句是記山水,卻句句是記亭,句句是記太守。似散非散,似排非排,文家之創調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