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的臨床特征有哪些?學習《傷寒論》有一個很大的争議,每一個學習者都必須面對的,那就是所謂的傷寒與溫病之間的關系,是否是沒有溫病,或者說傷寒包括了溫病,如果傷寒包括了溫病,那麼治療溫病的方劑又在哪裡?為什麼仲景時代沒有溫病,或者說後世的溫病怎麼那麼多?,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傷寒的臨床特征有哪些?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學習《傷寒論》有一個很大的争議,每一個學習者都必須面對的,那就是所謂的傷寒與溫病之間的關系,是否是沒有溫病,或者說傷寒包括了溫病,如果傷寒包括了溫病,那麼治療溫病的方劑又在哪裡?為什麼仲景時代沒有溫病,或者說後世的溫病怎麼那麼多?
筆者研究生畢業的論文就是寫《傷寒論》方在溫病中的運用,那個時候認為傷寒論中的方已經包括了後世治療溫病的方法,但是具體的方劑還有一定的差異,多少年過去了,這篇論文的觀點雖然有值得優化的地方,不過還是認為傷寒之中有了溫病之法,但是不一定有溫病之方。
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
熱病有很多,其實外感性疾病有熱病,内傷性疾病也有熱病,這些熱病都是與傷寒類似的疾病,從傷寒論中治療傷寒、中風、溫病等思路來說,《傷寒論》中包括了溫病,包括了所有的熱病的治療,其中溫病的方法被省略了。
省略的可能有兩種,一是張仲景本人也不知道溫病的具體方劑,或者說溫病本來就是沒法治愈的;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溫病的治療其實也在六經之中,不過我傾向于第一種。
從臨床來看,溫病,傷寒,暑病自然是有區别的,而且區别還很大,其實如果我們不武斷的認為《傷寒例》是僞造的,那麼可以通過《傷寒例》來窺探傷寒的一斑,“陰陽大論雲: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冷冽,此則四時正氣之序也。冬時嚴寒,萬類深藏,君子固密,則不傷于寒。觸冒之者,乃名傷寒耳。其傷于四時之氣,皆能為病。以傷寒為毒者,以其最成殺厲之氣也。中而即病者,名曰傷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膚,至春變為溫病,至夏變為暑病。暑病者,熱極重于溫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溫熱病,皆由冬時觸寒所緻,非時行之氣也。凡時行者,春時應暖,而複大寒;夏時應大熱,而反大涼;秋時應涼,而反大熱;冬時應寒,而反大溫。此非其時而有其氣,是以一歲之中,長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則時行之氣也。”
這段話之中,其實已經交代了所謂的傷寒,溫病,暑病,時興之氣等的區别,隻是我們一直以來認為《傷寒例》是王叔和附加上去的,不是原本的内容。從《内經》的角度來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傷寒論》叫做傷寒,而不是溫病;同樣從《傷寒例》“以傷寒為毒者,以其最成殺厲之氣也”,也可以作為《傷寒論》的命名原因。
《傷寒例》所述内容當屬仲景所寫,隻不過這種寫法是總結性的寫法,所以後世認為這個有點絕對那就認為是僞作,有點太過分。通常來說,冬天傷寒多,春天瘟病多,夏天熱病多,這是沒有疑問的,但也不是絕對的,所以有常,有非常。
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其所苦各不同。
在《難經》中對傷寒就有了定義,這個定義我相信張仲景也是知道的,但是“中風之脈,陽浮而滑,陰濡而弱;濕溫之脈,陽濡而弱,陰小而急;傷寒之脈,陰陽俱盛而緊澀;熱病之脈,陰陽俱浮,浮之而滑,沉之散澀;溫病之脈,行在諸經,不知何經之動也,各随其經所在而取之”,隻有溫病是沒有明确脈象的,所以溫病的治療法則也是模糊的,散在各經之中。
《傷寒論》中認為“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但是具體的脈象是什麼,仲景也沒有給出明确的答案。筆者在碩士論文中曾經指出,這個方就是調胃承氣湯,并給出了一定的理由,當然溫病的脈象為什麼難以分别,主要還是因為溫病其實就是脾胃疾病,脾胃疾病的脈象有的時候是正常的。以此。
李東垣,及後世的吳又可的治療溫病的方法其實也是在這個前提下發展起來的,具體的内容大家可以參照筆者的論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