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周易與嬰兒

周易與嬰兒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1 11:40:24

周易與嬰兒(乾坤是周易之門戶)1

八卦圖

前人閱讀《周易》,最重視《乾》《坤》兩卦,認為讀懂了這兩卦,便是打通了研探《周易》的門徑。《易傳》中的《文言傳》,就是專門解說《乾》《坤》的意義,也可以看出《文言傳》作者對這兩卦的重視程度。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姚信的話說:“《乾》《坤》為門戶,文說《乾》《坤》,六十二卦皆放(仿照)焉。”這裡直接提出《乾》《坤》兩卦是《周易》的“門戶”。

為什麼說《乾》《坤》是《周易》的門戶呢?原因在于,這兩卦是“純陽”“純陰”之卦,它們的義理、條例貫穿于整個《周易》六十四卦的旨趣中。所以,讀懂這兩卦,其他六十二卦便有所仿照,易于領會。

但是,要真正理解《乾》《坤》為《周易》門戶之所以然,還得結合這兩卦的卦辭、爻辭、《彖傳》《象傳》《文言傳》作深入研析,認真領會這些内容所包含的深刻蘊蓄,才能真正明确其為“門戶”的意義所在。下面對《乾》《坤》兩卦的内容分别作一番解說。

一、《乾》卦的意義

《乾》卦的卦畫作“■”,前文已經介紹過。卦中經傳文字的安排,是先卦辭、爻辭,然後《彖傳》《象傳》《文言傳》。

(一)卦辭

《乾》卦的卦辭是:“乾:元,亨,利,貞。”意思是:“《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諧有利,貞正堅固。”

這是總括《乾》卦的大義。《周易》以《乾》象征“天”,認為“天”體現着“元,亨,利,貞”四種德性,即具有開創萬物并使之亨通、和利、正固的功效;其所以如此,在于“天”的本質元素是沛然剛健的陽氣。這種“陽氣”運行不息,變化無窮,沿春、夏、秋、冬四季而循環往複,制約、主宰着整個大自然。因此,《周易》贊美“天”,事實上即是贊美陽剛之德。

《乾》卦“四德”,對後代文化甚有影響,人們常将這四字作為吉祥的象征來使用,甚至不少人在編排書冊卷次時,也常用“元,亨,利,貞”代表“一,二,三,四”的數序。

(二)爻辭

《乾》卦六爻,均為陽爻,其爻辭如下。

  1. 初九爻辭:“潛龍勿用。”意思是:“巨龍潛伏水中,暫不施展才用。”第一爻是事物的發端,位卑力微,須養精蓄銳,其目的在于進一步發展。因此,所謂“勿用”,實為時機未到,暫行潛藏而已;一旦形勢許可,就要步步進取。
  2. 九二爻辭:“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意思是:“巨龍出現在田間,有利于出現大人物。”九二陽剛漸增,頭角初露,邁開了重要的一步,雖距最後成功尚遠,但居中不偏,已具備成功的内在條件,所以有“大人”之譽。
  3. 九三爻辭:“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意思是:“君子整天健強不已,直到夜間還時時警惕慎行,這樣即使面臨危險也可以免遭咎害。”《乾》卦其他幾爻都稱“龍”,唯九三稱“君子”,這是由于《周易》是“随其事而取象”,即靈活地運用各種象征物表示特定的象征意義。《乾》卦六爻的爻辭中,“龍”為陽剛之物,“君子”為強健之人,從象征角度看,兩者都寓意于剛健不息的氣質。這一爻處下卦之上,未進人上卦,所以必須随時惕懼,勤奮不懈,才能長保“無咎”,漸獲進益。
  4. 九四爻辭:“或躍在淵,無咎。”意思是“(巨龍)或騰躍上進,或退處在淵,必無咎害。”九四已進人上卦,但居于上卦的最低位,與九三一樣為難處多懼之位。所以爻辭強調要審慎抉擇時期,能進則果決奮進,不能進則毅然退卻,這樣才能避災免咎。
  5. 九五爻辭:“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意思是:“巨龍高飛上天,利于出現大人。”九五居上卦之中,是《乾》卦最吉之爻,象征着陽剛元氣發展的最美盛階段,猶如人們的事業獲得最圓滿成功,故舊時代把君主之位稱為“九五之尊”。因此,爻辭中提到的利于出現的“大人”,比九二的“大人”實為更高一個層次。
  6. 上九爻辭:“亢(kàng)龍有悔。”意思是:“巨龍高飛窮極,終将導緻悔恨。”上九處《乾》卦的最高一爻,象征物極必反。此時陽氣發展盛極轉衰,所以爻辭拟取“亢龍”高飛窮極,說明這樣必然遭受挫折而緻悔恨。朱熹曾經對這一爻的意義作出闡釋,說:“當極盛之時,便須慮其‘亢’(即窮竭之意),如此處最是。《易》之大義,大抵于盛滿時緻戒。”(《朱子語類》)這幾句話,确實把此爻的旨趣解說得十分透徹。

