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關雲長令人感動的事件

關雲長令人感動的事件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04 12:17:42

關雲長令人感動的事件(從陳子昂說到關雲長)1

文:向尚瞰(讀史專欄作者)

陳子昂(約公元659~700)初唐著名詩人,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縣)人。唐睿宗文明元年(684)進士,官至右拾遺,後世稱為陳拾遺。

陳子昂論詩标榜漢魏風骨,反對齊梁绮靡文風,所作詩歌以三十八首《感遇詩》最為傑出,詩風質樸渾厚,杜甫稱贊他:“有才繼騷雅,哲匠不比肩。”韓愈稱贊他:“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高度肯定他在唐詩發展上的功績。

他有一首《登幽州台歌》短詩: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

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這首詩在藝術表現上也很出色。上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

别看他成年後的“才繼騷雅”、“文章高蹈”,年輕時還是個浪蕩子弟。

陳子昂幼年時,就随父親來到京城長安。由于家境很好,父母過于嬌慣,他十幾歲還不愛讀書,每天不是帶着朋友出城打獵,就是四處找人鬥雞賭錢。後來,父母也看不下去了,一再勸他除掉惡習,潛心攻讀,可陳子昂根本聽不進去。

但是,有一天,陳子昂路過一處書塾,無意中聽得老師講:“一個人享受榮譽或是蒙受恥辱,完全決定于他本人的品德。好人自然享受榮譽,壞人自然蒙受恥辱。一個人放任自流,行為傲慢,身上有邪惡污穢的東西,就無法受人尊敬。作為一個君子,要博學,還要用學來的道理經常對照檢查自己。”

又說:“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看到别人能做一番大事業,你也許會很羨慕,但你哪裡知道,人家是下了一番苦功的呢!不經過努力想得到學問,就象緣木求魚一樣……。”

這番話對陳子昂觸動很大,覺得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過于荒唐,非痛改不可。回家後,面對父母承認過錯,慨然立志,謝絕舊友,一改惡習。刻苦讀書,深鑽經史,終于成為了一位學涉百家的詩人與文學家。

鄒韬奮說過:“自覺心是進步之母”。做人之道,最大的優點就是要有改正過失和錯誤的自覺心。自覺心越高,純粹的靈魂就會容不得半點雜質,發現過錯,就會後悔莫及,既能知過,更會痛改。

有句成語叫“痛改前非”,指的就是在自覺心的驅動下,對自己的錯誤有切膚的痛感,能下棄舊圖新的最大決心,像陳子昂那樣,對父母痛哭流淚,表示改過的決心,又迅速行動,謝絕舊友,一改惡習,折節讀書。

知過痛改,要身體力行确非易事。有些人有了缺點、錯誤,往往把它視為小事一樁,毫不在意;有的則原諒自己,認為就這麼一點問題,沒什麼大不了;等而下之,有人甚至喜歡文過飾非,仿佛一說過失就會有損自己的形象,不是一味掩飾,就是百般推卸,當人家一旦提出批評,還要火冒三丈。這種人,不但不是知過痛改,而是諱疾忌醫,這樣的下場自然是不妙的。

俗話說 “小洞不補,大洞吃苦”,有錯不知改進,就會鑄成大錯。《三國演義》裡的關羽關雲長,“剛而自矜”是他性格的重大缺陷,到了晚年發展越來越厲害。

關羽鎮荊州時,年齡大緻在48歲左右,失荊州時,已經到了白發蒼蒼的花甲之年,實際上巳經從年富力強,逐漸變為力不從心了。可這時的他還在重溫“撥襄陽郡”、“戰龐令明”、“水淹七軍”的故事,還在自我欣賞“千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将”的感覺。這時的他,還在對兒子說“矢石交攻之際,千槍萬刃之中,匹馬縱橫,如入無人之境。豈憂江東群鼠乎!”

呂蒙、陸狲都看透了關羽的毛病。設置了一系列的連環計,加速了關羽的頭腦膨脹,才導緻了他的最後的大意失荊州,兵敗身死。

由此可知,有錯不改,後果是何其的嚴重!

知錯改過,前程看好;有錯不改,鑄成大錯。前有陳子昂,後有關雲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