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出自唐朝張旭《山中留客》。釋義:即使是天氣晴好,沒有下雨,山中的水氣一樣會打濕衣服。
張旭,唐朝著名書法家。在常熟做縣尉時,一位曹姓老人來告狀,張旭一看狀紙,是很小的一件事情,沒有必要向上級彙報,驚動領導了,就在自己職權範圍内,給老頭寫了一紙判決書。
幾天後,老人又來告狀,張旭一看狀紙,又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張旭火了,問老人是不是無理取鬧!老人一看張旭火了,隻能實話實說,自己并不是為了告狀,而是看您在判決書上寫的書法妙不可言,自己愛好書法,因此想多得一些。
張旭見是同道中人,很高興,就與老人攀談起來,談話間得知老人也寫的一手好字,家中還珍藏有遺墨精品,此後,二人惺惺相惜,成為了好友,他們相互切磋,相互學習,使張旭的書法技藝更上一籌。
張旭在喜好書法的同時,還很喜歡山中的美景,在山中建了一座小屋,一日,張旭邀老人到山中小屋,賞景、飲茶、談論書法。一會兒,幾片陰雨籠罩,老人看看外面,遺憾的說:“山中景色雖美,但是要下雨了,我要回去了,改日再來。”張旭看看外面,見群山朦胧,草木間籠罩着一片水氣,就對老人說:“此時此刻,山中更有一番不一樣的景色,雖然天上有一片陰雨,但是這雨下不下得來還要另當别論,更何況,你看看你的衣襟,現在沒有下雨,這山中的水氣不也濕了你的衣裳嗎?”
老人低頭一看,果然褲腳、衣袖已被山中的水氣潮濕了,笑道:“你說的有道理,我不走了,如果真的下起雨來,你這山中的小屋就要留客了。”
拓展閱讀
盛唐時期出現了衆多書法大家,張旭的書法别具一格,以草書出名,被譽為“草聖”。
傳說張旭寫字的時候經常喝的伶仃大醉,然後狂呼奔走,風起雲湧,落筆成書。據說他甚至把頭發蘸上墨汁,用頭發來書寫。
後人論及唐人書法,對鷗、虞、褚、顔、柳、素等均有褒貶,唯獨對張旭贊美有加。
盛唐時期,人們把張旭的草書、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術,合稱“盛唐三絕”。
---------2017.3.16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