從上面所舉《乾》卦六爻爻辭的内容來看,讀者可以看出,它們都是運用譬喻、象征的文辭來揭示“陽剛”之氣的發展由微小到盛極的過程。

  1. 《乾》卦除六爻爻辭之外,還附有一則“用九”爻辭,它說:“用九,見群龍無首,吉。”意思是:“用‘九’數,出現一群巨龍,都不以首領自居,吉祥。”這也是一種譬喻。我們說過,《周易》以“九”代表陽,“用九”便是說明如何發揮陽剛氣質的道理,是對《乾》卦六個陽爻用意的總結,也是對《周易》六十四卦中192個陽爻本旨的概括。這則“用九”爻辭是《乾》卦六爻之後所附的特有之辭,它認為,越是剛健,越是有地位,就越要謙讓而不強為物先,所以爻辭拟象于一群巨龍均不居首領先,正屬此意。王弼《周易注》解釋“用九”說:“以剛健而居人之首,則物之所不與(即不贊成、不合作)”,這是應用了《老子》“後其身而身先”及“貴以賤為本”的觀點,與《易》理頗為符合。

今天,我們的習慣用語中還常用“群龍無首”這一詞,典故就是出自《乾》卦的“用九”爻辭。但現在的意思是指辦事情沒有人領頭,難于進行。這已經不是《周易》的原意了,讀者必須明确這一點。

本來,讀了《乾》卦的卦辭、爻辭及“用九”辭,這一卦的大義就基本可以理解了。但《易傳》中的《彖傳》《象傳》《文言傳》又對《乾》卦作了進一步闡釋,目的是為了幫助讀者加深理解該卦的涵義。所以,我們也對這三類文字稍作簡析。

(三)《彖傳》

前面說過,《彖傳》的體例是解說一卦的卦辭寓義。《乾》卦的《彖傳》,旨在闡述卦辭“元,亨,利,貞”的義理内涵,其中把這四字譬喻成“陽氣”在春、夏、秋、冬四季周而複始的運轉過程,即把“元”看成“春天”陽氣的始生初萌,把“亨”看成“夏天”陽氣的盛長通達,把“利”看成“秋天”陽氣的竭盡利物,把“貞”看成“冬天”陽氣的含藏守正。陽氣如此周流不息,而大自然萬物因之生長不衰。為了更具體地分析,下面引出《乾》卦《彖傳》的原文,并用現代漢語對其進行譯釋,以便讀者對照原文加以理解。

《乾》卦《彖傳》的原文為:“《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成甯。”全文的大意是:“《彖傳》說:偉大啊,開創萬物的(春天)陽氣!萬物依靠它開始産生,它統領着大自然。(夏天)雲朵飄行、霖雨降落,各類事物流布成形。光輝燦爛的太陽反複運轉(帶來秋天),《乾》卦六爻按不同的時位組成,就像陽氣按時乘着六條巨龍駕禦大自然。大自然的運行變化(迎來冬天),萬物各自靜定精神,保全太和元氣,以利于守持正固(等待來年生長)。陽氣周流不息,又統率萬物重新萌生,天下萬方都和美順昌。”

這樣,把《乾》卦《彖傳》的意義理解了,我們再回頭領會卦辭“元,亨,利,貞”的旨趣,顯然就容易多了。

(四)《象傳》

每卦的《象傳》有《大象傳》與《小象傳》之分,前面也已講過。這裡就把《乾》卦的《大象傳》和《小象傳》分開解說。

(1)《乾》卦的《大象傳》。

《乾》卦的《大象傳》作:“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思是:“天的運行剛強勁健;君子因此不停地憤發圖強。”《乾》卦既是拟取“天”為象征,其卦畫是由兩個“乾”組成的,猶如“天”在晝夜不停地運轉。因此,《大象傳》根據《乾》卦的卦象,推衍出“君子”應當效法“天”的健行之象,立身、行事要永遠奮發不止。于是,“自強不息”也就成了激勵人們以剛健精神努力奮進的成語。

