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馬克思辯證法中簡單部分

馬克思辯證法中簡單部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1 05:29:34

第四條、這個事物中的内 在矛盾的傾向(和方面)。

第五條、事物(現象等等 )是對立面的總和與統一。

第九條、不僅是對立面的統一,而且是每個規定、質、特征、方 、特性向每個他者(向自己 的對立面)的轉化。

第六條 這些對立面、矛 盾的趨向等等的鬥争或展開。

馬克思辯證法中簡單部分(列甯辯證法要素中的對立統一規律)1

這四條說明了對立統一規律的内容。這四條包含了這樣一些思想: (1)一切事物中都存在着内在矛盾;(2) 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于一個統一體中;(3)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4)矛盾雙方的鬥争引起矛盾的展開或發展。

列甯在第三條中指明事物的運動是自己運動,有着内在的源泉, 而第四條則指明運動的内在源泉就是事物的内在矛盾。自己運動的思 想和内在矛盾的思想是密切不可分的。

内在矛盾的思想是黑格爾的一個合理思想,列甯在許多地方都摘 錄了黑格爾的這一思想,并對它進行了唯物主義的改造。列甯所摘錄 的黑格爾的一些話:“差别的内在的發生”,“内在的否定性”,“一 切事物在其自身中都是矛盾的”, ...指的都是内在矛盾。第四條正是列甯提出的對這一思想的唯物主義的表述,後來在《談談辯證法問 題》中列甯又作了這樣的表述:“統一物之分為兩個部分”,并用科學 事實作了論證。

馬克思辯證法中簡單部分(列甯辯證法要素中的對立統一規律)2

形而上學否認矛盾存在,最多承認外部的對立,而對于内部矛盾則死不承認。列甯曾經摘引黑格爾嘲笑形而上學取消矛盾的一段話: “通常對事物所抱的溫情态度,隻關心如何使事物不自相矛盾,卻常常 忘記,這種辦法是解決不了矛盾的 。”

列甯在這一段話之後加上批語:“這種諷刺真妙!(庸俗之輩)對自然界和曆史‘抱溫情态度’, 就是企圖從自然界和曆史中清除矛盾和鬥争....列甯所說的庸俗之輩就是指第二國際修正主義者,他們竭力掩蓋當時的社會矛盾,企圖調和階級矛盾。他們對内主張無産階級和資産階級共同“保衛祖國”, 對外主張帝國主義各國“放棄”争奪殖民地的戰争政策,組織起來, 共同剝削世界,實現沒有帝國主義戰争的“超帝國主義”政策。

第五、九條合起來說明對立面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關于這個 問題,列甯有一個著名論斷:“辯證法是一種學說,它研究對立面怎樣才能夠同一,是怎樣(怎樣成為)同一的——在什麼條件下它們是同 一的、是相互轉化的,——為什麼人的頭腦不應該把這些對立面當作 僵死的、凝固的東西,而應該當作活生生的、有條件的、活動的、互相轉化的東西。”

馬克思辯證法中簡單部分(列甯辯證法要素中的對立統一規律)3

列甯在《哲學筆記》裡曾摘錄了黑格爾的一些話來說明對立面的相互依存:“有許多極平凡的例子,如上和下、左和右、 父親和兒子等等以至無窮,其中每個規定都包含着對立面。上就是非下,上的規定在于它不是下,有上就是因為有下,反過來也是一樣; 在每一個規定中包含着它的對立面。...同時每一個規定所以存在隻是由于它同另一方發生關系。它們的存在是統一的存在...黑格爾談到連續性和非連續性的相互依存時說:“這兩個規定,如果單獨來 看,沒有一個是真的,隻有二者的統一才是真的。”

列甯認為這是 “真正的辯證法”。列甯用黑格爾的這些話說明,客觀事物中相互對立、排斥的雙方,各以對方的存在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相互依存于 一個統一體中,矛盾雙方的性質和特點由雙方相互規定。列甯指出, 并非任何兩個事物或方面都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依存是有條件的。

