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阿壩州文化遺産展覽

阿壩州文化遺産展覽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8-16 03:21:54
四川阿壩:高原民族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

新華網

6月18日,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城關小學内,羌族多聲部民歌興趣小組的學生們跟着老師一起跳羌族舞蹈《古折拿吧》。

阿壩州文化遺産展覽(高原民族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1

6月11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古爾溝鎮丘地村村民在編織傳統腰帶。丘地村在2005年整體搬遷後,實現水電、畜牧、旅遊産業齊頭并進,2019年成功創建3A級景區,村民人均純收入達24780元。 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阿壩州文化遺産展覽(高原民族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2

6月13日,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壤巴拉非遺傳習創業園内,學員們在繪制唐卡。壤巴拉非遺傳習創業園内進駐有唐卡、梵樂、藏醫藥、藏香、雕刻、布貼唐卡、裁縫等傳習單位,當地及附近村民在這裡可以免費學習非遺項目的制作技藝,學成後留在這裡創作作品,每個月可獲得數千元固定收入以及作品銷售提成。 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阿壩州文化遺産展覽(高原民族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3

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的壤巴拉非遺傳習創業園,村民學加在制作藏香(6月13日攝)。學加曾是貧困戶,來到這裡學習并制作藏香後,每個月能有3000元收入。壤巴拉非遺傳習創業園内進駐有唐卡、梵樂、藏醫藥、藏香、雕刻、布貼唐卡、裁縫等傳習單位,當地及附近村民在這裡可以免費學習非遺項目的制作技藝,學成後留在這裡創作作品,每個月可獲得數千元固定收入以及作品銷售提成。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阿壩州文化遺産展覽(高原民族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4

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的棒托石刻公園,石刻傳習所所長班瑪羅爾吾(左)在指導一名學員學習石刻技法(6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阿壩州文化遺産展覽(高原民族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5

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的諾爾央牦牛絨編制傳習所,當地村民麥州帶着5個月大的女兒在這裡用傳統技法手工制作牦牛絨制品(6月17日攝)。麥州曾是低保戶,來到這裡工作後每個月能賺3000多元。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阿壩州文化遺産展覽(高原民族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6

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當地村民參加中國古羌城開城儀式表演(6月22日攝)。中國古羌城景區集羌文化傳承保護、休閑體驗、科普教育等于一體,吸納貧困戶、低保戶等400餘人在景區就業,人均年收入達到2萬餘元。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阿壩州文化遺産展覽(高原民族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7

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當地村民參加中國古羌城開城儀式表演間隙制作羌繡制品(6月22日攝)。中國古羌城景區集羌文化傳承保護、休閑體驗、科普教育等于一體,吸納貧困戶、低保戶等400餘人在景區就業,人均年收入達到2萬餘元。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阿壩州文化遺産展覽(高原民族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8

6月14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壩縣“蓮寶葉則”演藝公司演職人員在表演傳統曲種《折嘎》。折嘎是古老的曲種,如今被搬上舞台,并在演唱中加入了傳遞吉祥、贊頌新人新事新風尚的内容。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阿壩州文化遺産展覽(高原民族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9

6月14日,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壩縣民族寄宿制小學内的少年宮裡,孩子們學習用傳統樂器曼陀鈴進行彈唱。 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阿壩州文化遺産展覽(高原民族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10

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壩縣民族寄宿制小學的鄉村少年宮,尕爾瑪老師指導學生練習藏文書法(6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阿壩州文化遺産展覽(高原民族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11

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的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習中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羌繡傳承人李興秀(右)指導村民胡春蓮制作羌繡作品(6月22日攝)。胡春蓮曾因病緻貧,來到這裡學習羌繡技藝并工作後,每個月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阿壩州文化遺産展覽(高原民族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