(2)《乾》卦的《小象傳》。

《乾》卦的《小象傳》共有十四句,前十二句解說初九至上九這六爻爻辭之義,末兩句解說“用九”爻辭之義。原文作:“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複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用現代漢語譯出,其大意是:“巨龍潛伏在水中而暫不施展才用,說明陽氣初生居位低下;巨龍出現田間,說明九二美德昭著廣施無涯;整天健強振作,說明九三反複行道不使偏差;或騰躍上進、或退處在淵,說明九四審時前進必無咎害;巨龍高飛上天,說明九五大人奮起大展雄才;巨龍高飛窮極将有悔恨,說明上九剛進過甚不久必衰;用九數,說明‘天’的美德不自居首、剛去柔來。”這幾句語言簡約凝練,把《乾》卦的爻辭、“用九”爻辭的意義作了扼要概括,也頗有助于讀者逐爻理解經文。

(五)《文言傳》

我們已經明白,《文言傳)分為兩部分,前部分釋《乾)卦,後部分釋《坤)卦。《乾)卦《文言傳》共含16段,以下分别将之譯成現代漢語逐段展示其大意。

第一段,原文作:“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日:乾,元,亨,利,貞。”這是闡發卦辭“元,亨,利,貞”之義,大意是:“元始,是衆善的尊長;亨通,是美好的會合;有利,是事義的和諧;正固,是辦事的根本。君子用仁心作為本體,可以當人們的尊長;尋求美好的會合,就符合禮;施利于他物,就符合義;堅守正固的節操,就可以辦好事務。君子是施行這四種美德的人,所以說,《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諧有利,貞正堅固。”

第二段,原文作:“初九日‘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日:龍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優則違之,确乎其不可拔,潛龍也。”這是引用孔子的話闡發初九爻辭之義,大意是:“初九爻辭說‘巨龍潛伏水中,暫勿施展才用’,講什麼意思呢?孔子指出:這是譬喻有龍一樣品德而隐居的人。他不被污濁的世俗改變節操,不迷戀于成就功名;逃離這個世俗不感到苦悶,不為世人稱許也不苦悶;稱心的事付諸實施,不稱心的事決不實行,具有堅定不可動搖的意志,這就是潛伏的巨龍。”

第三段,原文作:“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日: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這是引用孔子的話闡發九二爻辭之義,大意是:“九二爻辭說‘巨龍出現田間,利于出現大人’講什麼意思呢?孔子指出:這是譬喻有龍一樣的品德而立身中正的人。他的平凡言論說到做到,他的日常舉動謹慎有節;防止邪惡的言行而保持誠摯,美好的行為偉大而不自誇,道德廣博而能感化天下。《周易》說:巨龍出現田間,利于出現大人,正是說明出現具備君主品德的賢人。”

第四段,原文作:“九三日‘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居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這是引用孔子的話闡發九三爻辭之義,大意是:“九三爻辭說‘君子整天健強振作,直到夜間還時時警惕慎行,這樣即使面臨危險也不遭咎害'。講什麼意思呢?孔子指出:這是譬喻君子要增進美德、營修功業。忠誠信實,就可以增進美德;修飾言辭出于誠摯的感情,就可以積蓄功業。知道進取的目标而努力實現它,這種人可以跟他商讨事物發展的細微征兆;知道終止的時刻而及時終止,這種人可以跟他共同保全事物發展的适宜狀态。像這樣就能居上位而不驕傲,處下位而不憂愁。所以能夠健強振作,随時警惕慎行,即使面臨危險也就不遭咎害了。”

第五段,原文作:“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這是引用孔子的話闡發九四爻辭之義,大意是:“九四爻辭說‘(巨龍)或騰躍上進,或退處在淵,必無咎害’,講什麼意思呢?孔子指出:這是譬喻賢人的上升、下降是不一定的,并非出于邪念;他的進取、引退也是不一定的,并非脫離衆人。君子增益道德而營修功業,是想抓住時機進取,所以必無咎害。”

第六段,原文作:“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日: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這是引用孔子的話闡發九五爻辭之義,大意是:“九五爻辭說“巨龍高飛上天,利于出現大人’,講什麼意思呢?孔子指出:這是譬喻同類的聲音互相感應,同樣的氣息互相求合:水向濕處流,火向幹處燒;景雲随着龍吟而出,谷風随着虎嘯而生;聖人奮起治世萬物顯明可見;依存于天的親近于上,依存于地的親近于下,各以類相從而發揮作用。”

