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多個城市黨政“一把手”下館子、泡書店、逛商場……還有多地政府印發紅頭文件,倡議幹部和職工帶頭消費,有的甚至連續3個月暫停單位的食堂午餐,改點外賣。
據了解,這些舉動意在幫助餐飲等行業企業,也為了鼓勵消費信心,恢複社會正常生活生産。對此,有專家分析,領導幹部帶頭消費可以亮明政府的态度,給受疫情影響企業吃下“定心丸”,但如果想幫助企業真正走出困境,仍需用好減稅降費、提供免息貸款等經濟手段。
3月9日,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視察完夫子廟景區,來到已恢複堂食的南京大牌檔,點了鴨血粉絲等小吃。
3月10日,南京市秦淮區專門發出紅頭文件,倡議機關幹部要帶頭“吃喝”,還倡議區領導每周到商貿、餐飲等“最低消費”100元。
3月11日晚,南京市市長韓立明走訪考察大衆書局新城市廣場店,買了兩本書——《南京傳》和《浮生六記》。
海南省儋州市委書記袁光平早在2月18日就前往商場喝冷飲,并對美食“念念不忘”,于3月1日、3月8日又去了兩次。“我再買4隻雞、4箱地瓜、20斤紅米、1箱南瓜……”據媒體報道,3月1日下午,袁光平還在商場的扶貧農産品體驗館購買扶貧産品。
不僅如此,儋州市政府還倡議市直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學校、醫院除外)飯堂從2月24日起暫停營業3個月,各相關單位以團購方式向餐飲企業訂購午餐給幹部職工。
據海南日報報道,食堂關門之後,從2月24日至3月2日的8天時間,儋州全市62個部門約1720名機關幹部職工總共花了17.188萬元點外賣,“以實際行動幫助餐飲等中小企業和商戶渡過難關複業”。
除了南京和儋州,還有蘇州、濟南、福州、株洲等不少城市的黨政“一把手”都喜歡在此時帶頭下館子、逛商場,品嘗當地特色美食。
南京市秦淮區政府發布的倡議表示,這樣做的目的是“助力企業共渡難關,并通過這種帶頭行為引導和帶動市民恢複消費信心。”
官員們的賣力“帶貨”,對商家能起到多大的幫助?
“市長來了後客流量增加還談不上可觀,但确實還是有影響的。”南京市大衆書局新城廣場店的店長朱逸璇告訴南都記者,自從11日市長在店裡選購了《南京傳》和《浮生六記》後,會有顧客因為市長買了這兩本書,就想過來看一看或者購買。
他稱,書店目前的營業狀況仍然比較低迷,平均客流量約為疫情前的四分之一。“周中全天隻有十幾個顧客,周末會稍好一點,今天客流量有明顯的增多。”從銷售額來看,僅有以往的三成左右。“從二月下旬複工到現在也差不多一個月了,但很難達到以前的水平。”
據朱逸璇介紹,書店已享受到所在商場提供的優惠政策,免去了2月份的房租。“不管是經濟上的房租減免,還是市長本人親自到店購書這種舉動,對我們店都很有幫助。”在他看來,免租可以減緩經營成本的壓力,而市長購書則體現了他對南京實體書店行業的關心和扶持,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帶動文化行業的複蘇。
3月13日,湖南省株洲市長陽衛國來到天元區濱江北路魚湯泡飯餐館吃飯。在店長盧丹看來,市長的舉動一方面是對飯店防護措施的認可,會讓疫情期間還不敢出門的人膽子大一點;另一方面也對消費者和店員們有着鼓勁的作用。
盧丹對南都記者表示,市長前來吃飯的影響甚至比經濟支持更加長遠,因為有利于打出飯店的招牌。“今天有位客人還說,是因為看了市長的消息特意趕來的。”
如何看待政府印發紅頭文件倡議領導幹部和職工帶頭消費,各方對此有不同看法。
由最高人民檢察院主管,檢察日報社主辦的正義網評論,政府下發紅頭文件支持某個行業的方式一直都存在,隻是對象不同而已。比如,上個世紀90年代國企改革期間,政府就發文大力鼓勵員工持股;近期為助力脫貧攻堅,财政部、國務院扶貧辦、供銷合作總社三部門聯合發文,鼓勵大家購買貧困地區的農産品。哪裡有困難,就盡量給出合理政策,幫渡難關,都屬于應急之策。
但也有網友認為,官員為餐廳企業“站台”出招,幫助餐飲企業等中小企業走出困境,還是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
還有市民擔心起不到效果,“我去不去餐館和官員去不去關系不是很大。”
北京大學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也認為,實際上領導幹部帶頭消費的行為對于商家還不夠“解渴”,單靠倡議也沒有做到對症下藥。真正幫助商家還是要靠經濟手段,如減稅降費、提供免息貸款等資金支持。
南都記者關注到,除了中央出台的針對企業的扶持政策,大部分省(市、區)也出台了本地的政策。如江蘇對中小企業發布了22條政策措施,從減負、強貸、穩就業等多個方面來給予支持。南京推出了10條促進中小微企業穩定發展措施,共撥款30多億,幫扶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在莊德水看來,領導幹部帶頭下館子,最重要的作用是向社會釋放兩個信号:一方面是當地的疫情形勢樂觀,防控到位,市民可以逐步恢複正常的消費;另一方面對受疫情沖擊較大的餐飲業等行業的商戶表明态度,政府關注問題,并正在解決問題,給他們吃下“定心丸”。
南都記者林方舟 實習生韓佳良 發自北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