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平原的北部有北山山系,南有秦嶺山系。而西部還有一道天然屏障,那就是隴山山脈。廣義的隴山,就是六盤山。
六盤山是中國最年輕的山脈之一。地處甯夏南部、甘肅東部的黃土高原之上。呈東南--西北走向。南延至陝西省西端寶雞以北。橫貫陝甘甯三省區,即是關中平原的天然屏障,也是關中平原與隴中高原的分界,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嶺,黃河水系的泾河、清水河、葫蘆河均發源于此。
六盤山是近南北走向的狹長山地。山脊海拔超過2500米,最高峰米缸山達2942米。其北側另一高峰亦稱六盤山,達2928米,由平涼至靜甯的公路312國道經過此地。山路曲折險狹,須經六重盤道才能到達頂峰,因此得名。山地東坡陡峭,西坡和緩。
六盤山南段支脈就是關山,又稱小隴山,古稱隴山、又曰隴坻、隴坂、隴首。大緻南北向縱貫甘肅省華亭縣、張家川縣,陝西隴縣、陳倉區境内,成為渭河與泾河-千河的分水嶺。
關山(隴山)為陝、甘兩省重要的天然林區和草場,是黃土高原地區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渭河、泾河衆多支流的發源地,是重要的林牧業基地。
穿越隴山的關隴古道(古稱隴坻大坂道、隴山道)是中國古代陝甘兩地的交通要道、古絲綢之路東段的一部分,是我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陸上紐帶,沿途“五裡一燧,十裡一墩,三十裡一堡,百裡一寨”,是古絲綢之路上建築工藝最高、延續時間最長,保存最完整的古道群。
隴山從甘肅莊浪縣、華亭縣等縣入甘肅省,繞縣東北部逶迤東南,西北起石廟子梁,東南至陝西省隴縣關山梁,全長50公裡。海拔2005米--2659.4米,山脊線均高2350米,最高點為秦家石窪梁。山勢總體東北高西南低,主脊多為山間凹地。東北部至西北部為馬鹿河、湯浴河、樊河、後川河、清水河之發源地。
隴山在甘肅張家川境内的主要山峰有石廟梁(古名卧虎山)、馬場梁、枧桦嶺、黃家坡、貓娃山、沙柳坡(古名隴陽坡)、老虎山、道保石梁、張風台、糜葉子窪、秦家石窪梁、陳家大山等。
在陡崖山之北,以馬鹿河為界分為兩支:西支自糜葉子窪為起點,經黃家山、歪溝梁、王家梁、擔王廟梁、馬家梁、轎頂山、亂山子、雷家梁、墩台梁、田家山、南堡子梁(清水與張家川兩縣交界處)、官嶺背、康家溝梁、黑溝梁、雷家山至陝、甘交界之高漢川梁,全長25公裡。
張家川關山
東支自陳家大山為起點,經杏樹灣梁、岩家山、關山梁、老爺嶺(陝、甘交界處,原系通固關入陝之要道)、沙石鼻梁、旋風嶺、楊家坪、禹家山梁至燈盞窩出縣境,全長25公裡。
由于造山運動,山脊軸部分多為岩石,土層淺薄,為森林、草原植被所覆蓋,覆蓋度在90%以上,居全縣之首位。東北部為山地草甸和灌叢草甸群落,多系天然牧草和雜灌木。
甘肅張家川境内隴山以沙柳坡、石廟梁為基點,從東北走向西南,形成的主要山梁有草川梁、麻山梁、古土梁、李山梁等。
張家川關山
隴山在甘肅華亭縣境内的主要山脈有三鄉山、雙鳳山、皇甫山、朝那山;較小山嶺還有山寨雙疙瘩梁、河西牡丹山、策底關梁和西華仙姑山等。
華亭縣雙鳳山
