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傳統文化發展與現狀

傳統文化發展與現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6 13:55:22

優秀傳統文化複興大勢所趨,國學培訓機構此起彼伏,各種國學講堂人流如織,少兒讀經班、漢服社團、八雅文化、讀書會、互聯網平台國學内容、電視節目、舞台演出、商業走秀甚至是手機遊戲競相争輝。

誠然這些這些社會實踐具有無可厚非的積極意義,但是能夠把握正确方向的卻少之又少,有些甚至是蹭熱度,撈金的不良商家,更有一知半解披上大褂就敢講課的假大師招搖撞騙。真正的有識之士,有能之士在擁有一腔熱情的同時,必須把握正确的方式和方法,須臾不離黨中央國務院的指導精神。如此才能真正達到傳統文化複興、中華文化自信、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标。

傳統文化發展與現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現狀和誤區)1

“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适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

傳統文化發展與現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現狀和誤區)2

《意見》的五條原則也客觀、科學、明确地給出了指導性方針,而這五條原則是固本立新,既往而開來的,是符合曆史、社會和文化發展規律的:

——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立足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解決現實問題、助推社會發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共建共享,注重文化熏陶和實踐養成,把跨越時空的思想理念、價值标準、審美風範轉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和行為習慣,不斷增強人民群衆的文化參與感、獲得感和認同感,形成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

——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态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揚棄繼承、轉化創新,不複古泥古,不簡單否定,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内涵和現代表達形式,不斷補充、拓展、完善,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适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堅持交流互鑒、開放包容。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取長補短、擇善而從,既不簡單拿來,也不盲目排外,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明成果,積極參與世界文化的對話交流,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

——堅持統籌協調、形成合力。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和市場積極作用,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推動形成有利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制機制和社會環境。

傳統文化發展與現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現狀和誤區)3

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研究,目前傳統文化複興的社會實踐中主要存在八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 拟古仿古,偏離生活。最為典型的是不明規制地随意穿着漢服、不

明所以地存粹讀經教育、 完全仿古的私塾教育、仿古人生活。這些常見的問題主要是組織者缺乏創造性繼承的能力,盲目地崇拜和追求古代文化和生活。他們引領一群人陷入仿古而逃避現實的虛幻世界,不可自拔。更有一些年輕人,還沒有真正明白人生的價值、經曆奮鬥的人生,便因為某些被曲解的拟古思想,成了不欲、不求、不為的“躺平族”。

傳統文化發展與現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現狀和誤區)4

第二、 以偏概全,如入迷途。最為典型的是專修一本經典的國學培訓,包括成人和兒童的培訓。比如被很多人推崇的《弟子規》的培訓活動,讀《論語》、學《莊子》、學《道德經》、《孫子兵法》等等,往往都是針對一本經典進行學習。這個問題的出現主要原因一是組織者本身對國學的整體認知不足,二是學習者普遍的國學基礎教育缺失,沒有全面學習的基礎。而單學一本将直接導緻學習者認知的偏頗,隻能從一個點上去接受一些觀念,很難領悟根本的智慧。再加上教學者經常為了獲得更多學員的追随,去迎合學員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某些具體問題,即所謂的剛需,直接固化地對應經典與具體問題,造成學員思維的局限。

比如,《弟子規》的教學停留在完全按照字面規矩約束孩子,比如《道德經》與商業思維的直接關聯等等,比如《孫子兵法》與商業的直接關聯等等。而經典的真正價值是其蘊含的根本智慧,這個根本智慧可以适應任何工作和生活的場景,隻有掌握了這個根本智慧才能内化成學習者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要想獲得這種根本的智慧,必須正确、系統、全面地學習核心經典。要跳出經典學經典。要聯系現實學經典。一切的文化最終都要服務于人們的生活。

