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賈伊·古普塔在《逆齡大腦》中寫道:“在任何年齡都可以改善并擁有一個更好的大腦。通過科學的方法,任何人都能構建更好的大腦,保持大腦敏銳。”
跳出固有的思維框架,升級自己的思維模式,是我們快速成長的捷徑。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鑄就了你今天的樣子,也決定了你未來的結局。
分享8個讓頭腦保持敏銳的思維習慣,讓你擁有更廣闊的格局。
卡羅爾·德韋克把人的思維模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固定型,另一種是成長型。
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對比圖
固定型思維的人,安于現狀不願改變,他們認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
成長型思維的人,擁有積極的心态,相信才智可以後天培養,會不斷努力精進自己。
可見,造成人與人差距的不是天賦,亦不是能力,而是思維模式。
一個人想要持續成長,就要學會将思維模式調整為成長型思維。
當你跳出固定型思維,或許不能馬上解決問題,但至少多了皆有可能的機會。
擁有成長型思維,能最大限度地激發潛能,發揮自身優勢,從而成為更好的自己。
當你重塑自己的思維模式後,就會擁有更持久的競争力,踏上終身成長之路。
作家孫圈圈分享過的故事。
當初她辭職後,沒有選擇單槍匹馬一個人創業,而是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成立了一個公司。
遇到不擅長的領域,她就帶着精通的朋友去把項目談下來,然後再分給公司的其他人做。
孫圈圈說:“一個人的努力和能力很重要,但如果學會借力,就能事半功倍,達到新的高度。”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功,但難免有力不從心時,學會巧借外力,就恰好彌補了自身的不足。
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都是懂得借力而行,實現自我的人。
好風憑借力,送你上青雲。
擁有借力思維的人,懂得揚長避短,博采衆家之長,活成人生的赢家。
馬爾克斯曾寫道:“人生如茶,空杯以對,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裝不完的歡喜和感動。”
空杯思維,即清空自己,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空着的杯子”。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壓力大,往往源于把自己的杯子裝得太滿了。
人生路上,背負太多過往的成就或失敗,反倒會成為阻礙自己奔跑的路障。
想要學習新的事物,就要空杯以對,保持謙卑的心态;
想要獲得新的機遇,就要放空自己,騰出地方來承載。
杯子清空,才能裝入更多的清水;心态放空,才能找到更多的鑰匙。
當我們學會定期清理内存,以空杯思維面對世界,你會看到更遼闊的遠方。
我們曾熟知的“木桶理論”: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它最短的那塊闆子。
于是,很多人拼命彌補自己的“短闆”,但結果卻往往背道而馳。
殊不知,真正能讓一個人脫穎而出的,并不是“短闆”,而是“長闆”。
貝克漢姆曾兩次獲得國際足聯授予的世界足球先生銀球獎。
他曾說,自己的短闆非常明顯,不會左腳傳球,且比大部分進攻型球員速度都要慢很多。
但是,他有非常出色的定位技巧,總能找到一個最佳位置去擊敗對方的後衛。
他經常在結束訓練後,仍留在球場上練習任意球,一練就是幾個小時。
正因為貝克漢姆懂得揚長避短,把優勢發揮到了極緻,他成為了足球史上最偉大的任意球大師之一。
真正厲害的人,早已抛棄了“木桶理論”,具有了“長闆思維”。
與其耗費時間補短闆,不如深耕擅長的事情。
把一件事做到極緻,勝過把一萬件事做得平庸。
你的一技之長,才是你的核心競争力。
當生活的洪流滾滾襲來,你的長闆優勢,将會成為你最牢固的護身铠甲。
有個團隊的負責人,在公司内部推廣一個項目。結果開會讨論方案時,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
她當時既尴尬又憤怒,感到自己勞心勞力,卻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和理解。
但她很快地冷靜了下來,意識到大家提出的意見沒錯,确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後來在會上,她誠懇地說道:“是我的想法還不夠完善,歡迎大家補充。”
結果反響強烈,項目順利推廣。
當聽到不同意見時,就産生排斥心理,拼命找理由反駁,被稱之為“紅燈思維”。
而“綠燈思維”的人,則會用開放的心态去接納,并分析怎麼用它來完善自我。
學會用綠燈思維去傾聽,你聽到的每句批評、每個建議,都有可能成為你獲取靈感的助力,讓自己從中受益。
唯有敞開心門,讓思維亮起“綠燈”的人,才能擁有更多的可能性,人生之路越走越通暢。
所謂寬門,就是簡單模式;所謂窄門,就是硬核模式。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選擇的是寬門,結果越往後走路越窄。
而真正聰明的人會選擇窄門,雖然開始艱難,但越往前走路越寬,越走人越少。
這就是著名的“窄門思維”。
其實,這世上本無捷徑,所有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那些選擇安逸道路的人,到最後會發現已無路可走。
而具有窄門思維的人,敢于涉足荊棘密布的泥濘之路,紮實走好每一步,直到成為頂尖的高手。
一個人成功的秘訣,往往不是機遇和能力,甚至也不是努力,而是他人生方向的選擇。
克裡斯朵夫·李維曾是好萊塢著名影星,他主演的《超人》曾轟動世界。
但不幸的是,因在一場馬術比賽中發生意外,導緻身體高位截癱,讓他再也無法站起來。
他一度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甚至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
在一次旅行途中,他看着峰回路轉的山路,突然頓悟:與其深陷痛苦,不如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做些其他領域的工作。
于是,他開始把重心放在導演和寫作上,用牙咬着筆艱難地書寫。
後來,他首次執導的電影獲得了很高的獎項,新書也登頂暢銷書榜單。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成就大小,取決于他遇到的困難程度,豎在你面前的栅欄越高,你跳得也就越高,這就是“跨欄思維”。
漫漫人生路上,沒有誰可以一直一帆風順,當遭遇挫折時,我們唯有勇敢跨越,才能超越自我。
所謂叠代思維,一言以蔽之,就是在實踐中學習。
當你決定做一件事情,無需等到計劃盡善盡美後才落實,可以一邊行動一邊修正。
在做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和思考,用實踐去強化自己,逐漸靠近預想的目标。
那麼,如何成為一個擁有叠代思維的人呢?
第一,“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無論再複雜的事情,隻要你開始做,就會變得越來越容易。
第二,收集結果反饋,進行改進提升
通過投入盡可能少的成本去驗證所做的事情,并根據反饋的信息進行調整和優化。
第三,循環叠代到最好
叠代是周期性的行為,叠代的目的是下一次比上一次更完善,直到最好。
人生就是一個持續叠代的過程,每一次的改變,都會讓你更靠近期待中的自己。
劉潤在《5分鐘商學院》中說過:“如果你隻是想取得一些小進步,那就改變行為;如果你想取得較大進步,那就必須改變思維。”
不同的思維習慣,影響了一個人看世界的角度,同時也決定了他生活的層次。
拆掉思維裡的牆,打破思維的慣性,人生才能實現躍遷。
願你我都能夠不斷突破自我,擁有更加開闊的眼界,與更好的自己不期而遇。
作者 | 棠唐,生活瑣碎,寫作就是出口。
圖片 | 視覺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