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每一個階段都是十分重要的,也十分有紀念意義的,所以古人就根據每個年齡段表現出來的特征,從而賦予了不同的稱謂。這些稱謂更形象、詩意的表現了人們在那個年齡段的特點。
嬰兒
人初生叫嬰兒或嬰孩。
襁褓
不滿周歲稱襁褓。
孩提
2至3歲稱孩提。
髫年
女孩7歲稱髫年。
龆年
男孩8歲稱龆年。
晉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8歲又稱“龆年”。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恒牙,這時叫“龀”,“龆年”或“髫年”。
黃口
10歲以下稱黃口。
黃口,典故名,典出《淮南子》卷十三《氾論訓》。本指雛鳥的嘴,借指兒童。十歲以下兒童皆泛稱為“黃口”。
金钗之年
女孩12歲稱金钗之年。
豆蔻年華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
舞勺之年
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舞勺之年指的是男孩子13——15歲期間.
勺,一種樂舞。
舞象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舞象”是成童的代名詞。《禮記·内則》:“成童,舞象,學射禦。”
豆蔻年華
指少女十三四歲,代指少女的青春年華。
出自杜牧的詩:“娉娉袅袅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及笄之年
指女子滿了15歲。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結婚的年齡。笄:束發用的簪子。古代女子滿15歲結發,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破瓜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也稱作破瓜之年或者破瓜年華
瓜字可以分割成兩個八字,所以舊詩文稱女子十六歲時為“破瓜之年”。
陸遊《無題》詩:“碧玉當年未破瓜,學成歌舞入侯家。”
花信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花信,開花時期。花信年華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也泛指女子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
出處:宋·範成大《元夕後連陰》: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雷。
弱冠之年
男子20歲稱弱冠之年。
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廟中行加冠的禮數,也就是現在的成人禮。冠禮由父親主持,并由指定的貴賓為行冠禮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擁有治人、為國效力、參加祭祀的權力。加冠後,由貴賓向冠者宣讀祝辭,并賜上一個與俊士德行相當的“美”字,希望他成為受人尊敬的貴族。
而立之年
30歲稱而立之年。
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該是人格自立、學識自立、事業自立的年齡。現在成為了一個人三十歲的代稱,用于男性。
《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不惑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通常是指中年人的年紀,現在多形容男子40歲。意思是,人到中年,經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會像青年那樣困惑了。
知命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指50歲。
出處 《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花甲或耳順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花甲:舊時用天幹和地支相互配合作為紀年,六十年為一花甲,亦稱一個甲子。花:形容幹支名号錯綜參差。指六十歲。
耳順,亦稱作耳順之年,耳順的意思聽得進不同的意見或是清楚理解聽到的話。今用耳順或耳順之年指人到了六十歲的年齡。
古稀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古稀之年,指人到70歲的時候。
出 處:唐·杜甫《草堂詩箋》十二《曲江二首》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杖朝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意思是年過八十就可以允許撐着拐杖入朝。
出自《禮記·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鄉,七十杖于國,八十杖于朝。”
耄耋之年
出自曹操《對酒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期頤
百歲之人。
《禮記曲禮》:“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
這是古代對于每個年齡段的主要特征和表象,給予的不同稱謂,用來更好的彰顯這個年齡段人物的心思情懷。
現在的你們,都在什麼年華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