第七段,原文作:“上九日‘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日: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這是引用孔子的話闡發上九爻辭之義,大意是:“上九爻辭說‘巨龍高飛窮極,終将導緻悔恨',講什麼意思呢?孔子指出:這是譬喻某種人尊貴而沒有實位,崇高而管不到百姓,賢明的人居下位而不輔助他,所以一旦輕舉妄動就将導緻悔恨。”

第八段,原文作:“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這是又一次闡釋《乾》卦六則爻辭及“用九”爻辭之義。文中用語簡約,泛引人類的各種社會活動為說。大意是:“巨龍潛伏暫不施展才用,說明地位低下微賤;巨龍出現田間,說明時勢開始舒展;整天健強振作,說明事業正付諸實踐;(巨龍)或騰躍上進、或退處在淵,說明正在自我檢驗;巨龍飛上高天,說明形成最好的政治局面;巨龍高飛窮極将有悔恨,說明物态窮極帶來的災難;天有元始之德而用(陽剛化為陰柔的)‘九’數,說明天下大治是勢所必然。”

第九段,原文作:“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這段是第三次重釋《乾》卦六則爻辭及“用九”爻辭之義。文中用語簡約,泛引自然氣候為說。大意是:“巨龍潛伏暫不施展才用,說明陽氣潛藏未現;巨龍出現田間,說明天下文彩燦爛;整天健強振作,說明陽氣追随時光向前發展;(巨龍)或騰躍上進,或退處在淵,說明天道轉化,出現變革;巨龍飛上高天,說明陽氣旺盛正當天位,具備天的美德;巨龍高飛窮極将有悔恨,說明陽氣随着時節推移而窮盡衰落;天有元始之德而用(陽剛化為陰柔的)‘九’數,這是體現大自然的法則。”

第十段,原文作:“乾元〔亨〕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禦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從本段至第十六段又各以一整段的篇幅回頭重新闡釋《乾》卦的卦辭及六爻爻辭之義。此段釋卦辭“元,亨,利,貞”。大意是:“《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說明天的美德在于首創萬物并使之亨通;和諧有利、貞正堅固,是天所蘊含的本性和内情。天一開始就能用美好的利益來施利天下,卻不說出它所施予的利惠,這是極大的利惠啊!偉大的天啊!剛強勁健、居中守正,通體不雜、純粹至精;《乾》卦六爻的變化,曲盡萬物的發展情景;猶如順着不同時節套上六條巨龍,駕馭着大自然而馳騁;行雲降雨,帶來天下太平。”

第十一段,原文作:“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隐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這是闡釋《乾》卦初九爻辭之義,大意是:“君子把成就道德作為行動的目的,是每天都可以體現出來的行為。初九爻辭所講的‘潛藏',意思是巨龍隐藏不曾露面,行動尚未顯著,所以君子暫時不施展才用。”

第十二段,原文作:“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日: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這是闡釋《乾》卦九二爻辭之義。大意是:“君子靠學習來積累知識,靠發問來辨決疑難,胸懷寬闊而居于适當之位,心存仁愛而施諸一切行為,《周易》說‘巨龍出現田間,利于出現大人’,這種‘大人’具備了當國君的品德。”

第十三段,原文作:“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也。”這是闡釋《乾》卦九三爻辭之義。大意是:“九三是多重陽剛疊成的,居位不正中,上不達于高天,下不立于地面,所以要不斷健強振作,随時保持警惕,這樣即使面臨危險也不緻遭受咎害。”

第十四段,原文作:“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這是闡釋《乾》卦九四爻辭之義。大意是:“九四是多重陽剛疊成的。居位不正中,上不達于高天,下不立于地面,中不處于人境,所以強調‘或’。強調‘或’的意思,就是說明要有所疑慮而多方審度,這樣就可不遭咎害。”

第十五段,原文作:“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這是闡釋《乾》卦九五爻辭之義。大意是:“九五爻辭所說的‘大人’,他的道德像天地一樣複載萬物,他的聖明像日月一樣普照大地,他的施政像四時一樣井然有序,他示人吉兇像鬼神一樣奧妙莫測。他先于天象而行動,天不違背他;後于天象而處事,也能遵循天的變化規律。天尚且不違背他,何況人呢?何況鬼神呢?”

第十六段,原文作:“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這是闡釋《乾》卦上九爻辭之義。大意是:“上九爻辭所說的“高飛窮極’,是說明某種人隻曉得進取而不知及時引退,隻曉得生存而不知終将衰亡,隻曉得獲利而不知所得必失。大概隻有聖人才是明智的吧!深知進取、引退、生存、滅亡的道理,行為不偏失正确途徑的,大概隻有聖人吧!”

