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是什麼?
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卻不好回答的問題。談及“邏輯”二字,大家腦海中隐約閃現出來的是柏拉圖、亞裡士多德、蘇格拉底和“難”字。其實真正的邏輯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如同開端的幾個小事例,或許你說不出來其中的邏輯,但是道理絕對能懂。想象中的那麼難,如同開端的幾個小事例,或許你說不出來其中的邏輯,但是道理絕對能懂。
邏輯學擁有自身的定律,如同人文社會的法律,邏輯在這些定律中合理地運行。比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乍一看這些規律,毫無頭緒地難,其實不然。
在單一思維過程中,必須在同一意義上使用概念和判斷,不能在不同意義上使用概念和判斷。簡單來說,事物隻能是其本身。這就是同一律的簡單解釋,比如說,蘋果就是蘋果,香蕉就是香蕉。如果違反了同一律,蘋果則可以變成香蕉。如凡蘋果都是水果;香蕉是水果;所以,這個香蕉是蘋果。
矛盾律意為任一事物不能同時既具有某屬性又不具有某屬性,不能既肯定,同時又否定。這一定律很容易理解,你是高個子,就不能是矮個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這就是矛盾律的通俗解釋。
排中律是指同一思維過程中,相互否定的兩個思想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個為真。這一定律在矛盾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也就是說兩個思想相互矛盾,具有反對關系,如果其中一個被證明是假的,那反對的那個肯定是真的。
這三個定律隻是最基本的定律,如果這三個基礎定律尚且簡單易懂,那麼建立在他們基礎之上的邏輯學大廈也不會真的難到哪裡去。
“兇手就是你。”“你有什麼證據?”柯南又把兇手揪出來了,然後一頓眼花缭亂的推理。邏輯總是與推理息息相關,令人着迷的正是明面上能夠看到的推理,而真正有力量的則是背後的邏輯。關于推理,常見的有演繹推理、歸納推理、類比推理,演繹推理可能大家聽得稍微少點,但是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十分常見。
演繹推理中最簡單、最常聽到的就是“三段論”,一個著名的三段論推理:蘇格拉底會死。
凡人都會死。
蘇格拉底是人。
所以,蘇格拉底會死。
看這個三段論推理,隻有三句話,就得出一個結論來。
關于演繹推理的理解是,發生的事件是按照怎樣的邏輯進行的,在未知的情況下,你可以作為這個邏輯的演員。如你扮演的是一位警察,正在調查一宗兇殺案,現場的線索寥寥無幾,但正是這寥寥無幾的線索,成為你演繹兇殺場景,發現兇手與殺人動機的出發點。位置邏輯可以靠自己演繹、推理得出和當事人一緻的行為,這就是演繹推理的魅力。
中學時期學過的二分之一加三分之一,一直加到n分之一,最後的結果與某個具體數值去比較,當時采用的辦法就是歸納法。如果隻要五個數字遞進,完全可以把五個數字都總結了,如果是無窮的數字,或許确定了某一部分的廣泛特征後,對于未知的數字規律,即可歸納預判,因此,歸納推理有完全和不完全之分。
類比推理就更容易理解了,“照着葫蘆畫瓢”就行了,生活中最常見的仿生學,比如飛機、潛水艇、魯班造鋸等,由一種原理,仿照着開發出另一件不同的東西。類比推理最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創新能力。
生活中那些邏輯感強大的人總會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尊敬,人人都想成為生活中的智者,但是邏輯思維能力不是一夜之間培養出來的,對它的掌握更需要一個長期的思維鍛煉過程。
邏輯學在很多人心中是一門枯燥無趣的學科,尤其是首次接觸邏輯問題的人,他們甚至要花很長時間搞懂一些概念性的東西和符号。很多人還沒有入門,就被邏輯學高難的面紗吓倒了。本書首先簡單地介紹了邏輯學的部分特點及作用,目的就是讓大家從心裡了解,邏輯學并沒有那麼難。
邏輯學作為一個深奧精彩的學科,對我們的生活實踐有諸多好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