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盡周折的《如懿傳》終于結束了一次又一次的延播,像那張穿幫的海報預告的那樣“如期”登場。
有了《延禧攻略》的“捷足先登”,《如懿傳》注定是要接受觀衆的比較,在對劇中角色先入為主的印象下,《如懿傳》被觀衆吐槽得“體無完膚”。
即使是在電視劇這樣不被認可的情況下,童瑤飾演的高晞月依然一下子就讓人過目不忘。淡淡的新月眉,清水般的雙目,剛出場站在一衆格格間,如若幽蘭的氣質,即使是董潔也占不了絲毫的優勢。
【出道多年一直被稱為“小章子怡”】
相比于童瑤的作品,一直以來人們能過記住的是她這張像極了章子怡的臉;而比起童瑤這個名字,更加讓人印象深刻的則是“小章子怡”的稱号。
就連章子怡曾經的化妝師和造型師都感歎,兩人太過于相似,甚至一開始都沒有分清楚到底是章子怡還是童瑤。
兩個人有多像呢?看看這些對比圖就知道了,曾經北京電視台某時尚節目還錯把童瑤當成了章子怡。
兩個人确實長得幾乎一模一樣,尤其是側顔更加讓人分不出來。不過,童瑤沒有章子怡眼睛裡的那股韌勁和野心,但多了一些清新和淡泊。
【相似的臉蛋,天差地别的命運】
雖然童瑤有着和章子怡近乎複制黏貼的臉蛋,但卻沒辦法将章子怡的人生也複制粘貼。
兩個人的演藝生涯同樣都開始于17歲那年,一個主演了《星星點燈》,一個出演了《林海雪原》,又都是17歲那年,兩個人都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
這應該是童瑤和章子怡除了容貌以外,最相似的地方了,在17歲那年開啟了自己人生的大門,但門後的風景卻截然不同。
之後,18歲的章子怡遇見了張藝謀,有了《我的父親母親》,成了百花獎最佳女主角;19歲的章子怡又遇見了李安,有了《卧虎藏龍》,一下子讓世界認識了章子怡。
可童謠的17歲比章子怡晚了6年。
2007年,22歲的童瑤才出演了自己的第二部作品,而那個時候的章子怡已經有了《十面埋伏》,有了《藝伎回憶錄》,有了《茉莉花開》,部部都是經典,章子怡也已經是著名的“國際章”。
童瑤就沒有章子怡那麼幸運了,沒有遇見張藝謀、李安,也沒有一部部經典的作品,隻能不斷地演一些不知名的影視劇。
有了光芒萬丈的章子怡在前,初出茅廬的童瑤沒有一鳴驚人的作品,相似的臉蛋不經意間被觀衆發現居然這麼像“國際章”,可也就是茶餘飯後的談資,娛樂報紙上一掃即過的新聞。
【欣賞章子怡,但堅持做自己】
對于大家一直以來的讨論,童瑤早就已經習以為常。童瑤說,長相是爸媽給的,沒有辦法改變。對于大家的讨論,她也不予理會。童瑤想要的一直是做好一名演員,演好每一個角色,交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童瑤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目标,這個目标不應該是别人,而是自己。要超越的那個人永遠是自己,不是别人。她也永遠不會去和别人比較,自己的每一步成長都會用作品來記錄。
對于章子怡的成功,童瑤沒有羨慕,更多的是欣賞。她說“中國很少有演員能做到想她那樣,但我還是會堅持做自己。”
這一次,在《如懿傳》中飾演的高晞月是一位擅長彈奏琵琶,體弱多病,思想簡單的貴妃。高晞月的一生都希望能夠得到皇上的寵愛,但卻被皇後利用,抱憾而終。
這次的角色對于童瑤來說是很大突破。此前童瑤的角色大多是現代角色,這是她第一次挑戰清宮戲。
之前童瑤走的路線也一直是清純的氣質女孩,但這次飾演的高晞月卻是一個反派。
為了演出高晞月從小體弱多病的狀态,本來就已經很清瘦的童瑤在拍攝期間暴瘦8斤,一個星期沒有正經吃過飯,整個人都瘦脫了相。在拍攝之前童瑤還花了大量時間學習曆史和禮儀,還專門找了老師學習琵琶彈奏。
高晞月對于童瑤來說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或許憑借這個角色,童瑤能夠打破之前一直不溫不火的狀态,甚至是一舉甩掉“小章子怡”的标簽,讓觀衆真正的認識童瑤這個演員。
章子怡隻有一個,童瑤也隻有一個。章子怡開挂的人生難以超越,但童瑤一步一腳印的經曆也同樣精彩紛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