從《乾》卦《文言傳》的十六段文辭看,可知此傳對《乾》卦的卦爻辭作了多層次、多角度的解說,将全卦的象征旨趣分析得頗為深透。

根據上面對《乾》卦的卦辭、爻辭、《彖傳》《象傳》《文言傳》的理解,我們可以進一步将該卦的意義總結如下:

作為《周易》六十四卦之首的《乾》卦,以“天”為象征形象,揭示了“陽剛”元素、“強健”氣質的本質作用及其發展變化規律。孔穎達在《周易正義》中曾經設問道:“此既象天,何不謂之‘天’,而謂之‘乾’?”他自答說:天是“定體之名”,乾是“體用之稱”,“天以健為用者,運行不息,應化無窮,此天自然之理。”事實上這是論及《周易》的“象”與“意”的關系。從“象征”的角度分析,《乾》卦的喻旨,正是勉勵人效法“天”的剛健精神,奮發向上,這也是《大象傳》所極力推贊的“君子以自強不息”之旨。卦辭以“元,亨,利,貞”四言,高度概括“天”具有開創萬物,并使之亨通、富利、正固這四方面“功德”,意在表明陽氣是宇宙萬物的“資始”之本。但陽剛之氣的自身發展,又有一定的規律,于是六爻拟取“龍”作為“陽”的象征,從“潛龍”到“亢龍”,層層推進,形象地展示了陽氣萌生、進長、盛壯乃至窮衰消亡的變化過程。其中九五“飛龍在天”,體現陽氣至盛至美的情态;上九“亢龍有悔”,則披露物極必反、陽極生陰的哲理。《周易》的辯證哲學體系,在此鋪下了第一塊基石。

二、《坤》卦的意義

《坤》卦的卦畫,前文已經介紹過。卦中經傳内容的安排,與《乾》卦不同,是先卦辭、《彖傳》《大象傳》,然後是初六爻辭及初六《小象傳》,六二爻辭及六二《小象傳》,六三爻辭及六三《小象傳》,六四交辭及六四《小象傳》,六五爻辭及六五《小象傳》,上六爻辭及上六《小象傳》,“用六”爻辭及“用六”《小象傳》,最後是《坤》卦的《文言傳》。《屯》以下六十二卦的卦爻辭與《彖傳》《大象傳》《小象傳》的排列,均同《坤》卦之例。其所以獨留《乾》卦的内容排列與諸卦異,朱熹認為這是前代編定經傳參合本《周易》的學者留一範式,以示與經傳本相區别。下面依照《坤》卦内容的排列順序逐一解說。

(一)《坤)卦的卦辭及《彖傳》《大象傳》

1.《坤》卦的卦辭

此卦的卦辭是“坤:元,亨,利牝(pn)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意思是:“《坤)卦象征地:元始,亨通,利于像雌馬一樣守持正固。君子有所前往,要是搶先居首必然迷入歧途;要是随從人後就會有人作主,必有利益。往西南将得到友朋,往東北将喪失友朋。安順守持正固可獲吉祥。”

卦辭的含義,可以分為四層理解:第一層,說明《坤》以“地”為象征,“地”配合“天”,也能開創化生萬物,并使之亨通;此時利于像柔順的雌馬一樣守正。這裡我們可以取《乾》卦的卦辭與之比較,《乾》卦卦辭有“元,亨,利,貞”四德,《坤》卦卦辭中也含有這“四德”,這是兩卦的共同之處。但《乾》德以“統天”為本,《坤》德以“順承天”為前提;所以《乾》剛《坤》柔,《乾》健《坤》順,《乾》“四德”的後二德無所限制,《坤》卦“四德”的後二德則限于“利牝馬之貞”,以及後文的“後得主”“安貞吉”等義;這是兩卦“四德”的不同之處。第二層,取“君子”有所前往作譬喻,說明《坤》德在于“柔順”“居後”,搶先為首必“迷”,随後不争則“利”。第三層,又取“西南”“東北”的方位作譬喻,古人認為“西南”為陰方,“東北”為陽方,故指出以“陰”為本之時,凡有所往趨向于陰方必能“得朋”獲助,若趨向于陽方則将“失朋”不利。第四層,總結前三層之義,說明《坤》德以安順守正為吉。從這四層來看,可知《坤》卦卦辭的要旨是集中說明陰柔和順、服從于陽剛的道理,即強調“陰柔”氣質的本質作用。