傳統文化發展與現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現狀和誤區)5

第三、 偷換概念,嘩衆取寵。一些投機者,以傳播國學、弘揚比如孝道、

簡樸、勤奮、謙和、善良等傳統道德為噱頭,挑選能夠博人眼球的曆史習俗,或者偷梁換柱、偷換概念,或者以與現代形成強烈反差内容,加上套路式的現場氣氛感染,拉攏學員,謀取利益。據了解一些明顯是曆史糟粕的内容也被某些人拿來弘揚,比如女孩子裹腳就被某些人作為研究項目,并作為女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古代女德的标準用在現代人身上,滑稽至極。

第四、 虛張聲勢,有名無實。一些培訓師出身的人,利用其成熟的培訓心

理學套路,把部分國學概念嫁接在原有的培訓邏輯上。脫掉西裝換上長袍,搖身一變成為大師,用其三寸不爛之舌,套路渴望學習傳統文化而又沒有分辨能力的學員,一步一步走入他們設計好的套路裡。其實質是一種借用國學名義,拉攏人頭的行為,傳統文化隻是他們的畫皮。

傳統文化發展與現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現狀和誤區)6

第五、 死記硬背,不求甚解。即在社會被很多有國學學習覺醒意識的家庭

所接受的讓孩子純粹讀經的方式。這種學習的首要目标是背誦盡量多的内容,孩子一天的學習全部是背誦國學經典。這種學習方式的理論根據是孩子理解力不夠,而記憶力較強,全部背誦以後,在未來的某一天就會自然悟通。而這種學習方式的最大問題時,忽略了孩子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事實,經典是其所要學習的一部分,除此以外,人際交往、接觸自然、接觸社會信息、學習自然科學知識等都是其知識體系不可缺少的部分。一味地背誦經典,讓孩子脫離了現實社會環境,并不利于他們的成長。其外,不求甚解的背誦,隻是臨時的短暫記憶,對于他們來講,那就是一堆亂碼和符号,很快就會忘掉,并沒有什麼實際價值。

第六、 修身養性,别無他用。這個問題主要存在于一部分追求修身養性的

群體。他們學習國學的目的就是收攝心神,滿足于讀書時内心輕松的感覺。他們并沒有追求國學的智慧可以給他們其他的實際價值,帶給社會進步的價值。在他們的觀念裡,國學與當今時代是脫節的、無用的,于個人修行是有用的。

傳統文化發展與現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現狀和誤區)7

第七、 照本宣科。這種學習方式大量存在,教學者通過網絡音視頻、書籍

等載體采用文白對照的方式對國學進行解讀。對于絕大多數學習者來說,學習以後對于現實生活并沒有直接用處,他們或者學而不知,或者知而不行,就是學無所用。

傳統文化發展與現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現狀和誤區)8

第八、 眉毛胡子一把抓。在諸如非遺、民俗、民藝、國學經典等傳承方面,

不加選擇,不論其是否有現實和未來的社會價值,都加以推廣傳承。殊不知,一些明顯已經不适應現代社會,也沒有任何藝術、審美價值、文化傳承價值的内容,被曆史淘汰是自然的選擇。曆史上被淘汰而消失的技術、工藝、國學經典甚至思想很多,他們之所以被淘汰,是社會選擇的結果,他們對後期的社會已經沒有了實用價值。我們研究曆史,就能夠看到,任何被淘汰的,都是于生活生産沒有用的。适者生存,有用才有未來。比如制造石器是一項古老的工藝技術,嚴格來講是絕對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但是它值得去研究和傳承嗎?顯然不值得,因為不可能還有人去用石器,所以這項技術不能創造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就是要被淘汰。

再比如,中國文化史上最大的一次淘汰運動——“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之所以淘汰了百家,而獨尊儒家作為國家之學。因為隻有儒家的博學,才能裝下統治階級所要裝進去的所有統治措施,包括最主要的統一的主流意識形态。隻有儒家的博學,才能承載統治階級對重構經典的需要。而其他思想更傾向個體的修養和思想思辨,不符合統治階層的統治利益。從主流中被淘汰則是一種必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