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常聽老一輩說我們山西面食是個龐大的系統,能做到365天頓頓不重樣。
我有點質疑長輩是不是在吹牛,怎麼做到這麼多種?
1 從面粉到面團
“我們首先吃的是面本身,其次才是澆頭”
就說最有名的刀削面,山西刀削面不是指某一碗特定口味的面,而是一種形狀和口感。
必須得是一塊用溫涼水現和到軟硬适中的面團,醒發到表面光滑。
再經過專業的削面師傅(是一門技術活~)用削面刀這種工具,快速削入沸水中煮熟。
最終成固定的兩邊薄中間厚的寬長條形狀、口感爽滑有韌勁的面食——刀削面。
|刀削面
然後才進入到别地兒正常吃面的環節,根據自己喜歡,選擇是直接加澆頭拌面,還是加臊子做湯面,加鹵汁是鹵面,經過炒制就成炒面。
|過油肉炒刀削面
從面粉到面團的過程中,任何一個量變都可能會讓面團質地改變,然後刀削面就不再是刀削面!
①
和面的水溫高了
面團會變軟,不能削成型,煮熟後口感變得軟滑不韌,隻能改用擀面杖擀開後做揪片或菱形面、小開條等。
揪片就是手工揪成方片,薄厚不勻,吃起來一片一片的,帶些粘糯。
|揪片
而菱形面是把面團擀到更薄一點,再用菜刀快切成菱形狀,制作工具的改變引發面本身的口感變化,這個面吃起來薄又爽口。
|菱形面
小開條隻要擀開一點面團,再切成粗條,像拉面一樣一條條拉開進煮鍋裡。
這個面吃起來筋韌滑口,嚼一嚼還能吃到純粹的碳水的清甜。
|小開條
②
和面的水量少了
面團會發硬,更适合做成手擀面和刀撥面。
手擀面先擀後切,水沸騰再煮,面條有一定的醒發時間,煮出來的口感柔韌順滑,筋道适口。
|手擀面
而刀撥面水沸騰時才用5斤重的專制刀斜刀快撥進鍋,煮熟後根根分明的樣子,吃起來又韌又硬,勁道十足,大家消化不太好的就很難接受了。
|刀撥面
③
和面的水量多了
面難揉成團,可以成糊狀做抿尖或是剔尖。
抿尖是不帶筋性的稠面糊,不用醒發,用抿尖床這種工具抿進鍋裡,煮熟後看着像一個個的小蝌蚪,所以也有地方叫抿疙鬥。
吃起來滑滑溜溜的,可以連湯帶水的吸溜。
|抿尖/抿圪鬥
剔尖是帶筋性的稀面糊,稍微醒發盛到盤子上,用一根筷子輕輕剔入沸水中,一條條像魚一樣翻滾,也被叫撥魚魚。
這個面又短又粗,中間圓兩頭尖,吃起來軟粘糯筋,清清甜甜的很豐富,我特别喜歡!
|剔尖
就算是質地類似的面團,也不一定都會成為刀削面!
④
工具的改變是關鍵
削面刀變成了寬扁刀刃的刨絲器,刀削面就變成了擦尖。
短小的樣子,表面凹凸不平,用勺子挖着吃,一糙一滑,好下口。
喜歡這種短狀面的食客,要的就是不用咬斷面條的省事。
|擦尖
削面刀變成了剪刀,就變成了剪刀面。
一剪子一剪子剪出來的面,有刀削面的滑溜,也有剔尖的勁糯。
|剪刀面
饸饹面有自己的面團質地與工具,
小時候總聽我媽吐槽她饸饹面團怎麼這麼難和。
主要是在沸水的鍋上架上饸饹床,一次性壓入特制面團,成圓長面條。
粗長筋道,一碗撈出,整齊利口,“咥”幾口就能吃完。
|饸饹/河撈
以上這隻是簡單理解山西面食和(huo)面的複雜變化,還有很多,比如不用工具隻靠手法的貓耳朵,不用手法隻靠工具的切疙瘩,全靠一雙手舞動的拉面...
所以說,我們山西人吃面,吃的不是澆頭,而是面的底色。
通過面團的配比、工具的變換、手法的差異,碰撞出韌度、筋度、軟硬、長短、厚度和表面光滑度不同的“面”。
就是要感受吃到嘴裡時,那種純粹的碳水的甜,和面本身的口感差異。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吃出來這些差别,但是我們山西人真的很在乎今天吃的是什麼‘面’。
哦對了,還得是手工現做的!
