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學習一字之差有什麼影響

學習一字之差有什麼影響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20 07:53:43

許多教育工作者都承認學習有三種境界:苦學、樂學和會學。苦與樂,解決的是學習是否愉快的問題,會學,解決的是學習方法是否正确的問題;而志學,解決的是學習方向和目标的問題。要想使自己的學習活動行穩緻遠、持之以恒取得一定的成就,還是要志學——為了自己的目标而學習。

孔子回憶自己的學習經曆永記于心的,就是是志學體驗。

孔聖人,到了70歲,進入古稀之年,回顧自己不斷追求的一生,說了一段影響深遠的經典之語,後收錄在《論語·為政》之中: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傳統譯文為:“我十五歲開始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超過規矩。”

《論語·為政》包括24章,内容涉及孔子謀官、從政、牧民、學習、修養等各個方面的見解和思想,應該是論語的精華,其借鑒意義理應非常重大,可傳統譯文非常表面化,幾乎成了豆腐賬。

70歲的智者孔子,與弟子回望自己一生走過的艱辛曆程,應該是認真總結得失,提供寶貴的經驗與教訓才對,哪能如譯文那樣淺顯而少有借鑒意義呢?

我們以“吾十有五而志于學”為例,共同探讨一下,怎樣翻譯才更通情達理,又能得到有益的啟示。盡管會望文生義,難免有失偏頗和主觀臆斷,但畢竟可能更具借鑒意義。

大家幾乎都承認,聖人應該是非常聰明的先知先覺者,那怎麼會到十五歲才知道立志而學呢?如果是真的那樣,那立志學習的東西和領域,一定不會是平常貴族子弟所學的文字、算數、天文、地理、琴棋書畫等等一般生存知識與技能。

那他立志要學的可能是什麼呢?

孔子一生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以克己複禮為政治信仰,能肩負起如此遠大志向的學問,在當時就應該是《周禮》。

這樣看來,孔子說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就應該翻譯成:我十五歲立志研學《周禮》,而到三十歲就确立了自己學說的完整思想體系。

這樣翻譯,就明确警示弟子,學習與建功立業,一定要在青少年時代就明确自己志向,到了30歲,就應該成就一番事業。

如此,孔子也就有資格成為弟子們自悟,自律,自立,志學的榜樣,這就對弟子們非常有警示教育意義:要成就一件大事情,一定要堅持幹它十年或一生。

回憶自己的人生曆程,就很羞于見人。記得我是到了十六歲中學時代,受到農活艱苦的強烈刺激,才立志為了走出農村逃避艱苦勞作而勤奮學習的。

對照着榜樣孔聖人,想想學習動力問題,自己的深刻感觸是:

觸及自己靈魂的學習動機,才是立志不懈努力學好的真正動力。用明确的學習目标,牢牢牽引着自己,将被動學習的過程變成自主追求的行動,這個道理對教育孩子或許會有一定的啟發。

學習一字之差有什麼影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