2.《坤》卦的《彖傳》

《坤》卦《彖傳》的原文是:“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鹹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全文旨在解說此卦的卦辭寓意。譯成現代漢語,其大意是:“美德至極啊,配合天開創萬物的大地!萬物依靠它成長,它順從禀承天的志向。地體深厚而能普載萬物,德性廣合而能久遠無疆;它含育一切使之發揚光大,萬物亨通暢達遍受滋養。雌馬是地面動物,永久馳騁在無邊的大地上,它柔和溫順利于守持正固。君子有所前往,要是搶先居首必然迷入歧途偏失正道,要是随從人後、溫和柔順就能使福慶久長。往西南将得到友朋,可以和朋類共赴遠方;往東北将喪失友朋,但最終也仍有喜慶福祥。安順守時正固的吉祥,正應合大地的美德久遠無疆。”這裡所言“東北喪朋”也仍有“福慶”,是表明隻要長保“坤德”“安順守正”,即使暫時“喪朋”,但最終将獲得“得朋”之吉。

3.《坤》卦的《大象傳》

《坤》卦《大象傳》作:“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思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因此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坤》卦既是拟取“地”為象征,其卦畫是由兩個“坤”組成的,猶如大地平順無涯。因此,《大象傳》根據《坤》卦的卦象,推衍出“君子”應當效法“地”寬厚和順之象,增厚其德以普載萬物。

(二)《坤》初六爻辭及《小象傳》

《坤》初六爻辭作:“履霜,堅冰至。”大意是:“踩上微霜,将迎來堅冰百丈。”這是譬喻初六為陰氣初起之象,必然增積漸盛,猶如微霜預示着“堅冰”将至。

初六《小象傳》解釋該爻爻辭,說:“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緻其道,至堅冰也。”大意是:“踩上微霜将迎來堅冰,說明陰氣已經開始凝積;順沿其中的規律,百丈堅冰必将來至。”

此卦初六既為陰氣始生之象,則必有它的發展趨向。所以朱熹說:“其端其微,而其勢必盛。”(《周易本義》)古諺有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與《坤》初六的義理正相契合。

(三)《坤》六二爻辭及《小象傳》

《坤》六二爻辭作:“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大意是:“正直、端方、宏大,不學習也未必不獲利。”這是從六二居“位”正直不偏,地“體”端方柔靜,其“用”宏大博載三方面來說明爻辭之義,故其“營修”之功自成,雖不假“學習”亦無所不利。

六二《小象傳》解釋該爻爻辭,說:“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大意是:“六二的變動,趨向正直、端方;不學習也沒有什麼不利的,這是地道自然的光大現象。”

此卦六二以陰居陰位,柔順中正,所禀“坤德”十分豐厚。所以《楚辭·遠遊》稱:“屈原履方直之行,不容于世”,即是用“直、方”之德贊美屈原臣道忠正。朱熹指出:“《坤》卦中惟這一爻最純粹。蓋五雖尊位,卻是陽爻(案,指陽位),破了體了;四重陰而不中;三又不正。惟此爻得中正,所以就這說個‘直方大’。”(《朱子語類》)

(四)《坤》六三爻辭及《小象傳》

《坤》六三爻辭作:“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大意是:“蘊含陽剛章美、可以守持正固;或輔助君王的事業,成功不歸己有而謹守臣職至終。”這是說明六三陰居陽位,猶如内含剛美而不輕易發露,故可守“貞”;且“坤”象征“臣道”,故不能以成功歸于自己,應當盡“臣職”至終。程頤《程氏易傳》指出:“為臣之道,當含晦其章美,有善則歸之于君,”“或從上之事,不敢當其成功,惟奉事以守其終耳。”

六三《小象傳》解釋該爻爻辭,說:“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大意是:“蘊含陽剛章美而可以守持正固,說明六三應當根據時機發揮作用;或輔助君王的事業,說明六三的智慧光大恢弘。”《小象傳》以此爻居下卦之上,有為“臣”頗多艱難之象,所以指出必須“智慧光大恢弘”才能守其終。《周易折中》引呂祖謙的話說:“《傳》雲,唯其知之光大,故能含晦。此極有意味。尋常人欲含晦者,多隻去鋤治驕矜,深匿名迹。然逾鋤逾生,逾匿逾露者,蓋不曾去根本上理會自己,知未光大,胸中淺狹,才有一功一善,便無安著處,雖強欲抑遏,終制不住。譬如瓶小水多,雖抑遏固閉,終必泛濫;若瓶大則自不泛濫,都不須閑費力。”這是根據爻辭、《小象傳》推衍出為人處世必須“含晦”,不可揚露驕矜的道理,有助于領會六三的爻義。