山西人吃一頓面食,要從一碗幹面粉開始加工,手工現做成一碗面。
我們雖然不像南方人那樣重視魚鮮肉鮮,但是面鮮是必須的,不是現做的面,不配叫做山西面。
2 原材料選擇豐富
“粗糧細作,面粉不隻是小麥粉”
我們山西人不止改變面團的和面方式,還盡可能在原材料上整出花樣。
①
黃土地上的面
多少得加點五谷雜糧吧
山西盛産五谷雜糧,我從小就習慣吃粗糧長大。
小麥粉裡加雜糧面粉,增加了粗糧攝入的同時,也增加了面團的澀感,煮熟後更容易被咬斷,這是獨屬于我們山西人吃粗糧的快樂。
手擀面面團裡夾一團高粱面團再擀制,就成了包皮面。
|包皮面
玉米面粉加一些到擦尖或抿尖面糊裡,就成了黃面擦尖/抿尖。
|玉米面/黃面抿尖
加了綠豆面的面團壓成細饸饹狀,沁一碗清湯進去,就成了滑而軟糯的漂抿曲。
|漂抿曲
荞麥面做成有筋性的稀面糊,一勺勺挂在碗壁上蒸出來,就成了小孩子都很喜愛的荞面碗托。
軟糯筋道,炒或者涼拌,也可以坐在小攤子上直接加蒜水醋辣椒料/鹵汁料吃。
|碗托/扒糕/灌腸
莜面的花樣更多,手推出來的莜面栲栳栳,手搓的莜面魚魚,機器壓出來的莜面饸饹,直接成圓柱形的莜面卷,或是直接加進面粉裡做餃子皮。
|莜面百吃
可以蒸着蘸料料吃,也可以炒着吃。
|莜面栲栳栳/窩窩蘸料吃
莜面栲栳栳和炸土豆片一起炒成一道山西名菜,土豆片栲栳栳。
|土豆片栲栳栳
小麥粉裡加入岚縣上好的馬鈴薯粉,包了餡兒就是粉面餃子。
|粉皮餃子
②
面太單薄的話
得加點蔬菜進去吧
生土豆擦成糊加澱粉團成一個個球,蒸出來就是合愣子。
|合愣子
豆角玉谷葉/茄子片/菠菜沾上面糊煮熟了,配一疊蘸料就是山西沾片子。
|蘸片子
槐花/榆錢/豆角/白菜/土豆和面粉調味料拌勻了蒸出來就是不爛子。
土豆不爛子
槐花不爛子
豆角不爛子
榆樹錢錢不爛子
氣候一般又少水産,物産貧瘠之下,我的祖先就在有限的食材裡發現無限的可能。
盡可能地豐富我們的的口腔感受。
3 烹饪方法不做限
“蒸煮調炒燴焖煎炸,各有秋色”
物産品種有限,幸好,我們在烹饪方法上是不受限制的,大概可以被分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類。
①
蒸面
蒸制面食除了饅頭包子等等多種面點和上面提到的雜糧類,特色的還有太原百花稍梅。
|百花稍梅
用特制擀面杖擀成梅花狀褶皺,包上鮮美油潤的肉餡料。
蒸出來的花馍/面塑也是一大特色,更多作為民俗文化而存在,有獨特的文化内涵。
|面塑的一種
②
煮面
煮制面食就是上面提到的山西面食從面粉到面團而形成的基本形态。
這些面煮熟了或加臊子成湯面,或加鹵汁成鹵面,或直接用菜碼拌面。
③
烹面
烹制面食花樣是真的多。
鐵鍋豆角焖面是代表。手擀面擺放在沒過水的鐵鍋炖豆角上蓋蓋子焖熟,出鍋要和搗成泥的蒜醋汁拌勻。
一口下去,面條微幹,帶着轉瞬即逝的潤,蒜香辛爽帶來撲嘴的滿足感。
我曾經一口氣幹掉5大碗。
|焖面
玉米面粉摻小麥粉在鍋中不斷攪拌,調煮至粘稠糊狀,是調糊嘟,要一家人蹲在鍋前拌着辣椒吃。
這是我奶奶和姥姥的拿手好飯。
|調糊嘟
烤或煎的山西燒餅表現搶眼,我家一條街100米,能有十家做法味道口感完全不一樣的燒餅鋪。
在我街上看見瘋狂排一溜長隊的,一定不是什麼網紅店,而是一家新開的燒餅店。
你看我們有多愛吃餅這種幹面食。
|稷山餅子
和子飯是屬于燴制面類。一碗地道的農家飯,先把菜和米炒起來加入水煮沸再把喜歡的面下進去,有菜有面有米有湯,濃郁暖胃。
我媽做的南瓜豆角和子飯,湯都稠糊的香滿嘴。
|和子飯
燙出來的臨汾牛肉丸子面是唯一從面,湯,料都有統一标準的山西面,濃郁香辣的紅油高湯,筋道的堿水黃饸饹面條,q彈的回民牛肉丸子,加幾片清冷香軟的牛肉。
我第一次吃到的時候,懷疑這怎麼會是山西面品種。
|臨汾牛肉丸子湯
看到這,有沒有被我們山西面的龐大震驚到?
這還隻是一丢丢内容,要講到山西面食,還得有各種用面粉做成的山西食物,什麼烙餅啊、壓餅啊、煮餅啊、太谷餅啊、石頭餅啊,什麼黃米面、炸糕啊、黃面皮啊、牛筋面啊、搗拿糕啊、稷山麻花啊、焖疙瘩啊、炒餅絲啊...
|稷山餅子:韌性強,咬一口費勁,咀嚼起來卻軟和,通常裡面可以加蛋加肉。
|千層餅:非常紮實,隻表層酥脆,餅如其名,是一層一層疊加而成。
|金絲包邊燒餅:鹹香好味,外殼酥脆,内裡香軟。
|發面餅:體重輕,餅宣軟,有蔥花的、五香的、紅糖的等等。
|剛爐燒餅:不用油烤,蘸水貼在爐子裡,嘎嘣脆,是幹燒餅的極緻。
|太谷餅:加了饴糖烘烤而成,慈禧禦用甜點,冷吃酥軟香甜。
|壓餅:薄,脆,鹹,香,易碎,一大張能吃很久。
|石頭餅:幹脆,加餡的厚重耐嚼,無餡的薄脆利口。
|聞喜煮餅:是低溫炸制的甜點,很甜,可以存放很久。
|黃米糕:加棗是棗糕,加豆是豆糕,蒸了軟糯香甜,炸了外酥裡嫩,香甜油潤。
太多了!!
“
是每個環節裡的極緻控制,成就了一面百搭的山西面食系統。”
”
怪不得我家一年吃面不重樣的。
我們山西,把面本身做到極緻的地方。
來吃啊,我請你!
(圖片來源網絡,侵删)
—完—
我的社交賬号⬇
一個草雞蛋
▼
談談美食與愛,自由和行走
生活與理想的 碎碎雜雜
#夏日成長計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