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健康不打烊#
梨是秋季上市的水果,有多個品種,如雪花梨、鴨梨、京白梨、萊陽梨等。
梨含水量大,一般都在90%以上。每百克梨約含糖10%,主要是果糖。梨還含有較多的果膠和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以及一定量的維生素C、胡蘿蔔素和礦物質鈣、磷、鐵等。
中醫認為,梨性涼,味甘微酸,有清熱降火、生津止渴、養陰潤肺、祛痰止咳的功能。中醫将梨視作滋陰的佳品,古醫書上有“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髒之陰”的論述,傳統中醫常用其治療熱病傷津導緻的口渴、心煩、失音、咽喉腫痛和肺熱所緻的咳嗽、喀血、痰黃粘稠等症。
秋季天氣轉涼,氣候幹燥,人易傷津液,一些人會出現“秋燥綜合症”,表現為皮膚幹澀、鼻幹喉癢、唇燥咽幹,很令人難受。梨含水量大,能滋陰潤燥,故吃梨能緩解燥症。
如若患感冒和支氣管炎、肺炎,特别是發燒者,吃梨作輔助治療,則能促進康複,讓人有清涼舒适的感覺。
從事教師、演員、播音員等工作的人,平素說話多,常吃梨可以收到潤喉護嗓的效果。
梨能促進胃酸分泌,剌激食欲,其含有的蘋果酸等有機酸有助消化的作用。梨中的果膠,能刺激腸道蠕動和促進排便,故有便秘的老人吃梨可以緩解便秘。
梨能清熱瀉火,可緩解高血壓病人頭昏目眩的症狀。梨含有的果糖,對肝病病人,有護肝作用。
梨能護齒,能使牙齒保持潔白。有報告稱,在産梨地區常吃梨的人群,牙齒變黃的人少。
糖尿病人大多都知道,應慎吃水果,這是因為多數種類水果的糖含量都較高。但梨的糖含量在水果中卻不算高,而且,還以果糖為主,人的腸道對果糖的吸收速度較葡萄糖慢,故吃梨後不會使血糖水平驟然出現高峰。所以,糖尿病人在控制全天熱量攝入的前提下,秋季吃水果就該首選梨,可以适量多吃些。
日前,有報導說:韓國科學家的研究發現,梨含有的多酚類生物活性物質,有促進身體排出緻癌物多環芳烴及其代謝物的作用。該報告特别建議,在吃諸如腌菜和燒烤等容易産生緻癌物的食品後,吃一隻梨或喝杯梨汁,有利于抵抗有毒物質的侵害。
中醫将梨與其他食物搭配組成的食療方很多。茲介紹6款,供各位依據征侯作輔助治療時選用。如為輕症,很可能不用吃藥打針,即可促之自愈。
1.百合桂圓梨汁
将梨1隻(約150克)洗淨,去核,切成小塊,與百合25克、桂圓肉10克,一同放入鍋中,加水煮沸後,再加冰糖适量,慢火煮40分鐘。一次服用,能潤肺滋陰,益氣安神。
2.熬梨膏
将梨去核搗爛,除楂取計,在鍋中将梨汁在慢火上熬稠,加入蜂蜜,制成膏。日服三次,每次15毫升許,可治幹咳、咽喉腫疼、失音等症。
3.冰糖炖梨
将梨1隻(約150克),切塊,加冰糖20克,注清水,煮沸後小火煮炖,至梨熟透。吃梨喝湯,每日一劑,早晚分吃,能治慢性咽炎與慢性支氣管炎。教師、演員、歌唱家若常用此法吃梨,能潤喉開音,可收到保養嗓子與聲帶的效果。
4.雪梨芹菜汁
用雪梨與芹菜各半,洗淨後,放在一起榨汁,每日飲一杯,能治顔面痤瘡(俗稱粉刺、青春痘)。
5 .紅糖梨汁
取雪梨一隻洗淨,去核與皮,切成小塊,在榨汁機内榨出梨汁,放入杯中,放入微波爐内,略溫,加入适量紅糖,趁熱飲。紅糖性溫,加入梨汁中,能協調梨的涼性。脾胃虛寒表現較輕的人,若患咽喉疾病而欲吃梨緩解症狀者,可選擇此方。
6.煮梨粥
吃梨粥能防秋燥。做法是:先将梨去核削皮,切成的指頭大的小塊,再在鍋内放入淘過的梗米,一次加足水,放數枚大棗,煮開後,放入切好的梨塊,慢火煮30分鐘,即成。
作為水果,梨可生吃,也可熟吃。一般說,體格健壯,大便不稀的人,以及血壓高和肝陽上亢、有實熱的人,宜吃生梨。老人、體質虛弱的人,以及病人,特别是熱病傷津者,将其煮熟吃,更好。
梨的維生素總體含量不算太高,所以,在一日之内,最好不單獨隻選擇梨吃,還該搭配着吃些其他種類的水果。
梨性寒涼,多吃易傷脾胃。故有脾胃虛寒、大便溏洩和怕冷的人,當慎吃。小兒、有慢性胃炎的人和有痛經或産後的婦女,不宜吃梨。
(圖片取之網絡。作者:劉政;延壽)
劉政 主任醫師。做過臨床醫生。上世紀八十年代留學日本,是我國較早從事現代營養學專家,曾任大連市營養餐工委總營養師,出版專著九部。衷心祝願普天下人,人人幸福安康!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号“營養學教授劉政”,願同各位交流。
#秋季健康不打烊##健康明星計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