隴山從陝西隴縣北部入境陝西,縱貫隴縣西部,主脈自山寨中嘴梁起,至上關海龍山地焦坡止,全長32. 8公裡,海拔1500-2748. 6米。中嘴梁、大梁、牛心山、五台山、趙家山等均在2500米以上,最高峰為五台山,海拔2748. 6米。
隴縣牛心山
五台山西南有蓮花台,堍岩嶙峋,林木參天,瑰麗壯觀,因山上有一奇石形似蓮花,故名蓮花台,山上曾建造有廟宇,現僅存遺迹。
隴山在隴縣境分三支:北部支脈千山,西起新集川鎮,蜿蜒火燒寨、溫水、李家河、唐家莊、河北、東風、麻家台等鄉鎮,伸延甘肅省靈台縣及本省千陽縣境;中部支脈大關山,西起固關鎮,東迤曹家灣鎮、天成鎮等鄉鎮;南部支脈小關山,西起關山鎮(店子),西南延迤八渡、東風等地,入陳倉區境内。
隴縣關山山脈
隴山(小隴山)位于隴縣西部,陳倉區西北部與甘肅省交界處。海拔1500~2200米,相對高度500 ~1000米。由西北向東南降低,山脊起伏和緩,緩坡多有殘坡積物覆蓋,為石質或土石山地。植被較好,覆蓋度可達70%以上。小隴山的最高峰稱為關山,位于隴縣西28公裡處。
隴山南部是喇嘛山,位于隴縣西南34公裡處,最高點2441米,為隴山南段高峰之一。
大硯梁位于寶雞陳倉區西北84公裡處,最高點2070米,為隴山南段高峰之一。
老爺嶺
隴縣固關鎮以西的山脈稱大關山,距隴縣縣城45公裡,海拔2240米,為陝甘界山。南北走向,長約50公裡,東西綿亘32.5公裡。群峰密集,山嶺高峻,溝壑深長,林草茂盛,為縣西屏障。其主峰關山梁,海拔2466米,為隴縣境内最高峰。老爺嶺次之,海拔2428米,是進入甘肅省的通道,老爺嶺西有古驿站長甯驿。關山曆為兵家必争之地。
老爺嶺
大關山這一段由西北向東南主要山脈、山峰分别是大嶺、益坪山、蟬耳山、南尖山、高寒川梁、炮石梁(紫錘山)、青石崖、牛心山、朝天嶺等。
大嶺, 為關山一大支脈,南北走向,蜿蜒于關山、天成鎮境内。北從曹家灣鎮的曹家山曲折南下,與關山鎮的熱時慌梁相接,全長約30公裡。主峰大嶺,海拔2025米。
隴縣蟬耳山
益坪山, 在隴縣城西15公裡處,曹家灣鎮益坪村後。海拔1250米。西起金山寺,經米家山、王家灣至益坪,為流渠河入千河之處。
蟬耳山,在天成鎮鐵原村西南,海拔1710米,其山狀似蟬耳得名。山上有明代修建的弦蒲寺。山頂絕險處有廟宇、石洞。山巅峭壁下有風化剝落的白沙岩壁,名“月亮崖”,形似圓鏡,俨如晶明滿月,遠近可見。相傳相公山形似卧牛,牛首直望此崖,故有“兕牛望月”之稱。
南尖山
南尖山,在隴縣城西天成鎮境内。海拔1826米,南北走向。北起天成鎮的善家山,南接關山梁,主峰為尖山,山上有廟宇,古稱中山寺。另有二嶺關、高石山、老爺嶺等名山。
尖山主嶺東側的東北方,山梁綿延至堎底下、東南、牙科、八渡等鄉鎮,為關山二級支脈,主要山峰有大疙瘩,海拔1234米;炮石梁,海拔1644米;轎頂山,海拔1171米。
高寒川
高寒川梁,又稱老爺嶺。在隴縣城西南53公裡處的關山鎮店子村,海拔2125米。地勢高而寒,多丘陵與草原,宜放牧。占為養馬地,現有國營牧場。
炮石梁(紫錘山),在隴縣城南40公裡的八渡鎮境内。海拔1644米。西接高石山,前連朝天嶺。《唐書·地理志》載,吳山縣有紫錘山,即此山。
青石崖
青石崖,在隴縣城南八渡鎮的白鶴坪村南5裡,亦名青陽峽。海拔1527米。滿山皆為青石,松柏茂密,遙望為藍色。
牛心山,在隴縣城東南的八渡鎮大底村境内。西南走向,西與關山相接,距縣城20公裡。海拔1714米,四面石山并峙,因形似牛心而得名。
牛心山
