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扯北宋曆史的另一面(11)宋仁宗趙祯時期
宋仁宗趙祯,也是兩宋子嗣不多的皇帝之一。在位四十多年,宋仁宗本職工作幹得不錯,死後廟号為“仁”,說明他挺“仁”,但老天似乎對他不“仁”,讓他自己膝下一直缺人。
宋仁宗做了四十二年皇帝,一共有16個皇後妃子,子嗣也一共生了16個。考慮到宋仁宗42年的在位時間,16個子女的确不多。就這些兒女,還運氣極差。3個兒子,全都夭折,13個女兒,也隻有5個活到成年。感覺宋仁宗是受到了詛咒還是啥的。
古代的講法,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更何況皇帝,生兒子是涉及皇位傳承的大事。
宋仁宗生第一個兒子就有不妙的迹象。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二月,宋真宗駕崩,宋仁宗即帝位,當年13歲。古人結婚早,轉過來的天聖二年就選了後來鬧出廢後幺蛾子的郭氏為皇後。皇帝也遇家暴-宋仁宗和郭皇後的愛恨情仇 此後到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俞德妃才給他生了他的第一個兒子趙昉,而且出生就夭折了。此時的宋仁宗接近30歲 了,考慮到皇帝有如此多的後妃,說明宋仁宗的生兒子的基因真的不強。兩年後宋仁宗的第二個兒子趙昕出生,4歲就死了。又過了兩年,公元1041年第三個兒子趙曦出生,母親是朱才人,但也沒活過兩歲。
此時的宋仁宗也不過30多歲,按說還是青春鼎盛的時候,生下兒子還是可以期待的。然而奇了怪了,此後的宋仁宗子嗣也不興旺,生出來的全是千金。
未雨綢缪,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宋仁宗挑了堂兄濮安懿王趙允讓的第十三子入宮,當年才3歲,賜名為趙宗實,交給曹皇後,作為自己的備份兒子來養。到了寶元二年即公元1039年,仁宗的的第二個兒子趙昕出生,有親的就不要後的了,宋仁宗又把趙宗實退貨給了他親爹。
不想造化弄人,宋仁宗的次子隻活了4歲就沒了,三子趙曦也早夭。一心想生出自己兒子的宋仁宗,一直在努力,卻沒得到任何結果。期間不斷有大臣上書,希望宋仁宗立太子,都因觸動宋仁宗的煩心事而不成:我這沒有親生兒子,立太子立誰家的啊。
公元1056年宋仁宗一度大病,群臣緊張,要求立嗣的呼聲越來越高。範鎮、司馬光、歐陽修、包拯等一幹名臣紛紛勸谏。宋仁宗認為這些官員想借此在後任皇帝那立下擁立之功,不搭理。
到了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此時的宋仁宗已經50好幾了,估摸着自己再有兒子的可能性不大了,于當年八月初四,将趙宗實立為皇子,後改名趙曙。然而面臨天上掉下的餡餅,趙曙反而不接了:稱病,不當皇子。
宋仁宗無子,又隻有你一個養子,傻子也知道,以後的皇位就是你的。但趙曙不是傻子,他有他的顧慮。小時候那次入宮,給他留下了很壞的印象。首先說宋仁宗,沒兒子的時候拿趙曙當備份,有了親生兒子立馬退貨,這個做法就挺不地道,誰知道你會不會再玩一次。其次,年幼的趙曙,估計在宮中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和關愛。從他繼位後跟曹太後、即當年的曹皇後的公開紛争就能看出來。趙曙說曹太後對他無恩,曹太後嫌趙曙人不行,兩宮一度打的不亦樂乎。
古代有個假客套“優良傳統”,比如曹丕拿刀逼着漢獻帝禅位,得到漢獻帝的傳國诏書還得假裝不願接受。一般這種情況都是客氣客氣,虛讓兩下給周邊人看的。趙曙還真不是這樣,上次的陰影太大了。趙曙拖着近一個月不接任命。宋仁宗無奈,宰相韓琦提議找個皇室宗親前去勸說。最後選了趙曙的堂兄弟趙宗谔前去勸說,但是趙曙還是不接受,以至于趙宗谔說到時候會強行把趙曙擱到轎子裡帶回皇宮。這立太子鬧得跟王老五搶親似的。
趙曙的心腹周孟陽明白他的心思,知道趙曙還是不信宋仁宗。不過周孟陽一句道破了趙曙不當太子的一個巨大隐患:“今固辭不拜,假如得請歸藩,遂得燕安無患乎?”意思是說你現在推辭了是可以當個普通皇族,将來其他新皇帝登基,如何看待你,你能善終嗎?趙曙被點醒了,老老實實的進宮面見宋仁宗。即使這樣,趙曙臨走時還告訴自己藩邸的随從說:"謹慎地守好我的屋舍,皇上有了後嗣,我就回來。"
嘉佑七年(1062年)農曆八月初四,趙宗實被立為皇子,八月三十日,趙曙進宮。轉過來的嘉佑八年(1063年)農曆三月,宋仁宗就駕崩了。宰相韓琦讀宋仁宗遺诏,趙曙在東殿接見文武百官,正式繼位成了宋英宗。
多年的養子熬成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