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天目釉茶盞和建盞的區别

天目釉茶盞和建盞的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5 23:10:59

台盞,又稱“台琖(音‘盞’ )”,元人散曲裡也稱呼其為“玉台”,原是酒盞與酒台子的合稱,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一種高級酒具,因其制作精美,傳世較少,又曾用作祭祀祖先神靈和區别官員官階的重器,顧為藏家所真愛。

《遼史・禮志二》中有載:“宣徽使揖,皇帝鞠躬再拜。陪位者皆再拜,翰林使執台琖以進,皇帝再拜。”……“大使進前跪,捧台琖進奠酒三。”

台盞和注子、溫碗以及經瓶(即梅瓶)是五代至兩宋時期普遍流行的酒具組合形式。即先将儲存在經瓶中的酒倒入注子中,借助溫碗内的熱水加溫,然後再斟在台盞中飲用。南唐禦用宮廷畫師顧闳中所作的《韓熙載夜宴圖》與宋徽宗趙佶所作的《文會圖》中均有描繪這種注子溫碗以及台盞配合使用的情形。

天目釉茶盞和建盞的區别(台盞容易混淆的是茶盞)1

南唐 顧闳中—《韓熙載夜宴圖》第一部分“聽樂”之局部

宋徽宗趙佶—《文會圖》之局部

這兩幅唐宋繪畫中所描繪之台盞均台下有高腳,台心凸起如一倒扣的小盞以承台,盞亦作高圈足,安放于承台之上。

天目釉茶盞和建盞的區别(台盞容易混淆的是茶盞)2

台盞

揚之水先生在《奢華之色》中寫到:“‘台盞’原是酒盞與酒台子的合成,它是酒器中的一種固定組合。酒台子便是承托酒盞之盤,不過盤心突起如一倒扣的小盞以為承台,因此得名。宋人稱水仙花為‘金盞銀台’,便是由此類酒器而來。”

台盞,或作台琖,元人散曲裡也呼為“玉台”,如北京故宮博物院即藏有宋瑪瑙台盞。台盞起源于托盞,因托盤有高腳,上面中央有小圓座,整體呈台狀而稱盞台,托盞的托盤則為盤碟狀,下無高足,上亦無圓座,所以台盞可視為托盞的進化形态。

天目釉茶盞和建盞的區别(台盞容易混淆的是茶盞)3

台盞

台盞是一種高級酒具,不能與普通的托盞、盞托混為一談,如《遼史·禮志》有重要儀式中貴族“執台盞進酒”的記載,《元史·輿服志》将台盞定為區别官員官階的器皿之一,對其使用規格作了限制(參考靳青萬《論台盞的鑒定與收藏》,《收藏家》2001年第10期)。根據出土或傳世的實物來看,瓷質台盞大都制作精美考究,宋汝窯、鈞窯、定窯、耀州窯、湖田窯,包括高麗秘色等各大名窯均燒制過台盞,量少而精。

天目釉茶盞和建盞的區别(台盞容易混淆的是茶盞)4

北宋(960-1127) 白釉花口台盞一套

台盞和注子、溫碗以及經瓶(即梅瓶)是五代兩宋普遍流行的酒具組合形式。即先将儲存在經瓶中的酒倒入注子,借助溫碗内的熱水加溫,然後再斟在台盞中引用。南唐禦用畫師顧闳中《韓熙載夜宴圖》,取材于唐十八學士夜宴典故的宋佚名《夜宴圖》,宋徽宗趙佶《文會圖》等畫作裡均有這種注子溫碗以及台盞配合使用的情形。墓葬窖藏出土的例子也很多,如1981年北京八寶山遼統和十三年(公元995年)韓佚墓有越窯青瓷注子溫碗及台盞成套出土(參見黃繡純《遼韓佚墓出土越窯青瓷》,《收藏家》2006年第9期);1993年四川彭州市西大街宋代金銀器窖藏有數套銀經瓶、銀台盞、銀注子、銀溫碗出土。金銀器酒具器形可與陶瓷器互證,尤其台盞造型,基本一緻。

天目釉茶盞和建盞的區别(台盞容易混淆的是茶盞)5

南宋(1127-1279) 青白釉葵花形台盞一套

與台盞容易混淆的是茶盞。那麼如何區分台盞和茶盞?其實很簡單,盞托托面凸起如一台子的均為酒具,上面配較為小巧的高足盞子,且盞子一般作凹凸有緻如瓜棱的花瓣狀。茶盞又怎麼認定?茶盞托形制與台盞托基本一緻,但其托面中間是空的,呈碗狀,可以把茶碗放在中心空的凹處。宋代的茶碗多為鬥笠形,而且茶碗底足都很小,單獨一件鬥笠碗,往往看起來輕薄有餘,穩重不足,配上盞托才能理解此種造型設計。唐代的金銀器中就可見到這類盞托,但是唐代金銀器多為茶具盞托,酒具少見。

天目釉茶盞和建盞的區别(台盞容易混淆的是茶盞)6

茶盞

天目釉茶盞和建盞的區别(台盞容易混淆的是茶盞)7

茶盞

茶盞是飲茶的用具。現代人多稱茶杯或茶盞。它的基本器型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比飯碗小,比酒杯大。今存于國内的宋代茶盞的品種有兔毫盞、油滴盞、曜變盞、鹧鸪斑。

蘇東坡的名句"從來佳茗似佳人",典型地代表了唐宋及以後的文人墨客,将品茶作為精神享受的明顯傾向。茶盞在唐以前就已有記載,《博雅》說:"盞杯子"宋代時開始有"茶杯"之名。陸遊就曾寫過:“藤杖有時緣石瞪,風爐随處置茶杯”的詩句。現代人多稱茶杯或茶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