(五)《坤》六四爻辭及《小象傳》

《坤》六四爻辭作:“括囊,無咎無譽。”大意是:“束緊囊口,免遭咎害而不求贊譽。”這是說明六四有處位不中之象,其時不利于施用,故以“括囊”譬喻緘口不言、隐居不出。這樣雖不獲贊譽,但也不緻咎害。

六四《小象傳》解釋該爻爻辭,說:“括囊無咎,慎不害也。”大意是:“束緊囊口而免遭咎害,說明六四必須謹慎小心才能不惹禍患。”

此卦六四以陰居陰,有謙退自守、慎而又慎之象,這是處位不利能獲“無咎”的重要條件。所以爻辭以“括囊”為喻,《小象傳》以“慎不害”示戒。

(六)《坤》六五爻辭及《小象傳》

《坤》六五爻辭作:“黃裳,元吉。”大意是:“黃色裙裳,至為吉祥。”這是說明六五以柔居上卦的中位,有品德謙下之象,所以爻辭以居五色之“中”的黃色象征“中道”,以穿在下身的裙裳象征“謙下”,并稱六五有如此美德,必獲至大吉祥。

六五《小象傳》解釋該爻爻辭,說:“黃裳元吉,文在中也。”大意是:“黃色裙裳,至為吉祥,說明六五以溫文之德守持中道。”

此卦六五獲“元吉”,在于居中而能柔和謙下,與《乾》九五陽剛向上正好相反。朱熹說:“這是那居中處下之道。《乾》之九五,自是剛健的道理;《坤》之六五,自是柔順的道理;各随他陰陽,自有一個道理。”(《朱子語類》)

(七)《坤》上六爻辭及《小象傳》

《坤》上六爻辭作:“龍戰于野,其血玄黃。”大意是:“龍在原野上交合,流出青黃交雜的鮮血。”這是說明上六柔居上位,陰氣至盛,有陰極陽來、二氣交合之象,所以爻辭以“龍”喻陽剛之氣,以“龍在原野上交合”喻陰陽和合;又因天色玄(青)地色黃,故又以“流出青黃相雜的鮮血”喻二氣交合之後的情狀。

上六《小象傳》解釋該爻爻辭,說“龍戰于野,其道窮也”。大意是:“龍在原野上交合,說明上六的純陰之道已經發展窮盡。”

此卦上六“龍戰”的象征意義有兩方面:一、陰氣至盛,終究要導緻陽來;二、純陰之“坤道”窮盡,則轉人陰陽交合。所謂“天地生生之德”,就在陰陽矛盾統一中體現出來。可見,此爻明顯反映了《周易》陰陽相推、變易不窮的思想。

(八)《坤》“用六”爻辭及《小象傳》

《坤》“用六”爻辭作:“用六,利永貞。”大意是:“用六數,利于永久守持正固。”這則“用六”辭與《乾》卦的“用九”辭相對見義。我們說過,《周易》以“六”代表陰,“用六”便是說明如何發揮陰柔氣質的道理,是對《坤》卦六個陰爻大意的總結,也是對《周易》六十四卦中192個陰爻内在本旨的概括。“用六”爻辭所言“永久守持正固”,是一種永恒不懈的陽剛氣質,它表明事物雖為陰柔,雖處順從、附屬的地位,也不可喪失剛氣,而必須以“剛健”濟其“柔順”。所以“用六”強調“利永貞”,正是體現“柔中寓剛”的道理。

“用六”爻辭的《小象傳》解釋說:“用六永貞,以大終也。”大意是:“用六數而永久守持正固,說明陰柔應當以返回剛大為歸宿。”如果把《坤》卦“用六”與《乾》卦“用九”再作一番比較,我們可以看到,《乾》卦“用九”稱群龍不以首領自居,是剛而能柔;《坤》卦“用六”稱永久守持正固,是柔而能剛。這兩方面的意義,與《老子》提倡的“剛柔相濟”之旨正相契合。所以,“用九”“用六”,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露了《周易》陰陽辯證的哲理。

(九)《坤》卦的《文言傳》

《坤》卦《文言傳》共含七段,分别闡發《坤》卦的卦辭及六則爻辭的象征意義。以下均将之譯成現代漢語,逐段展示大意:

第一段,原文作:“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這是闡發《坤》卦卦辭之義,大意是:“大地極為柔順但變動時卻顯示出剛強,極為安靜但柔美的品德卻流布四方。随從人後、有人作主于是保持順德久長,包容一切、普載萬物于是煥發無限光芒。大地體現的規律多麼柔順啊!它禀承天的意志沿着四時運行得當。”