第九條指出,對立面不僅是相互依存的,而且是相互轉化的。對立面相互轉化的觀點是辯證法的一個極端重要的觀點。所謂發展,就是向對立面的轉化,即從舊事物向新事物的轉化,沒有轉化就沒有發展。在《哲學筆記》中,列甯經常談到轉化。他曾指出:“一般說來, 辯證法就在于否定第一個論點,用第二個論點去代替它(就在于前者轉化為後者,在于指出前者和後者之間的聯系等等)。”

馬克思辯證法中簡單部分(列甯辯證法要素中的對立統一規律)4

因在這裡,第 一個論點代表舊事物,第二個論點代表新事物,轉化就是舊事物讓位于新事物。第九條指出了轉化的複雜情況。不僅存在着舊事物向新事物的轉化,而且存在着一個事物的某個特征、規定等向這個特征、規定的他者(即對立面)的轉化。當然,舊事物向着新事物的轉化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特征、規定等向新的特征、規定的轉化。

然而某些特征規定向新的特征、規定的轉化卻不一定意味着整個事物的轉化。所以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向社會主義的轉化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特征規定如生産力、生産關系、政權、意識形态、社會道德、風俗習慣等等方面的轉化;而在1919年以後的舊中國,某些方面雖已發生轉化 (如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黨的成立及壯大、紅色政權的出現、人民軍隊的産生等等),但整個中國暫時仍然是舊中國。列甯還曾指出,對立面的相互轉化是有條件的,不是任意的,當條件不具備時就不能實現轉化。

形而上學否認對立面的同一性,而詭辯論則主觀地應用同一性, 玩弄和歪曲同一性。列甯指出:“概念的全面的、普遍的靈活性,達到 了對立面同一的靈活性,——這就是實質所在。主觀地運用的這種靈活性=折衷主義與詭辯。客觀地運用的靈活性,即反映物質過程的全面性及其統一的靈活性,就是辯證法,就是世界的永恒發展的正确反映。”

列甯這裡所說的主觀的運用就是不管客觀條件而随意地主觀主義地玩弄和歪曲對立面的同一性,而客觀的運用則是如實地反映客觀存在着的對立面的同一性,弄清楚同一性的條件。列甯的這些話不僅概括了哲學史的發展,也總結了當時反修鬥争的經驗。

第二國際修正主義者關于戰争性質的謬論就是由于主觀地運用對立面同一的靈活性 而陷入折衷主義和詭辯論的活标本。前面我們已經談到過考茨基之流在戰争性質問題上的詭辯,他們脫離實際條件而侈談從帝國主義戰争到民族戰争的轉化,他們也是在戰争性質問題上大搞折衷主義,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既具有帝國主義性質,又具有民族性質,對于統治階級來說是帝國主義性質的,對于人民群衆來說又是民族性質的。

對于這種不分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的折衷主義,列甯曾進行了無情的駁斥, 指出:“在這次戰争中具有民族因素的隻有塞爾維亞反對奧地利的戰 争”,但是,“馬克思的辯證法是最新的科學進化論,它正是不容許對事物作孤立的即片面的、歪曲的考察。塞奧戰争的民族因素對全歐的戰争是沒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重要意義的”。列甯進一步指出,在紛繁複雜的現實中必須掌握其“根本的主流”,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 “根本的主流”就是帝國主義政策。

矛盾的雙方之間不僅有同一性,而且有鬥争性。如果對立隻有相互依存而無鬥争,就不會有矛盾的發展,也不會有對立面的相互轉化 列甯在第六條中就指明了矛盾的鬥争性這一方面。列甯說對立面的 “鬥争或展開”,就是把鬥争了解為矛盾的展開,沒有鬥争,矛盾就不 能展開,即不能發展、不能解決,新事物就不能代替舊事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