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告訴你,我國目前已經有100萬人失去了肛門,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10 萬例的速度增長,他們都是靠“人造口”排便生活,你會不會很驚訝?
人造口手術示意
而造成這個“人造口”手術發生的罪魁禍首就是【腸癌】。
37歲的劉先生,剛剛經曆了第三個化療周期,身體異常虛弱。一年前,他就出現了便血、腹瀉等症狀,一直覺得是痔瘡,沒有大礙,也壓根不相信自己會得癌症。結果三個月實在太痛了,前去醫院一查:三期直腸癌!
因為腫瘤離肛門很近,單獨切除腫瘤已經不行,必須連肛門也一起切掉。然後在肚子上開一個口,把腸子引出來,接一個塑料的袋子,這輩子就隻能這樣排便!
大部分人忽視的【救命檢查】像老劉這樣的情況,在臨床上十分常見。造成“人造口”的腸癌,年新發病例42.92萬,死亡病例28.14萬。
就是說:每1分鐘就有一人新患腸癌,每2分鐘就有一人死于腸癌。而且患者也越來越年輕化,最小的腸癌患者竟然隻有21歲。
絕大部分直腸癌,在前期沒有明顯症狀,延誤了發現和治療的最佳時機。目前我國每年新發的結直腸癌患者中,超過85%已經到了中晚期,隻有10-15%是可以徹底治愈的早期癌變。
為什麼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家不重視腸癌早篩!或者不願意接受腸癌早篩!
大腸癌的發展往往是很多年的慢性累積病變,多由腸道息肉或腺瘤發展而來,所以通過早期篩查處理腸道息肉或腺瘤能有效減少腸癌的發生,并且早期腸癌的治療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現有的最主要大腸癌篩查手段是結直腸内鏡檢查,能夠有效的發現大腸息肉、大腸腺瘤、大腸腫瘤等病變,對于高風險人群建議每年檢查一次腸鏡。
腸癌高風險人群主要有:家族大腸癌史人群、大腸息肉患者、大腸慢性炎症患者、家族大腸癌或大腸慢性炎症史人群、慢性闌尾炎患者、慢性膽囊炎患者、闌尾切除人群、膽囊切除人群、50歲以上合并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人群。
40歲以上人群建議進行一次腸鏡檢查如無異常可5年後再行檢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