第二段,原文作:“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這是闡發初六爻辭之義,大意是:“修積善行的家族,必然留下許多慶祥;累積惡行的家族,必然留下許多禍殃。臣子弑殺君主,兒輩弑殺父親,并非一朝一夕的緣故,作惡的由來是漸萌漸長,是由于君父不曾早日辨清真相。《周易》說:踩上微霜,将迎來堅冰百丈,大概是譬喻陰惡事物的發展往往順沿一定的趨向吧。”

第三段,原文作:“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這是闡發六二爻辭之義,大意是:“正直說明品性純正,端方說明行為适宜。君子恭敬不苟、行為适宜,就能使美德廣布而不孤立。正直、端方、宏大,不學習也未必不獲利,說明美德充沛而一切行為都無須疑慮。”

第四段,原文作:“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這是闡發六三爻辭之義,大意是:“陰柔在下者縱然有美德,隻是含藏不露而用來輔助君王的事業,不敢把成功歸為己有。這是地順天的道理,妻從夫的道理,臣忠君的道理。地順天的道理表明成功不歸己有而要替天效勞、奉事至終。”

第五段,原文作:“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隐。《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這是闡發六四爻辭之義,大意是:“天地運轉變化,草木繁衍旺盛;天地閉塞昏暗,賢人隐退匿迹。《周易》說:束緊囊口,免遭咎害而不求贊譽,大概是譬喻謹慎處世的道理吧。”

第六段,原文作:“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于事業:美之至也!”這是闡發六五爻辭之義,大意是:“君子的美質好比黃色中和、通達文理,他身居正确的位置,才美蘊存在内心,暢流于四肢,發揮于事業:這是最美的美質啊!”

第七段,原文作:“陰疑于陽必戰。為其嫌于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這是闡發上六爻辭之義,大意是:“陰氣凝情于陽氣必然相互交合。作《易》者是怕讀者疑惑于《坤》沒有陽爻,所以在爻辭中稱龍代表陽;又因為陰不曾離失其配偶陽,所以在爻辭中稱血代表陰陽交合。至于血的顔色為青黃相雜,這是說明天地陰陽的血交互混和:天為青色、地為黃色啊。”

從《坤》卦《文言傳》的七段文辭看,可知與《乾》卦《文言傳》一樣,對卦爻辭作了深刻解說,将全卦的象征旨趣分析得頗為透徹。

根據上面對《坤》卦的卦辭、爻辭、《彖傳》《象傳》《文言傳》的理解,我們也可以将該卦的意義總結如下:

《周易》以《坤》卦繼《乾》卦之後,寓有“天尊地卑”“地以承天”的意旨。全卦大義,在于揭示“陰”與“陽”既相對立又相依存的關系。在這對矛盾中,“陰”處于附從的、次要的地位,依順于“陽”而存在、發展。就其卦象看,《坤》以“地”為象征形象,其義主“順”。卦辭強調要像“雌馬”一樣守正,要随從人後、由人作主,要安順守持正固可獲吉祥,均已明示柔順之義。六爻進一步抒發“陰”在附從“陽”的前提下發展變化的規律,其中六二處下守中,六五居尊謙下,六三、六四或“奉君”、或“退處”,皆呈柔順之德;而初六踩上微霜迎來堅冰,上六巨龍在原野交合,兩相對照,又體現了陰氣積微必著,盛極返陽的現象。

上文我們分析了《乾》《坤》兩卦的經傳内容,并歸結了兩卦的基本含義。現在,我們把這兩個純陽、純陰的卦綜合起來理解,則可以看到,兩卦所體現的陰爻陽爻特征,爻位發展規律,剛柔變化情狀,事實上是《周易》六十四卦的通同之例。那麼,細心領會了《乾》《坤》兩卦的内容含義,就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進一步探讨六十四卦經義的要點。再聯系《系辭上傳》說的“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句話,我們又可明白,《周易》一書發端于《乾》《坤》兩卦,流露着貫穿《周易》全書的一種重要觀點:陰陽兩大力量的相互作用,是宇宙間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的源泉。理解了這一點,則前文提出的“《乾》《坤》是《周易》的門戶”的問題就不解自明了。而研讀《周易》六十四卦應當先從《乾》《坤》兩卦入門,也自然會引起讀者足夠的重視。正是鑒于《乾》《坤》為“門戶”這一情實,我們在上文着重講析了這兩卦的内容要義,《屯》以下六十二卦則未之及。意圖是在于:讀者一旦掌握了《乾》《坤》之義,則其餘各卦遂可沿此門徑深人自學,必可漸悟《周易》全書的義理内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