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和重慶比較?在實踐中總結更多可複制的經驗與制度創新成果,加快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做強中國經濟“第四增長極”,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成都和重慶比較?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在實踐中總結更多可複制的經驗與制度創新成果,加快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做強中國經濟“第四增長極”
複興号動車組行駛在成渝城際鐵路上。圖/新華
文|邬賀铨
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地緣政治局勢處于深度調整狀态,國際社會不穩定性、不确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持續,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推進,國際科技競争愈演愈烈,發展與安全兩大“赤字”不斷凸顯。面對這一趨勢,世界上主要國家都在調整發展戰略,加快數字化轉型以應對不确定性,同時做強區域經濟,發揮城市群引領帶動效應,為經濟包容性複蘇注入新動能。
工業化、城鎮化是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經驗,也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實踐,特大型城市及以其為中心的都市圈已經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和創新要素集聚高地。例如,紐約、東京、巴黎、倫敦等都市圈,普遍以不足5%的國土集聚了所在國20%左右的人口和30%左右的經濟總量。但是,發達國家中心城市都市圈發展也有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如虹吸效應高于輻射效應,拉大了與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的差距。
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城鎮化率從1978年的17.9%增長到2021年的64.7%,GDP(國内生産總值)從全球第11位躍升為全球第2位。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特色是東中西部梯次開放,先行先試形成成熟經驗,再向其他區域複制和擴散,因而陸續形成了一批經濟強市城市群。為了擴大城市群的輻射作用,近年來,中國又陸續啟動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區域發展戰略,以跨行政區域的“增長極”引領周邊地區乃至全國的經濟高質量發展。值得關注的是,無論是發達國家的中心城市都市圈,還是中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均在全球知名城市、經濟發達地區謀篇布局,以實現要素資源疊加的乘數效應。
2020年中國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定位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将這一西部内陸地區城市群提升到國家經濟“第四增長極”的戰略高度。從兩年多的實踐看,通過制度創新、機制創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主要經濟指标總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的位次和比重持續上升,區域協同聯動高質量發展态勢顯著。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位于長江上遊,地處四川盆地,東鄰湘鄂、西通青藏、南連雲貴、北接陝甘,除了重慶和成都兩個國家中心城市,還有宜賓、達州、綿陽、德陽、樂山、泸州、南充等七個區域中心城市。與周邊區域相比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中國西部地區發展水平最高、發展潛力較大的城鎮化區域,也是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和 “一帶一路” 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重慶和成都與北上廣深相比仍有差距,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其他區域中心城市與東部發達地區城市群相比差距更大,面臨人才短缺、要素開發難度較大、重點産業競争力不足等困難。因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承載了以龍頭效應帶動後發地區同步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使命任務,期待創造跨越發展的模式。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中國在社會主義發展新階段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提高到貫徹新發展理念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上來認識和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僅對川渝地區發展有重要帶動作用,而且對中國中西部地區和發展中國家也有示範意義。選擇後發地區的中心城市發力,依托文化同源、要素聯動、産業協同的優勢,通過打破行政區劃限制,推進區域内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釋放市場腹地潛力,打造區域聯動發展的内生動力源,形成可持續的帶動效能,這是促進均衡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之路。
2020年1月召開的中央财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2021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實現地區生産總值73919.2億元,占全國的比重為6.5%,占西部地區的比重為30.8%,同比增長8.5%,經濟增速較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比西部地區平均水平高1.1個百分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呈現經濟恢複穩中向好、引領作用持續增強、産業發展支撐有力、需求引領帶動強勁、協同創新成效顯著和多領域合作縱深推進等特點。
近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研究報告(2022)》(主編:劉洋、方甯)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該報告包括一份主報告和五份專題報告,全景式呈現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頂層設計、戰略布局及經濟發展、社會民生的主要成效,尤其是通過縱向梳理、橫向比較,解讀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地方實踐和成果經驗,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議和工作舉措。這既是對正在進行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的階段性總結,也是對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研究報告(2022)》共築中國經濟第四增長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研究報告(2022)》編委會編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2022年7月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正在進行,偉大的工程展現了廣闊的探索 和創新空間,期待城市管理者和有關智庫機構及專家學者持續深入跟蹤研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實踐中總結更多可複制的經驗與制度創新成果,加快推進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做強中國經濟“第四增長極”,并為國内外類似地區提供更多借鑒和參考。
(作者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研究報告(2022)》編委會顧問、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編輯:王延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