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全國第一例非血緣的造血幹細胞捐獻在華山醫院實現。23年後的今天,來自金山區的曾德才成為上海市紅十字造血幹細胞捐獻第424例捐獻者,在華山醫院實現采集,同時他也是中華骨髓庫第80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2015年,從事衛生醫務工作的曾德才加入了中華骨髓庫。在去年底得知自己和病患配型成功後,他毫不猶豫地同意了捐獻。
入院準備捐獻那天,适逢曾德才45周歲的生日,他說:“冥冥中注定,這是一份生命的禮物,我的承諾,他的希望,我們一定都會加油的。”
據了解,造血幹細胞捐獻是通過血液體外循環的方式采集志願者的造血幹細胞,經移植至血液病患者體内幫助患者重建造血系統和免疫系統,以達到挽救其生命,是一項造福血液病患者的崇高的人道主義事業。
全國第一例非血緣的造血幹細胞捐獻于1996年在華山醫院實現,華山醫院目前為中華骨髓庫在上海地區的指定移植和采集醫院之一。
截止目前,已累計265萬人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已有76269名患者通過資料庫進行配型檢索。
上海自90年代初期開展造血幹細胞非親屬捐獻項目至今,累計在庫志願者超過了16萬人。目前18-45周歲的适齡青年人都可以提供自己的樣本加入資料庫,等待有需要的病患配型,并在檢測合格後實現捐獻。、
以白血病患者為例,在患者化療後骨髓緩解期(也就是白血病細胞基本殺淨時),用劑量很大的化療藥(或者再加上放療)盡可能地全部消除白血病細胞,同時抑制病人的免疫功能及骨髓功能,然後将造血幹細胞從靜脈輸到病人體内,并給予預防感染、輸用紅細胞、輸用血小闆等支持治療,等待患者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
(1)收集骨髓:用細針從供者胯部穿進骨頭中抽取骨髓,這些骨髓中含豐富的幹細胞,将這些骨髓貯存起來。采集前給供者麻醉藥物應用,整個采集過程供者處于麻醉狀态下,不會感到痛苦。目前這種方法已基本不采用。
(2)采集外周血幹細胞:外周血中也存在幹細胞,但數量相對較少,需要用一些藥物如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來增加外周血中幹細胞的數量。當幹細胞數量足夠多後,就可以通過機器進行采集,在一側肢體靜脈中将血液抽出來,血液通過機器後,幹細胞被分離出來,而其餘血液通過另一側肢體的靜脈回輸給供者。采集到的幹細胞也将被收集儲存起來。外周血造血幹細胞采集是相當安全的,使用的是一次性管道,不會造成任何感染。
造血幹細胞采集非常安全,不會影響供者身體健康。正常人骨髓總量約為 3000 克,移植時隻需 10 克,相當于采集幹細胞 10 毫升。在采集時,從一處靜脈引出血,通過機器把需要的細胞提取出來用于移植,不需要的成分再“送”回供者的體内。
由于造血幹細胞能夠自我複制,捐贈造血幹細胞後人體将在短時間内恢複原有的造血細胞數量。所以,供者不會感到任何不适,對供者很安全。
很多疾病都可以通過造血幹細胞移植來治療,比如:
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期、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血液系統非惡性腫瘤:再生障礙性貧血、範可尼貧血、地中海貧血、鐮狀細胞貧血、骨髓纖維化、重型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無巨核細胞性血小闆減少症。
其它實體瘤:乳腺癌、卵巢癌、睾丸癌、神經母細胞瘤、小細胞肺癌等。
免疫系統疾病: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症、嚴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造血幹細胞移植可以用來治療很多疾病,移植的方法也有不同的類型,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移植方法,移植後的疾病的治愈情況也有所不同。
以白血病為例,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可以治愈白血病,但是對于危險程度比較高的白血病患者,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隻能延長患者生命,并不能從根本上治愈疾病。
所以即便同樣是白血病,病情不一樣,選擇移植的方式也不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