朝天嶺 ,在隴縣城南15公裡處,俗名朝天坡梁。古為通往寶雞的要道,山高坡長,崎岖險峻。梁上有大道,長10公裡,至頂蜿蜒一線,高入雲霄,可觀隴州景色。唐盧照鄰寫有《朝天嶺》一詩。
吳山
隴山南麓東延支脈吳山,位于陳倉區新街鎮廟溝村西,是中國曆史名山,曾有嶽山、千山、吳嶽之稱,是吳帝後裔——太嶽部族與吳回部族發祥之地,也是我國祭祀吳帝、黃帝最早的地方。吳山有17座山峰,高峻清秀。其中以鎮西峰、大貴峰、靈隐峰、望辇峰、會仙峰為群峰之最。另有雷神洞、真人洞、餐霞洞、元鶴巢、鳳凰石、筆架山等諸勝,均極壯麗。山上有曆代遊人摩崖題刻多處。
吳山
隴山是秦人東進中必須翻越的大山,最早的隴山詩歌有《詩經·秦風》中的篇章,其中有《車鄰》、《小戎》、《蒹葭》、《驷驖》四篇是秦人崛起西垂的見證。
關山(隴山)自古為隴右要沖,關中屏障,是古代的軍防重地,也是古代絲綢之路關隴大道的必經之路。
關隴古道,連接着關内八百裡秦川和隴西的天水,曾經車流陣陣,人聲鼎沸,異常輝煌。幾千年來,在這條古道上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秦人的東進,西漢張骞開拓西域,東漢劉秀滅隗嚣,諸葛亮留下空城計,唐玄奘西天取經有傳奇。
隴山
隴山既是一座曆史名山,也是一座文化名山。無數的文學藝術家以此為題,創作了許多偉大的作品。
隴山
張衡的“我所思兮在漢陽,欲往從之隴坂長”;魏晉民歌中的“隴頭流水,流離山下。念吾一身,飄然曠野”;岑參的“上馬帶胡鈎,翩翩度隴頭”;許棠的“隴山高共鳥行齊,瞰險盤空甚蹑梯。雲勢崩騰時向背,水聲嗚咽若東西。風兼雨氣吹人面,石帶冰棱礙馬蹄。此去秦川無别路,隔崖窮谷卻難迷”;李白的“腸斷非關隴頭水。淚下不為雍門琴。旌旗缤紛兩河道。戰鼓驚山欲傾倒”;杜甫的“遲回度隴怯,浩蕩及關愁”;王維的“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白居易的“峽猿亦無意,隴水複何情。為入愁人耳,皆為腸斷聲”;柳永的“隴首雲飛,江邊日晚”;陸遊的“隴頭十月天雨霜,壯士夜挽綠沉槍”;陳子龍的“隴坂迢遙天咫尺,隴樹微茫映沙石”;曹雪芹的“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卧鴛鴦”;王勃的“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等。
《關山行旅圖》,現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五代時期畫家關仝創作的絹本水墨畫《關山行旅圖》,北宋畫家許道甯的《關山密雪圖》都是以關山為藍本所創作,而《關山行旅圖》是我國山水畫發展史上的裡程碑。
《關山密雪圖》,現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漢代樂府橫吹名曲《關山月》,借關山景色抒發兵士久戍不歸的思鄉之情,後世詩人競相以此為題創作出大量的詩篇。原曲已失傳,今天流傳的是以李白的詩為歌詞的同名樂曲。是我國民族樂曲中的瑰寶。
隴山
關中西部的這座山,千百年來,曆史在這裡演繹着興衰榮辱、生死離别。文人墨客在這裡作詩吟唱,使得這裡成為一座散發着詩意的山脈,流淌着詩歌的古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