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是魯迅筆下的人物,她是小說《祝福》裡的悲劇角色,也是舊時代裡農村女性的縮影,經由命運齒輪的無情碾壓,祥林嫂最終死在一片風雪裡。
1、祥林嫂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和艱辛早年嫁的第一任丈夫,比她小10歲。在一個春天,丈夫不幸死了。這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再嫁是極其不光彩的。因此,祥林嫂沒想過再嫁人。但是婆婆為了給次子娶媳婦,便盯上了祥林嫂,想把她賣掉換錢。祥林嫂聽到風聲,便連夜逃去魯鎮,到魯四老爺家做工。
可後來,婆婆将祥林嫂搶走,逼迫她與賀老六成親。本以為好日子來了,可沒幾年,賀老六便得了傷寒死了。更慘的是,不久後兒子被狼吃掉了。等祥林嫂再次到魯四老爺家做工時,魯四老爺認為祥林嫂連死2任丈夫,是傷風敗俗的女人。從此,祥林嫂不能碰祭品。
另一名幫工柳媽給祥林嫂出了主意,捐門檻讓大家接受你,捐門檻就是找替身,讓門檻被千人踐踏,以此來贖祥林嫂身上不可饒恕的罪行。但實際上,祥林嫂是無罪的,兩任丈夫的死不是她造成的,改嫁也是被迫的,說到底,她隻是個被迫害的無辜女性而已。
祥林嫂糾結一番後,還是照做了,可沒想到捐完門檻,依舊被大家排斥。最後,祥林嫂的情況越來越差,被趕出了魯家,淪落成街頭乞丐。在一個冬天,祥林嫂無聲無息的死去了。
在祥林嫂死後,魯四老爺覺得祥林嫂死得晦氣,“ 不早不遲,偏偏要在這個時候”,短工則淡然回答,“怎麼死的?——還不是窮死的?”。這為祥林嫂的死更增添了悲劇的色彩。
2、祥林嫂的屢次反抗是無效的,因為她深陷根深蒂固的封建迷信的怪圈無法自拔
祥林嫂的3次反抗,體現了底層小人物對命運不公的抗争。
第1次反抗,是祥林嫂得知婆婆想把她賣掉,連夜跑掉了。祥林嫂之所以敢跑掉,并不是因為她真的想掌握自己的命運,而是封建的“從一而終”的思想作祟,她堅信,喪夫就要守寡,否則就是敗壞風俗、為人不齒,這導緻她在根本上是無法擺脫自我悲慘命運的。
第2次反抗,是對于改嫁的抗拒。她抱着求死的決心,一頭撞到香案角上,當場撞出一個大窟窿,隻為了守住自己的“貞節”。可是,衛老婆子說:“太太,我們見得多了:回頭人出嫁,哭喊的也有,說要尋死尋活的也有。”祥林嫂的反抗,在他人看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壓根不會在意。
第3次反抗,是臨死前問出的那句“人死後有沒有魂靈?”。祥林嫂為什麼會這麼問?因為她在喪夫喪子後,将僅剩的希望寄托在捐門檻上,想通過捐門檻能夠坦坦蕩蕩的活着。不料,祥林嫂花費2年的工錢,成功捐了門檻,等待她的不是堂堂正正的生活,而是繼續被人嫌棄,她像一個格格不入的人,在多次的精神重壓下,祥林嫂活成了行屍走肉,連眼神都變得呆滞無神。
祥林嫂死前對鬼神的懷疑,這是局限于個人認知得出的靈魂拷問,因此,她始終不明白,她這一生的悲劇是如何造成的。封建思想的重壓和摧殘,令祥林嫂的抗争是徒勞的,這種思想禁锢,才是促使她死亡的本質推手。
3、祥林嫂的抱怨傾訴,讓悲慘經曆變成了笑料
一提起祥林嫂,不少人會想到那句開頭“我真傻,真的……”,緊接着就是對人訴說阿毛被狼吃掉的不幸遭遇。剛開始,人們會同情她,于是,祥林嫂像被打了雞血般,逢人便喋喋不休地訴說。可她不知道,人們的同情心是有限的,很快就會消耗完。因此,在祥林嫂後來訴說阿毛的慘事時,大家不再關注,反而開始厭惡她。
事實上,無論哪個時代,不分時間地點的、重複性地對人大倒苦水,都是不受歡迎的。這樣的人就是負面情緒的垃圾桶,走到哪兒,都想把消極情緒傳遞開來。更重要的是,抱怨不會改變現狀,還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抱怨讓人聚焦于糟糕的場景,時間一長,整個人就會陷入負面情緒裡,看什麼都不順眼。
心理學上有一個“踢貓效應”,講的是父親在公司受氣,回家對兒子發火,兒子一腳踢在貓身上。這說明壞情緒會被傳染。所以,人們不會喜歡“情緒垃圾桶”,這也是他人排斥祥林嫂的原因之一。
從這一點上來看,祥林嫂的悲劇摻雜着極其濃厚的抱怨色彩。
結語:在祥林嫂這個悲劇人物身上,我們看到了她具有反抗精神,但格局和眼界決定了她的認知,因此,她的下場注定以悲劇收尾。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在封建思想和環境的重壓下,小人物想要跳出命運的禁锢,是很難的。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