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最重要的一頓飯就是年夜飯。在除夕這條,人們會早早的給房子除塵貼對聯等,做好這些後,便開始準備年夜飯的食物。
我國南北方年夜飯食物大有不同,北方逢年過節會吃餃子,南方逢年過節就是雞鴨魚。到底年夜飯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它是怎麼來的? 年夜飯菜的寓意是什麼?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年夜飯的來曆。
除夕晚上的家宴俗稱年夜飯,也叫團圓飯。這時家庭成員要盡可能地齊全,許多遠在外地的家庭成員也總要在年夜飯之前趕回家中,因此這頓年夜飯又稱“團年”。
我國早在漢代就有除夕吃團圓飯的習俗。舊時,由于生活水平較低,平時做不到飲食豐厚,隻有到了過年時才能改善一下,因此對年夜飯的質量和内容要求較高,飯菜要盡可能豐富,一是為了解饞,二是這種充實感預示着來年的豐衣足食。
關于年夜飯來曆的傳說流傳着不少有趣的傳說故事。其中,流傳的比較廣泛的,是一則關于人們齊心協力共同抵禦“年”的故事。
相傳古時候,有一種頭如獅子身如壯牛的兇惡怪獸,到了冬天山中的食物稀少了,便要跑出山來闖進村子,見人傷人,見畜傷畜。因此一到冬天,人人驚恐,村村不安。大夥兒隻得搬到遠遠的地方去逃避“年”的傷害。時間長了,人們發現“年”雖兇猛,卻也害怕三樣東西:一是鮮紅的顔色,二是明亮的火光,三是巨大的聲響。于是大家商量,隻要家家都具備這三樣東西,“年”就一定不敢進村了。
到了冬天,兇惡的“年”快要出山進村侵擾了,村裡的人相互約定,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挂上用紅色塗抹的大木闆,門口燒着旺旺的火堆,夜裡大家都不睡覺,在家裡敲敲打打,到處發出巨大的聲響。
夜深了,“年”竄到村口,隻見處處紅色,處處光亮,兼之巨響遍傳,十分害怕,趕快掉頭躲進山裡,從此不再出來危害村民和牲口了。第二天清早,全村的人聚在一起,為驅逐兇獸獲得的勝利互相祝賀道喜。這是一個多麼不易得來的日子!
每到冬天,人們總是忘不了往年防禦“年”進村侵襲的日子,家家戶戶照樣挂上紅色木闆,點着火堆,通宵敲敲打打,第二天便也相互道喜,歡慶平安。這樣代代相傳,“過年”的習俗就形成了,為了慶祝過年,過年吃年夜飯的習俗也就流傳下來了。
在古代,人們認為年夜飯還有逐疫、驅邪、健身的作用。因此,年夜飯的特點是全家大團圓的宴會,無論男女老幼都要參加,為了這個團圓,外出的家人或子女都要趕在除夕前返回家來,如果沒能及時趕回來,餐桌上要給未歸人留一個空位,擺一雙筷,表示全家團聚。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在古代的中國,一些監獄官員甚至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團年飯"對古代中國人是何等的重要。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阖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一年一次的團圓飯充分的表現出中華民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
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叙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而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借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來表達感激之情。
事實上随着時代的進步,這種古老的傳統也面臨着嚴峻的挑戰,衆多迫于生活壓力不得不選擇過年不回家這也使年夜飯成為了空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